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是指自觉眼内干涩不爽,而白睛赤肿不显的慢性眼病。药物治疗常难取速效。《审视瑶函》说:“此证南人俗呼白眼,其病不肿不赤,只是涩痛,乃气分隐伏之火,脾肺络湿热,秋天多患此。”本病可因久处烟火之地,或冒 … 继续阅读白涩的问诊
分类: 中医诊断
中医闻诊之闻声--矢气
【闻诊】矢气的特征为:肛门中有气体排出。 【临床意义】矢气味臭秽酸腐者,多由食积所引起;矢气频频,不甚臭秽者,多由腹部受寒所引起。 【治法】由食积引起的矢气,治宜和胃消食,方用保和丸;由腹部受寒引起的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闻声--矢气
促脉之单脉介绍
《脉诀》:“促者阳也,促脉前来已出关,常居寸口血成斑,忽然渐退人生也,若或加时命在天。” 《三因方》:“以气血瘀饮留滞不行,则止促。与人迎相应,则瘀壅阳经;与气口相应,则积留胃腑。” 《诊家枢要》:“ … 继续阅读促脉之单脉介绍
口疮的问诊
口疮是指在口腔内之唇、舌、颊、上腭等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疡。亦称“口疳”“白口疮”“赤口疮”“口疡”。《圣济总录》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 … 继续阅读口疮的问诊
绛色凸凹肿胀舌黄浮垢苔
【形象】舌红绛肿胀,凸凹不平,间有紫色小片瘀斑。右侧有少量薄黄浮垢苔。 【主病】湿热痰饮上溢;热毒气滞血壅。 【病例】湿热血壅。
中医闻诊之闻声--抽泣
【闻诊】抽泣的特征为:小声地哭。 【临床意义】抽泣一般是由肝气不舒,怀有悲伤、不愉快之事所引起。 【治法】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腰痛症鉴别诊断
疼痛:是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临床根据患者主诉提供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可判断出疾病或在脏、在腑、在经、在络、在气、在血;又属风、属寒、属湿、属热、属虚、属实。 腰痛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证 … 继续阅读腰痛症鉴别诊断
肌肉关节痛症鉴别诊断
疼痛:是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临床根据患者主诉提供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可判断出疾病或在脏、在腑、在经、在络、在气、在血;又属风、属寒、属湿、属热、属虚、属实。 肌肉关节痛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 继续阅读肌肉关节痛症鉴别诊断
《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
《脉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 … 继续阅读《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
中医闻诊之闻声--惊呼
【闻诊】惊呼的特征为:病人口中突然发出持续时间较短的、声调较高的声音。若语声寂然,喜惊呼者,多表示身体骨节间有病变;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多是惊风之证。 【临床意义】临床上见到惊呼,多表示病人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闻声--惊呼
金疳的问诊
金疳是指白睛表层出现小疱,状如粟粒,其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好发于体质较差的青少年,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易反复发作。本病可因肺气失宣,肺经燥热,宜发失职,气血郁滞;或因肺阴不足,虚火上炎 … 继续阅读金疳的问诊
伏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伏者霍乱。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关上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尺脉伏,小腹痛,Y疝,水谷不化。” 《脉诀》:“伏者阴也,主毒气闭塞三关,四肢沉重,手足时冷。积气胸 … 继续阅读伏脉之单脉介绍
红绛胀肿舌透明苔
【形象】舌质暗红,尖有红点,舌体胖嫩而有小裂纹。舌白浮胀,似苔非苔,呈半透明状。 【主病】热滞营血,高热伤阴;脾胃虚弱,湿气上显。 【病例】湿热蕴结,化燥伤阴,脾气亦伤。
中医闻诊之闻声--号淘大哭
【闻诊】号淘大哭的特征为:放声大哭。 【临床意义】多由痛苦悲哀过度所引起。 【治法】悲痛可被喜悦所抑制,即“喜胜悲”可将喜悦之事告诉患者,用精神转移法进行治疗。
伏脉之相兼脉介绍
《脉经》:“三郁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 《医学人门》:“伏涩吐逆神思多。” 《医宗金鉴》:“沉伏闭郁。”伏脉之相兼脉较少,《脉经》谓:“三部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周学海解释说:“言长病正气受损, … 继续阅读伏脉之相兼脉介绍
绛色褶纹无苔舌
【形象】舌色绛,有红点,中部许多横褶,体胖嫩。无苔而干。 【主病】营热伤津;阴虚火旺;心火独旺;热伤胃阴。 【病例】肝胆湿热,化燥伤阴,胃阴极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