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竹蠹虫蛀末

汉语拼音: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 别名:竹蛀屑(《圣惠方》)。 性味:味苦;性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竹蠹虫蛀末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竹蠹虫蛀末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竹蠹虫蛀末的功效_竹蠹虫蛀末的用量和禁忌_竹蠹虫蛀末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竹蛀屑(《圣惠方》)。

药材基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蚀害竹秆后的蛀屑。

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或调涂。

功效与作用:《纲门》:治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耳出脓:竹蛀屑、狼牙、白蔹等分。同研令细,每用少许,纳于耳中。(《圣惠方》)
⑦治汤火灼烂:竹中蠹虫末,涂之。(《备急方》)
⑧治湿毒臁疮:枯竹蛀屑、黄柏末等分。先以葱、椒、茶汤洗净,搽之,日一上。(《纲目》)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竹蛀屑

英文名:frass by bamboo moth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药材基源: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蚀害竹竿后的蛀屑。

采收和储藏:捕捉竹蠹虫时,同时收集竹竿蛀孔中的粉屑。

汉语拼音: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

原形态:褐粉蠹,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mm,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腮端具2齿,小腮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生态环境:多栖于竹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撒敷或调涂。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去湿敛疮。主耵耳流脓水;湿毒臁疮;烧烫伤

各家论述:《纲目》:治耵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归经:心;肝经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竹蛀屑(《圣惠方》)。

药材基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蚀害竹秆后的蛀屑。

汉语拼音: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

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或调涂。

功效与作用:《纲门》:"治聤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聤耳出脓:竹蛀屑、狼牙、白蔹等分。同研令细,每用少许,纳于耳中。(《圣惠方》)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竹蠹虫蛀末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