《脉经》:“滑而浮散,摊缓风。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瘕。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一云浸淫痛。” 《四言举要》:“浮散虚剧。” 《古今医统》:“浮洪兼散,夏月本体。” 《脉如》:“代散必死。” 《脉 … 继续阅读散脉之相兼脉介绍
分类: 中医诊断
洪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洪则为气(一作热)。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 《脉诀》:“洪主头痛,四肢浮热,大肠不通,燥粪结涩,口干,遍身疼痛。关前热在胸,到关反胃,尺中小便赤涩脚酸疼。” 《千金方》:同《脉经》,从 … 继续阅读洪脉之单脉介绍
小便不利症鉴别诊断
小便不利:是指排尿困难,尿量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的症状。多见于水肿、癃闭、淋浊等病,外感热病,热盛伤津等均可导致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证诊断 小便不利、尿色黄赤 … 继续阅读小便不利症鉴别诊断
鼻鼽的问诊
鼻鼽是以突然、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为特征的鼻病。《证治准绳》说:“鼽,谓鼻出清涕也。”本病的发生可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外因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如因肺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肺气不能宣通, … 继续阅读鼻鼽的问诊
鼻槁的问诊
鼻槁是指鼻内干燥,肌膜萎缩,鼻窍宽大的慢性鼻病。亦称“鼻干燥”。若鼻气胆臭,又称“臭鼻症”。本病发病缓慢,以女性为多,多发生于干旱地区、干燥的工作环境。鼻槁的发生可因过食辛辣炙梗蟛『蠼蛏耍蛞蚱蚋稍铮诟 … 继续阅读鼻槁的问诊
鼻衄的问诊
鼻衄即鼻出血。古代医家根据鼻衄症状、病因病机不同,分别称做“鼻大衄”“脑衄”“鼻久衄”“鼻衄不止”。根据其病因不同又有“虚劳鼻衄”“伤寒鼻衄”“时气鼻衄”“热病鼻衄”“温病鼻衄”“五脏衄”“酒食衄”等 … 继续阅读鼻衄的问诊
呕吐症状的鉴别诊断
【概述】 呕、吐、干呕均为胃气上逆所致。其因有外感内伤多端,多因胃寒、胃热、伤食、阴虚、停饮、肝脾不和以及外邪入胃等所致。临床上可以通过闻声音,观呕吐物的形色质量,问伴随症状,并结合舌脉以鉴别诊断。 … 继续阅读呕吐症状的鉴别诊断
季节脉详细介绍
所谓季节脉,即古人所称的时脉。时脉是指一年四季之中脉搏随之演变的相应脉象。时脉是正常人体随季节气候应变的正常脉象。只有识得季节性正常脉象才能正确掌握病理情况下所产生的病理性脉象。所以元・滑伯仁《诊家枢 … 继续阅读季节脉详细介绍
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从西晋时王叔和著《脉经》开始,脉法就进入了后世脉法时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这个时期之中。它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 … 继续阅读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滑脉之相兼脉介绍
《脉经》:“寸口脉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匀是为病方欲进,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尺脉滑而疾血虚,尺脉沉而滑者寸 … 继续阅读滑脉之相兼脉介绍
体质脉详细介绍
脉搏的跳动不仅是脉管本身的动力学变化,它受神经、体液、血液,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脉管的主要作甩是管理血液流通、输布血液等营养的器官,所以《灵枢・经脉篇》说:“脉为营。”又日:“脉不通,血不流。” … 继续阅读体质脉详细介绍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白带
白带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如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地增多,不作病论。若带下量多,或色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嗅气味―白带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口中金属味
【闻诊】病人口中散发金属味。 【临床意义】常为铝、|、采等金属中毒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中医闻诊之闻声--言迟
【闻诊】言迟的特征为:小儿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到了能用语言表达的年龄,但还不能用言语表达,甚至不能用单字来表达。 【临床意义】言迟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早产,或后天乳养不足所致。 【治法】先天不足或早产引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闻声--言迟
中医望诊之望鱼际
鱼际是手大指本节后肌肉丰满处,鱼际属手太阴肺经之部。 鱼际红赤或暗赤,可见于实热证、虚热证或肝瘀血臌或肝胆湿热证。 鱼际青黑,多由阴寒内盛,气血凝滞或阳气衰微,不能温煦肌肤所致。 鱼际萎缩,多由脾胃虚 … 继续阅读中医望诊之望鱼际
壮热症鉴别诊断
壮 热 症 鉴 别 诊 断 兼有症 舌 脉 病证诊断 汗多、面赤、渴喜冷饮 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 伤寒阳明证、温病气分热证 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温邪逆传心包 口苦而渴、心烦、小便短赤、 … 继续阅读壮热症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