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丝瓜藤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丝瓜藤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丝瓜藤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夏、秋季采取。
化学成分:丝瓜藤含皂甙。
汉语拼音:Sī Guā Ténɡ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性味:《本草求原》:"苦,微寒,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煨存性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至脑亦时痛:丝瓜藤近根三、五寸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之。(《医学正传》)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藤。夏秋采收。
汉语拼音:Sī Guā Tén
性味:甘,平。
用法用量:1~2两。
功效与作用:通经活络,止咳化痰。腰痛,咳嗽,鼻炎,支气管炎。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英文名:Towel Gourd Stem, Stem of of Luffa, Stem of Towel Gourd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茎。
化学成分:1丝瓜藤 含人参皂甙(ginsenoside)-Re、Rg,丝瓜甙(lucyoside)A、B、C、D、E、F、G、H、I[1,2]。
汉语拼音:Sī Guā Ténɡ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性味:味苦;性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舒筋活血;止咳化痰;解毒杀虫。主腰膝酸痛;肢体麻木;月经不调;咳嗽痰多;鼻咽;牙宣;龆齿
各家论述:1.《纲目》:藤及根,治齿NI、脑漏,杀虫解毒。
归经:归心;脾;肾经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丝瓜藤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