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临床根据患者主诉提供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可判断出疾病或在脏、在腑、在经、在络、在气、在血;又属风、属寒、属湿、属热、属虚、属实。 腹痛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证 … 继续阅读腹痛症鉴别诊断
分类: 中医诊断
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
中医脉象,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界一些现象来比喻、描述医生指下切脉的感觉;亦曾有人用模式图示意各种不同脉象的变化,以便使初学者心领神会。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医家、学者,不病足于这种朴素唯物的认识法,恒思借用 … 继续阅读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
火疳的问诊
火疳,又名“火疡”。本病是指白睛里层向外隆起紫红色结节的眼病.本病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失治可波及黑睛及黄仁,甚至损害视力。发病可因肺热亢盛,宣降失职,气机滞塞,郁而化火;或因心肺执毒,不得官泄 … 继续阅读火疳的问诊
结脉之相兼脉介绍
《诊家枢要》:“浮结为寒邪滞经,沉结为积气在内。” 《医学人门》:“结浮寒邪滞经结,结沉痰饮瘀血基。” 《古今医统》:“浮结四肢浮肿,沉结大便下红,一结一升,再结二升,浮沉结而侵内,多阴步阴为蛊,伤寒 … 继续阅读结脉之相兼脉介绍
中医闻诊之闻声--语謇
【闻诊】语謇即语言謇涩。其特征为语声含混不清,謇涩,甚至不能发出声音。《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说:“若肢体拘弯,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言謇,二便不爽,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壅塞,以致营卫脉络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闻声--语謇
绛舌霉酱滑润苔
【形象】舌绛而嫩。苔厚腻滑润,红中发黑,又带黄色,类似霉酱。 【主病】湿热久郁入营血;里寒外热;肝胆热胃肠寒。 【病例】湿温热入营血。
胃脘痛症鉴别诊断
疼痛:是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临床根据患者主诉提供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可判断出疾病或在脏、在腑、在经、在络、在气、在血;又属风、属寒、属湿、属热、属虚、属实。 胃脘痛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 … 继续阅读胃脘痛症鉴别诊断
古脉法著作《持素》
《特素》是清代学者俞正燮氏所著,俞氏字理初,安徽黟县人,生于乾隆己未,卒于道光庚子。《特素》收人于他的《癸巳类稿》中,《类稿》卷四为《持素》的“脉篇第一”,卷五为“特篇第二”、卷六为“证篇第三”,并附 … 继续阅读古脉法著作《持素》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宋代开始普及的雕板印剧术对学术发展影响很大。余元又是医学的学术昌盛时期。但这段历史时期对于脉学却有个首要解决的学术问题就是所谓王叔和《脉诀》的辨伪批判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不但有医家,连朱熹、蔡西山、吴 … 继续阅读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闻诊的注意事项
健康人的声音,由于人们年龄、性别、身体等形质禀赋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声音尖利清脆,老人则声音浑厚低沉,虽然声音各不相同,但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刚柔相济,此为正常声音 … 继续阅读闻诊的注意事项
聚星障的问诊
聚星障是指黑睛生多个湘小星翳、或联缀,或团聚,伴有畏光流泪,沙涩疼痛的眼病。多为单眼发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不及时可变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愈后留有瘢痕翳障,影响视力。本病可因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 … 继续阅读聚星障的问诊
绛紫苍老舌透明根灰苔
【形象】舌绛紫苍老。苔薄白浮涨,似苔非苔,透明湿亮,根部为厚腻灰苔。 【主病】寒凝湿滞,水气上显;湿滞血脉,营热上蒸。 【病例】阳虚水停,痰热上扰。
白睛青蓝的问诊
白睛青蓝,又名“白珠俱青”。本病是指发病初起,白睛肿胀隆起,呈紫红色,反复发作后,白睛变薄呈现青蓝色的眼病。《审视瑶函》说:“此证乃目之白睛忽变青蓝色也。病证尤急。盖气轮本白,被郁邪蒸逼,走入珠中,膏 … 继续阅读白睛青蓝的问诊
中医闻诊的方法
闻诊中的“闻”包括两个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听声音是通过医者的听觉器官――耳来听病人的声音。这一方法在闻诊中占绝大多数的内容,并且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由气流通过体内空腔管道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的方法
结脉之单脉介绍
《脉诀》:“结者阴也,主四肢气闷,连痛时来。积气生于脾脏旁,大肠疼痛阵难当。” 《三因方》:“结为痰、为饮、为血、为积、为气。” 《诊家枢要》:“结阴脉也,阴独盛而阳不能相入也,为症结,为积聚、为七情 … 继续阅读结脉之单脉介绍
红裂纹舌薄白糙苔
【形象】舌红有红点,中有人字形浅裂纹。苔薄白而糙。 【主病】胃燥热实;阴虚液涸;暑热、暴热伤气阴。 【病例】阴虚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