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 biguguzhe )
下面是关于鼻骨骨折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鼻骨骨折是外鼻遭受撞击后引起的骨折,是鼻外伤中最常见的。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出血和局部疼痛,可分为单纯性骨折、移位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骨折可单纯限于鼻骨,也可累及周围的骨结构。 |
病因: |
发生原因多由直接暴力引起。 |
发病机理: |
鼻骨左右并列,为组成突出面部中央的外鼻主要支架,当面部受伤累及外鼻时,很容易引起鼻骨骨折,特别是薄而宽的鼻骨下段更易发生。 |
病史: |
外伤史,应详细询问受伤的原因、暴力打击的方向。 |
体征: |
(一)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出血和局部疼痛,若伴有鼻中隔外伤性偏曲及鼻腔内有血块积聚或鼻甲肿胀,可致鼻塞。 (二)体征 1.外鼻肿胀,皮下瘀血或裂伤。受伤后,若鼻骨骨折移位时,可立即出现鼻梁下陷或偏斜,数小时后因软组织发生肿胀,畸形变得不明显。 2.骨折处有触痛,双侧鼻骨不对称,触诊有骨擦音。 3.若伴有鼻粘膜撕裂,则擤鼻后可出现皮下气肿,触之有捻发音。 (三)临床分型①非移位性骨折(单纯性骨折):x线可见骨折线,鼻外形无改变。②移位性骨折:鼻外形常有改变,需要整复。 |
实验室诊断: |
x线鼻骨拍片,可显示骨折部位、性质,有助诊断。 |
鉴别诊断: |
本病常与鼻挫伤相混淆,x线拍片有助于鉴别。 |
治疗: |
1.鼻外有伤口与一般外科处理相同,伴有鼻衄者,宜先行止血处理,外鼻肿胀者在24小时作冷敷,24小时以后作热敷;常规注射破伤风(tat),鼻腔粘膜有撕裂伤及皮下气肿者,应禁止擤鼻。 2.单纯性骨折:无鼻外形改变和塌陷,不需整复,可嘱病人加强鼻部保护,避免触摸,受压等影响创口愈合的动作,鼻腔内可滴1%呋麻液改善通气。 3.移位性骨折:鼻外形改变者,需进行整复,最好在受伤后10天之内进行。采用鼻粘膜表面麻醉。 (1)单侧向外则方移位的骨折:术者用两手拇指用力压迫一侧突起的鼻骨,当感到有复位摩擦音时,骨折即已复位。 (2)单纯塌陷或向外移位的骨折:用鼻骨复位钳或以枪状镊,直血管钳,鼻中隔剥离器前端缠以凡士林纱条,或套一薄橡皮管,先于鼻外试测骨折处与鼻孔的距离,然后伸入塌陷侧鼻腔,向上、向外将骨折片抬起,同时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可闻及复位的骨擦音。应注意复位器械切勿超过两侧内眦连线,以免损伤筛板;整复后鼻腔填以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24~48小时可取出,2周内勿碰鼻部。 (3)双侧鼻骨骨折:使用鼻骨骨折复位钳,将钳的两叶分别插入两侧移位的鼻骨下面,扶持鼻中隔,按以上手法向外、向上、向前用力,使两侧鼻骨及鼻中隔复位。 (4)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将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到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偏曲脱位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再复位骨折的鼻骨。 (5)粉碎性的鼻骨骨折:在临床上复位时塌陷的骨折片易抬起,但抽出复位器,又塌陷。故复位后鼻外须用金属夹板贴上胶布固定。 (6)鼻骨骨折伴有鼻中隔血肿,应切开引流,以免形成脓肿,若合并眶内壁骨折者,进行骨折复位的同时,应修复内眦韧带和泪道。若合并脑脊液漏,应注意控制感染,若1~2周不愈者,应进行脑膜瘘修补术。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