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弱为虚为悸,寸弱阳气少,关弱无胃气,尺弱少血,足脉弱寸强,胃络脉伤。” 《脉诀》:“弱者阴也。弱主气居于表,生产后客风而肿。关前弱脉阳道虚,关中有此气多疏,若在尺中阴气绝,酸疼引变上皮肤。 … 继续阅读弱脉之单脉介绍

迟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脉迟则在脏,迟则为寒。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关脉迟,胃中寒。尺脉迟,下焦有寒。” 《脉诀》:“迟者阴也。主肾虚不安。寸口脉迟心上寒,当关腹痛饮浆难,流人尺中腰脚重,厚衣重覆。也嫌单 … 继续阅读迟脉之单脉介绍

风热喉痹的问诊

因风热邪毒而致咽部红肿疼痛者,称为风热喉痹,亦称“风热喉”“红喉”。《杂病源流犀烛》说:“喉痹,痹者,闭也,咽喉闭塞。”本病发生主要因风热邪毒初时经口鼻侵袭咽喉,内伤于肺,使肺经风热,邪在表,病较轻。 … 继续阅读风热喉痹的问诊

健康人的指甲特征

甲形 健康人的指甲呈长方形或方形,指甲的长度约占第一指节的二分之一。 甲色 指甲呈半透明状、淡粉红色,无其他颜色或斑、点、带出现。向指甲加压时变白色,停止加压时立即恢复淡红色。 甲泽 指甲色泽均匀,个 … 继续阅读健康人的指甲特征

怪脉详细介绍

怪脉者,异乎一般常见之脉者。所以在脉象分类中,有的专着把怪脉分离出来,多数则不列怪脉,这可能是由于平紊极少见的缘故。怪脉首见于《内经・紊问》,如屋捅、雀啄等。后经元・危亦林整理,共分为十怪脉。由于这十 … 继续阅读怪脉详细介绍

色诊与皮肤介绍

色诊在《内经》一书中有较详尽的记载,多运用五行说,又称五色诊,然而色诊还包括其他部位的肤色视诊,如尺肤、视络等。色诊实际是视皮肤及络脉的色泽,皮肤及络脉的色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外在的色泽的荣夭润枯 … 继续阅读色诊与皮肤介绍

腹诊的诊治方法

腹诊包括胸胁腹等处的诊察,有时也要检查腰背等部位。病人取仰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臂顺沿两胁肋伸展,或交叉放于胸前亦可。腹部放松,不能用力,并且要精神平静,等待医生检查。这种休位检查后,再让病人弯曲膝关节 … 继续阅读腹诊的诊治方法

脉象图形的发展

脉象,实际是脉搏形象,亦即脉形。脉象的命名从文献上看,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下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比喻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内经》中脉象的描述方式如此,此种方式一直沿袭到后世,其方式 … 继续阅读脉象图形的发展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口臭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使他人难以与其对语。是某些口腔疾病(口糜、口疮、龋齿)、鼻咽喉疾病(如鼻渊、乳蛾)和其他疾病(如肺痈、胃火、食滞)所致的一个症状。 ①口腔疾病而致口臭 【闻诊】病人张口时,口中发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口臭

脉学的现代发展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脉诊学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的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的,亦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脉诊学因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 … 继续阅读脉学的现代发展

中医闻诊之闻声--失音

【闻诊】失音的临床特征为:舌能在口中转动,但喉中寂然无声。《灵枢》说:“帝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少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 … 继续阅读中医闻诊之闻声--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