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红紫苏

汉语拼音:Hón Zǐ Sū 别名:木樨臭 性味:味辛;性微温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红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红紫苏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木樨臭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ehania fargesii(Levl.)C.Y.Wu var.radicans(Vaniot)C.Y.Wu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走茎龙头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4-6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汉语拼音:Hón Zǐ Sū

原形态:走茎龙头草,多年生草本。多须根,常形成匍匐生根的走茎。茎直立,较粗壮,高50-70cm,四棱形,有槽。叶对生;叶柄长5-30mm;叶片卵圆形,长3-15cm,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疏被柔毛,以叶脉处为多。花通常为腋生双花,总梗极短,常着生于茎最上部的1-3节上;苞片小,披针形;花萼钟状,齿5,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呈二唇形,上唇3齿略高,下唇2齿略低,外面密被微柔毛;花冠紫色,长约4cm,外面被短柔毛,上唇直立,2裂或2浅裂,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边缘波状;雄蕊4,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被微柔毛;子房4裂,被微柔毛;花柱伸出花冠;柱头2裂;花盘杯状,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常绿及落叶混交林下荫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酒杯、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微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发表散寒;消肿解毒。主风寒感冒;跌打损伤;疮疡肿毒;蛇伤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红紫苏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