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柴的功效_鸡骨柴的用量和禁忌_鸡骨柴的性味归经

中药材 鸡骨

汉语拼音:Jī Gǔ Chái 别名:鸡骨 性味:味苦;性平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鸡骨柴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鸡骨柴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鸡骨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elta yunnanensis Franch.[D.ventricosa Hemsl.]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去南双盾木的根。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化学成分:本品的枝叶及花序经预试证明,有生物碱、黄酮、有机酸、内酯、香豆精、酚性物质和挥发油的反应。

汉语拼音:Jī Gǔ Chái

原形态:云南又盾木,落叶灌木,高达4m。幼枝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椭圆形至宽披针形,长5-10cm,宽2-3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钝圆至近圆形,全缘或具疏浅齿,上面疏生短柔毛,主脉下陷,下面沿脉被白色长柔毛,边缘具睫毛。伞房状的聚伞花序,1-4花生于短枝顶部叶腋;小苞片2对,一对较小,卵形,不等形,另一对较大,肾形;萼筒密被柔毛,萼齿5,钻状条有浅囊或否,喉部橘黄色,具柔毛,裂片5;雄蕊4,二强;花柱细,超出雄蕊,柱头头状。蒴果卵形,被柔毛,具宿存而增大的4枚小苞片,其中对网脉明显,肾形,以其弯曲部分贴生于果实,长2.5-3cm,宽1.5-2cm。种子扁,外面具脊。花期5-6朋,果期6-11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80-24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本品长短不一,顶端多弯曲,全体被灰白色短茸毛,尤以花序为多。枝略呈四棱形,具纵沟槽及细条纹,紫褐色,灰绿色,有的具暗紫色斑纹,较下部的外皮呈片状剥落,剥落处光滑,节间长2~7cm,节上有明显的对生叶痕及长卵形芽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外围淡绿色或紫褐色,木质,髓部类白色,海绵质。叶皱缩卷曲,多破碎,具短柄,展平后,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上面绿褐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细小腺点,叶缘具浅波状锯齿,脉网状,背面明显凸出,叶片纸质。穗状花序灰绿色,长2~12cm;苞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灰绿色至黑

性味:味苦;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功效与作用:发表透疹;解毒止痒。主麻疹痘毒;湿热身痒;穿裸风

出处:《晶珠本草》引载了多部藏医名着对本品的记载。《晶珠本草》记载:息柔巴防伤口腐烂,治疳疮。分黄黑两种,黄者为息柔赛保(黄香薷);黑者为息柔那保(黑香薷)。钧多吉说:息柔巴利虫病。《八支自释》中记载息柔巴分为黄黑两种,黑香薷又分蓝、紫两种。蓝者为息柔俄保,紫者为息柔莫保。《图鉴》中记载黄香薷生长在高山草甸、泉边、沼泽草甸。叶状如荨麻叶,花穗状如虎豹尾,花黄色,状如稷花。气味浓烈,功效防虫

附方:方一:鸡骨柴鲜草适量捣烂,敷在疮疡表面,可防虫蝇叮咬。
方二:鸡骨柴60g,渣训膏、黑冰片、洪莲、翼首草、马蔺子各30g。共研粗粉,一次6~9g,一日2次,煎服。治急性胃肠炎。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长短不一,顶端多弯曲,全体被灰白色短茸毛,尤以花序为多。枝略呈四棱形,具纵沟槽及细条纹,紫褐色,灰绿色,有的具暗紫色斑纹,较下部的外皮呈片状剥落,剥落处光滑,节间长2~7cm,节上有明显的对生叶痕及长卵形芽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外围淡绿色或紫褐色,木质,髓部类白色,海绵质。叶皱缩卷曲,多破碎,具短柄,展平后,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上面绿褐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细小腺点,叶缘具浅波状锯齿,脉网状,背面明显凸出,叶片纸质。穗状花序灰绿色,长2~12cm;苞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灰绿色至黑褐色;花萼筒状钟形,5齿裂,花冠淡棕色,二唇形。小坚果椭圆形或卵形,褐色,光滑。气浓香,味微苦。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双翔草、老妈妈棵、瘦狗还阳草、酒药花、紫油苏

药材基源:唇形科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 (D. Don)Rehd.,以根入药。

汉语拼音:Jī Gǔ Chái

资源分布: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苦,温。

用法用量:配药泡酒服,用量3~5钱。

功效与作用: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鸡骨柴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