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狼疮:( xunchangxinglangchuang )
下面是关于寻常性狼疮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寻常性狼疮,系结核杆菌由外界侵入皮肤而发病,是皮肤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 |
人群: |
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
病理: |
病理为结核样浸润或结核性浸润,即结核性肉芽肿,是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在结核中心的组织常呈干酪样坏死。 |
诊断标准: |
寻常狼疮诊断标准: 1.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峡部),也可见于臀部、四肢和粘膜,可破坏软骨。 2.慢性病程。皮疹为苹果酱色或黄褐色小结节,扩大、增多融合成片,破后成溃疡,留下萎缩性或肥大性疤痕,可致畸形。疤痕上可再发新的皮疹。玻片压诊可见“狼疮结节”。部分病人伴内脏结核。 3.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有结核结节或结核样结节。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
诊断依据: |
临床诊断 1.皮损为粟粒至豌豆大小结节,呈苹果酱样,破溃后结疤,疤痕上又可再生新结节,一边破坏,一边愈合。 2.好发于面部,其次为四肢、臀部、躯干等处。 3.部分病人,常因瘢痕收缩而形成各种畸形,如眼睑外翻、兔眼等。 |
发病: |
常自幼年发病,可迁延多年甚至数十年,反复发作。 |
病史: |
有个人或家庭结核病史。 |
体征: |
损害呈苹果酱色的小结节即"狼疮结节",破溃后形成萎缩性瘢痕,瘢痕上可再生新结节,皮肤毁坏性大,常形成溃疡。本病约有50%以上发于面部,其次为四肢、臀部及颈部等处。 (一)症状 1.初起为少数鲜红或褐红色,粟粒大至豌豆大结节(称狼疮结节)。以后结节逐渐增大,数目增多,浸润显著,境界明显,可向四周扩延,为弥漫性浸润。 2.结节柔软,用探针稍用力刺入,容易贯通及出血(探针贯通现象)。如用玻片压视,结节更明显,呈淡黄色或黄褐色,如苹果酱颜色,故称"苹果酱结节"。 3.在长期的过程中,有的结节破溃形成溃疡,溃疡多浅表,呈圆形或不整形,表面有红褐色肉芽及少量稀薄脓液或结成浅褐色薄痂。溃疡可自行愈合,愈合后形成萎缩瘢痕,在瘢痕上仍可复发新的结节。 4.在发展过程中,溃疡中央或一侧结节治愈,但边缘或另一侧不断向外扩展,可形成大片损害。常因瘢痕收缩,发生畸形或功能障碍。 5.损害多在颜面,尤以鼻部、口部、颊部及耳部常见。其次为粘膜、臀部、四肢和躯干。 6.一般缺乏自觉症状。易于复发,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迁延数10年不愈。 (二)体征 "狼疮结节"、"探针穿通现象"、"苹果酱现象"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三)临床分型 1.扁平寻常狼疮:损害表面平滑,可有少许鳞屑,呈片状浸润斑片,有狼疮结节,愈后有较扁平的萎缩疤痕。 2.增殖性狼疮:包括结节性狼疮,瘤样狼疮,疣样狼疮,乳头状狼疮等。此类狼疮结节密集互相融合,高出于皮面呈明显的浸润状肿块或大小不等的乳头状增殖。 3.溃疡性狼疮:常形成较大面积的溃疡,可由狼疮结节破溃面发生,亦可由皮肤下方淋巴结、骨骼或其它组织的结核感染时所继发。 4.播散性狼疮:为身体内部结核病灶中之结核菌经血行播散而发病。本病可见于麻疹或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后的儿童,皮肤突然出现散在性的狼疮结节构成的小斑片,互不融合。 |
鉴别诊断: |
1.结节病:结节病之结节较狼疮结节坚实,为浸润性,一般不破。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2.结节性梅毒病:梅毒性结节发展较快,可成匐行状排列,质硬如软骨,呈铜红色,常破溃,溃疡呈凿孔状,愈后结疤。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浆细胞浸润及血管变化。 3.盘状红斑狼疮:红斑呈蝶状,常对称分布于鼻及两颊部,无狼疮结节及溃疡,红斑上有固着性鳞屑,底面附着毛囊角质栓。 4.深部真菌部:结节常破溃,结疤,真菌培养阳性。组织病理学可查获病原菌。 5.结核样型麻风:结节较狼疮结节硬,患处感觉障碍为其特点,有周围神经粗大及肢体麻木畸形,可出现营养性溃疡。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皮疹消退,仅遗留萎缩性疤痕。 2.好转:皮疹缩小变平,无新发皮疹。 |
治疗: |
一、全身治疗 1.支持疗法:适当安排休息、活动和劳动,合理的营养等。 2.抗结核药类:①链霉素,成人每日肌注1.0k。连用1~3月。②异烟肼,每日3~6mg/kg,成人日肌注300mg,至临床痊愈后2个月为止。③对氨水杨酸,成人每日8~12g,分4次服用,1疗程总量为600~1000g。④利福平,每日口服600mg,有肝、胆疾患的病人忌用。⑤乙胺丁醇,每日15mg/kg。⑥异烟腙,为异烟肼的衍生物,成人0.25~0.5g每日3次,1疗程总量为150~200g。链霉素、异烟肼为一线药物,常与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用药,可缩短疔程及延迟抗药性。 3.维生素类: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b1等。 二、局部治疗 1.局部外用抗痨药物:应用异烟肼粉末或0.5%~1.0%异烟肼软膏,或15%~20%对氨水杨酸软膏,1%链霉素外敷等。 2.药物腐蚀:如5%~20%焦性没食子酸软膏对结核病变组织有破坏作用,先从5%开始,逐渐加大浓度。此外有用纯碳酸、三氯醋酸、乳酸、硝酸银棒等将损害腐蚀、烧灼。 3.局部病灶注射:有用链霉素(每次0.2~0.4g)加2%利多卡因液混合局部病灶注射,每4~6日1次,亦有用2%利多卡因加异烟肼病灶周围注射有效。 4.外科手术疗法:用于较小的限局孤立性病损。可应用外科手术将损害完全切除,以免复发。但必须注意,一定要在损害外0.5cm的正常皮肤处切开,深度宜切至肌膜。 三、物理疗法 1.x线照射:可促进结核组织的吸收,使肥厚增殖性损害变平,促进溃疡愈合,并可使疤痕疙瘩软化。 2.紫外线治疔:紫外线及日光浴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改变新陈代谢过程,从而促进结核组织的吸收。 3.用锌离子或链霉素直流电药物导入,电分解以破坏狼疮结节。传染途径。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
中西医结合: |
皮肤结核病系一种全身性疾病,对抗结核药又常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治疗方面应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中西药相结合治疗的综合治法,才能彻底的根治疾患。 1.在治疗中注意以下几点 (1)要早期根治原患其它结核病,消灭传染源。 (2)接种卡介苗时,切记不要误将皮内用卡介苗注入皮下,否则将并发寻常性狼疮。 (3)早诊断,早治疗,缩短病期,以防日久继发癌变。目前己有寻常狼疮继发鳞癌的报道。 2.西药外用配合中药内服:病情稳定时,可内服中药如补中益气汤加减,十全大补汤加小金片,每次4片,每日2次等,以增加机体免疫力。局部用抗痨西药。如:利福平软膏、异烟肼粉末等外敷。 3.中药外用配合西药内服:病情较严重时,可内服抗痨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对氨水杨酸等,联合用药,增加药效,控制病情发展。局部用中药五倍子膏、紫色消肿膏、紫色痈疮膏等外敷。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