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脉之相兼脉介绍

《脉经》:“微而紧者有寒,微弱者有寒少气,微浮秋吉冬成病,微数虽甚不成病,不可劳。” 《千金方》:“寸口脉微而弱,血气候虚,男子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 继续阅读微脉之相兼脉介绍

腹诊诊脉的部位

祖国医学的腹诊系指腹部之诊法而言,而胸背腰等处亦当包括在内。分述如下: 1、胸部:胸部可分为胸、胁肋、虚里(心尖搏动处)、缺盆等数处,可察知心肺之疾患。 2、腹部:腹部为自鸠尾(剑突)下至脐下,及脐左 … 继续阅读腹诊诊脉的部位

洪脉之相兼脉介绍

《脉经》:“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 《千金方》:“寸口脉洪大,胸胁满。” 《四言举要》:“病热有火,洪数可医,……五疽实热,脉必洪数,未溃痈疽,不怕洪大,已 … 继续阅读洪脉之相兼脉介绍

涩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脉涩者少血多气。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 《脉诀》:“涩脉主遍身疼痛,丈夫有此号伤精,妇人有孕肿中病,无孕还须败血成。涩 … 继续阅读涩脉之单脉介绍

闻诊包括哪些内容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前者是凭借医者的听觉器官,从病人的语言、呼吸以及咳嗽等声音中进行辨别;后者是凭借医者的嗅觉器官,来分辨从病人的体肤、口鼻气息及大小便等各种排泄物中所散发的气味。通过以 … 继续阅读闻诊包括哪些内容

鼻窒的问诊

鼻窒是指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鼻窍交替堵塞,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全嗅觉失灵的慢性鼻病。本病可因伤风鼻塞治疗不彻底,或病后失调,脾肺受损;肺虚,清肃失常,邪毒滞留鼻窍;脾虚,水湿停聚,湿浊滞留鼻窍,均可 … 继续阅读鼻窒的问诊

经络与色脉诊学

对色脉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脉诊法”、“色脉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脉诊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诊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诊经络为特点,在诊经络中色诊和脉诊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 … 继续阅读经络与色脉诊学

沉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沉为阴;寸口脉沉,胸中短气,沉为水、为实。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寸口沉,胸中痛引背。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关脉沉,心痛上吞酸。尺脉沉,腰背痛,尺中沉,引背痛。” 《脉诀 … 继续阅读沉脉之单脉介绍

闻咳嗽声辨病

咳嗽是由于呼吸异常,强烈地呼气冲击喉部而发出声响的一种症状。肺脏病变或其他脏腑疾病累及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上击喉部,均可出现咳嗽。有声无痰称为咳,由于肺气受损而不清造成的;有痰无声称之嗽,由于 … 继续阅读闻咳嗽声辨病

辨口味知疾病

口味异常是指口中有异常的味觉和气味。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易可循经脉上至口,故口味异常,常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明代研究舌诊的申计垣说:“舌通各经内脏,内脏有病属寒属热与舌 … 继续阅读辨口味知疾病

绿风内障的问诊

绿风内障,又名“绿翳青盲”。本病是指眼珠胀硬,瞳神散大.瞳仁区发淡绿色,并伴有明显视力障碍的眼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且多为双眼先后发病,是严重的致盲眼病,故应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本病的发病原因有肝 … 继续阅读绿风内障的问诊

色脉诊学相关介绍

色脉诊的提法始自《内经》,《内经》中色脉相提并论之处很多,《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的记载。《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说:”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之出 … 继续阅读色脉诊学相关介绍

肥胖的辨证治疗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肥胖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血脂、高 … 继续阅读肥胖的辨证治疗

泄泻症状的鉴别诊断

【概述】 泄泻又称腹泄、溏泄。在古医籍中名目繁多,分类不一。《内经》多以泄泻症情和大便性质分类而有飧泻、洞泻、溏泻、水泻、濡泻等名。《难经》则从脏腑主论,有胃泻、大肠泻、小肠泻等名。汉唐方书多称泄泻为 … 继续阅读泄泻症状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