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脉之相兼脉介绍

《脉经》:“弱濡则中湿,弱则中寒,寒湿相搏,名日痹,腰脊骨节苦烦,肌为不仁,此当为痹。” 《四言举要》:“浮濡阴虚,濡小阴虚,湿留濡细。腰痛之脉,濡细肾著。” 《三因方》:“濡而弱,为内热外冷、自汗, … 继续阅读濡脉之相兼脉介绍

圆翳内障的问诊

圆翳内障,又名“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等。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亏损,脾气虚衰,精气不 … 继续阅读圆翳内障的问诊

耳鸣、耳聋的问诊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外科证治全书》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廊唬蛉袅魉蛉趑っ咨蛩湃绱蛘焦模绶缛攵!倍蛑覆煌潭鹊奶φ习踔潦6⒍:喜⒊鱿郑煞涟L酰固跬恕F洳∫虿±硐嗨疲室徊 … 继续阅读耳鸣、耳聋的问诊

耳疖、耳疮的问诊

耳疖是指发生于耳道的疖肿,又称“耳道疖”“耳疔”。耳疮是耳道弥漫性红肿。其临床表现均有耳疼痛,耳疖有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耳疮则为耳道弥漫性红肿。其发病多因耳道损伤,风热邪毒外侵,或污水入耳所染毒引 … 继续阅读耳疖、耳疮的问诊

虚火乳蛾的问诊

因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反复发作的乳蛾,称为虚火乳蛾。临床上可见咽部不适、干痒、微痛,检查可见喉核肿大,或干瘪,上有细白星,或有少许脓样物。本病亦称“阴蛾”“慢性乳蛾”。小儿喉核肥大硬实,多因气血凝滞 … 继续阅读虚火乳蛾的问诊

中医诊断关键在五辨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疾病的认识选择了病、证、症的不同角度。在这三者中辨证是中医诊疗体系的特色,即证是治疗的依据,据证立法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核心。近年来有关证的研究开展甚多,但由于思维的偏差和技 … 继续阅读中医诊断关键在五辨

喘促症鉴别诊断

喘 促 症 鉴 别 主症特点 兼 有 症 舌 脉 病证诊断 呼吸喘促、胸闷 咳嗽、痰稀白 恶寒发热、无汗、多发于冬季 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束肺证 息粗有力、鼻翼煽动 咳嗽、痰黄稠粘、身热心烦、口渴汗出 … 继续阅读喘促症鉴别诊断

便秘症状的鉴别诊断

【概述】 便秘多由脏腑失调,或热结津枯,或阴血不足,肠内失于濡润而致便秘。若阴寒内盛,肠道气机滞寒,或气虚也可使肠道传导迟缓以致便秘。 便秘的发生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脾胃、肾、肺的功能失调 … 继续阅读便秘症状的鉴别诊断

便秘症鉴别诊断

便秘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 有 症 舌 脉 病证诊断 大便秘结 口臭唇疮、面赤身热、尿短赤 舌红、苔黄燥,脉滑实 热结便秘 大便秘结 胸胁满闷、纳少嗳气、腹中胀满 苔薄腻脉弦 气滞便秘 便出不硬、临 … 继续阅读便秘症鉴别诊断

脉图的历史

脉诊学中的脉象的图解,根据脉学发展应该在较早的时期就出现了,不过据目前的史料和资料,只能上溯到晋代,亦就是《脉经》。 我国文字出于图画,到文字正式独立以后(最晚是殷商时代)图域仍在学术文化上起着实际的 … 继续阅读脉图的历史

望耳诊病的内容和价值

耳郭是人体相对独立的外在器官,虽然仅占人体总面积的1%左右,但却是最能敏感反映人体脏腑生理、病理信息的窗口。《灵枢・师传》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因此,通过观察耳郭色泽、形态、皮疹、脱屑等变 … 继续阅读望耳诊病的内容和价值

八纲辩证的定义及内容

八纲辨证就是把各种疾病分为八大类型,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疾病的八种类型是医生通过对病人的四诊后掌握的一些资料,再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疾病的盛衰及性质、病位的深浅,把 … 继续阅读八纲辩证的定义及内容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涕

涕是鼻腔分泌的粘液,亦可流入口中从口腔排出。肺开窍于鼻,鼻之外象属土,涕之流出,也与脑、胆等奇恒之腑有关,故临床辨涕可了解许多有关脏腑的病变。 ①涕臭 【闻诊】久病鼻涕黄绿,胶结成块,闻之有臭味。 【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嗅气味―涕

脉诊的意义

在临床中,脉诊能够占到50%~90%,在《溯本求源》这本书里有记载。尤其是一些说不出症状来,或者是症状罗列很多,或者这个人症状一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脉诊定性、定位、定程度、定势的“四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 继续阅读脉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