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古说为夸用 脉学著作沿着《脉经》的路线,凡古代脉学中能为后世所用的都继承到后世脉学中来了,有时限于独取寸口法的形成,亦予以变通发展的继承。如《内经》的四时脉本为弦、钩、毛、石,钩脉,后世不用这个 … 继续阅读后世脉学的成就
标签: 脉经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
《脉经》的问世,标志着古代脉学的结束和后世脉学的开始,《脉经》不但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它在更大程度上建立了一种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内容。因此《脉经》以后脉学成了《脉经》的天下。尽管《脉经》原书流传 … 继续阅读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
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后世脉法是起源于《脉经》的,由于《脉经》是以脉为主列出病证使脉法自成一个系列,在脉学上固然做出成绩,但它的这种形式决定了脉法自成一个系列,脉证关系变成简单的对应,它不是脉证合参综合分析病的机理而是在脉 … 继续阅读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图解性质的脉图
脉图性质的书或脉书所附的图,大多数是图解或图表。出现最早又佚失了的“手检图”,按李时珍据《脉经》第十卷的残文所恢复的就是属于图解性质。标题是“气口九道脉”。文为:“手检图日:脉为五脏华盖,日以应天,解 … 继续阅读图解性质的脉图
后世脉法存在的问题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 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的独诊寸口法的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法。《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的,后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脉诀》中,保卫《 … 继续阅读后世脉法存在的问题
脉图的历史
脉诊学中的脉象的图解,根据脉学发展应该在较早的时期就出现了,不过据目前的史料和资料,只能上溯到晋代,亦就是《脉经》。 我国文字出于图画,到文字正式独立以后(最晚是殷商时代)图域仍在学术文化上起着实际的 … 继续阅读脉图的历史
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从西晋时王叔和著《脉经》开始,脉法就进入了后世脉法时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这个时期之中。它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 … 继续阅读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脉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脉经》是一部以脉为主体的著作,虽然徵引了《内经》、仲景等书,但言脉部分是以脉言病的(1―6卷),《脉经》以脉为中心列出病证,这对理解脉是必需的,但只列病证而不是或者说是不包括用辩证为观点和方法去“平 … 继续阅读《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脉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舌诊时脉诊的冲击(一)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诊对脉诊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诊的发展高潮而来的。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的出现开始的,《金镜录》抛弃中医的传统诊法,即脉诊,专以舌诊辨证,虽然可以说是一种创举 … 继续阅读舌诊时脉诊的冲击(一)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宋代开始普及的雕板印剧术对学术发展影响很大。余元又是医学的学术昌盛时期。但这段历史时期对于脉学却有个首要解决的学术问题就是所谓王叔和《脉诀》的辨伪批判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不但有医家,连朱熹、蔡西山、吴 … 继续阅读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脉诀》问题经过几百年的学术讨论和争议涉及了文献辨伪,学术讨论,普及提高等方面,到明代中后叶总算得到了解决,但学术是要发展的要前进的,它向来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里程上,因此这时就出现了如卢子繇等人的古脉法 … 继续阅读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后世脉法的合理性
后世脉法自《脉经》起已实行将近两千年,其间虽有补苴但发展变化不大,学术性的较大工作不过是对伪《脉诀》的考辨批判问题而已。正如日本人丹波元简氏在《脉学辑要》中说的:“盖尝究之,从前脉书,叔和而降,支离散 … 继续阅读后世脉法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