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时期,舌诊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医家的重视,如朱肱在《活人书》中说:“背恶寒有两证,三阳合病背恶寒者,口中不仁,口燥舌千也。少阴病背恶寒者,口中和也,以此别之。”前者属热证,后者属寒证,是以口干舌燥之有 … 继续阅读舌诊的起源与发展(二)
分类: 中医诊断
红绛舌红点灰黑垢腻苔
【形象】舌绛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根部灰黑垢腻。 【主病】三焦热盛;热毒乘心;湿热蕴于血分。 【病例】风痰上扰,痰热腑实,下后邪气渐退。
绛色红点舌黑绿糙裂苔
【形象】舌红绛,有红点。满布黑绿色糙裂苔,厚积成块。 【主病】热毒内实;血蕴湿热;热毒乘心。 【病例】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来看,舌诊远远比不上脉诊。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 … 继续阅读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绛紫胖嫩光莹舌
【形象】舌绛紫暗,体胖而嫩,光莹无苔。 【主病】热入营血,气津两伤;热极伤阴,气血壅滞。 【病例】热邪入血,伤及肝肾。
绛紫舌淡黄花剥苔
【形象】舌绛紫略薄。淡黄腻苔,斑斑驳驳,间有白浮涨,似苔却非苔。 【主病】邪热伤及胃气胃阴;营热夹湿,湿热伤阴;热极伤阴,气血壅滞。 【病例】痰热渐清,气阴两伤。
红舌黄粘腻苔
【形象】舌质红。苔老黄,颗粒紧密胶粘,板滞不宣。 【主病】湿热痰涎交结。 【病例】痰热腑实。
红舌焦黄根灰苔
【形象】舌红晦暗。苔厚焦黄,干糙裂纹,根部灰黑。 【主病】胃肠热结,气血壅滞;三焦实热伤阴。 【病例】胃热痰结。
绛紫舌痿软中黑苔
【形象】舌绛紫痿软。苔薄白,中灰黑不干。 【主病】湿热瘀血;热入营血;气虚痰热阻络。 【病例】中风,气虚痰热阻络。
绛紫凸凹舌光剥苔
【形象】舌绛紫暗,凸凹不平,极少浮垢苔,余处光剥无苔。 【主病】热毒伤阴,气血壅滞;热入营血,伤及肝肾。 【病例】痰热伤阴阻络。
红舌双黑苔
【形象】舌红带紫,尖有红点。苔白滑润,有两条厚腻灰黑苔。 【主病】中焦寒湿;脾胃实热;血蕴湿热;热毒乘心。 【病例】下焦湿热,淋症。
青黑瘀点舌白腻苔
【形象】舌胖淡红晦暗而带青黑色,有许多暗红瘀点。苔白腻,干湿适中。 【主病】寒凝阳郁;瘀血;寒极或热极;阴寒夹食。 【病例】下焦湿热,气滞血瘀。
红舌中剥淡黄苔
【形象】舌红胖嫩,中心光剥,有横裂纹。两边苔白腻转淡黄。 【主病】素体阴亏,胃阴不足;气血不足,中气衰竭;胸脘湿热或肝胆湿热。 【病例】阴虚痰浊不化。
绛裂纹红点舌中剥苔
【形象】舌质绛紫,薄而苍老,边有辐射状小裂纹,夹有突起之红点,根部尤为明显。右边有少许薄白苔,中根部光莹无苔而干。 【主病】热入营血,气阴两伤;阴虚火旺,热毒乘心;胃、肾气阴告匮;血蕴湿热化燥。 【病 … 继续阅读绛裂纹红点舌中剥苔
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 … 继续阅读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淡红舌红点舌半截黄腻苔
【形象】舌淡红而胖,边尖有红点。前半苔薄白,后半苔黄腻。 【主病】湿热蕴于血分;湿温热入营血;表邪入里,湿浊化热。 【病例】感冒挟湿,血蕴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