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又称溺 血或溲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杂血块从尿道排出而言。 尿血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证诊断 血色鲜红、尿道热灼 心烦失眠、口渴面赤、口舌生疮 舌尖红、脉数 心火亢盛移热小肠 … 继续阅读尿血症鉴别诊断
崩漏下血症鉴别诊断
崩漏下血:是指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绵延不止,称为崩漏。一般出血量多势急,称崩证;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称漏证。 崩漏下血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 脉 病证诊断 阴 … 继续阅读崩漏下血症鉴别诊断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脉诀》问题经过几百年的学术讨论和争议涉及了文献辨伪,学术讨论,普及提高等方面,到明代中后叶总算得到了解决,但学术是要发展的要前进的,它向来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里程上,因此这时就出现了如卢子繇等人的古脉法 … 继续阅读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四
明清以来古脉学发掘研究工作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承认或起码是部分的否认后世脉法的新内容和进步意义明清以来从事古脉学发掘研究者都是对古代医籍亦即中医经典有着深切研究的人。由于他们学识很高,深通经典,所 … 继续阅读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四
红舌黄腐苔
【形象】舌鲜红,有红点,体胖苍老。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有横直罅裂。 【主病】胃肠燥结,下后邪退;内痈,湿热秽浊内盛;疫毒乘心;血蕴湿热。 【病例】肠痈,湿热蕴于血分。
黄液上冲的问诊
黄液上冲,又名“黄膜上冲”“黄脓上冲”。本病是指黑睛与黄仁之间由下往上积聚的黄色脓液的急重眼病。 西医的前房积脓与本病相似。 (一)问诊要点 本病表现为黑睛内黄仁前出现黄色液体,病人多有头目剧痛,眼睑 … 继续阅读黄液上冲的问诊
睫毛倒入的问诊
睫毛倒入,又称“倒睫拳毛”,简称“倒睫”。本病是以睫毛倒刺眼珠为特征,是一种继发性眼病。本病多囚椒疮经久不愈所致,睑弦赤烂、迎风流泪等病,伤及睑弦及毛根,加之饮食不节,脾湿肝热,壅阻胞睑,气血不和,脉 … 继续阅读睫毛倒入的问诊
数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数者腑也,数即有热。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管,熏胸中热在中,烦满渴;关脉微,胃中有客热,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 《千金方》:同《脉经》从略。 《活人书》:“气血热则脉微, … 继续阅读数脉之单脉介绍
风赤疮痍的问诊
风赤疮痍,又名“风赤疮疾”“实热生疮”。本病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涂朱砂,并见水Y或脓疱,甚至局部溃烂的眼病。本病多由脾经蕴热,复感风邪,内夹心火上攻于目所致;或由脾胃湿热,外感风邪,风湿热邪循经上冲于胞睑 … 继续阅读风赤疮痍的问诊
湿热蕴脾与肝胆湿热比较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湿热蕴脾 纳少,呕恶,脘腹胀满便溏不爽,尿黄,或身目俱黄,鲜明如桔皮色,舌红苔黄腻,脉数 肢体困重,或发热缠绵汗出热不解, 脉濡 肝胆湿热 往来寒热,口苦,胁肋胀痛,或胁肋痞 … 继续阅读湿热蕴脾与肝胆湿热比较
胞轮振跳的问诊
胞轮振跳,又名“睥轮振跳”“目p”, 俗称“眼皮跳”。本病是指胞睑不能自控的搐惕眠动,《证治准绳》说“脾轮振跳,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 … 继续阅读胞轮振跳的问诊
目扎的问诊
本病是指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控。多见于儿童。《审视瑶函》说;“目扎者,肝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扎也,此恙有四:两目连扎,或色赤,或时拭眉,此胆经风热,欲作肝疳也,用 … 继续阅读目扎的问诊
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在脉学和舌诊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诊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诊、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 继续阅读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后世脉法的合理性
后世脉法自《脉经》起已实行将近两千年,其间虽有补苴但发展变化不大,学术性的较大工作不过是对伪《脉诀》的考辨批判问题而已。正如日本人丹波元简氏在《脉学辑要》中说的:“盖尝究之,从前脉书,叔和而降,支离散 … 继续阅读后世脉法的合理性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 ,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 … 继续阅读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大黄木香治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大黄木香治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效果非常的好,之所以效果理想,是因其采用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在君臣佐使的基本框架下配伍形式,这个大黄木香治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破气消积。主治小儿急性菌 … 继续阅读大黄木香治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