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不仅仅是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健康的肠道才能养出好的身体,肠道健康很重要,如何肠胃不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三大原因观察肠胃健康。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肠胃不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医学资源分享网

肠胃不好三大原因

当肠道不健康时,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肠道的废物,经肠内菌分解后便会产生毒素,这些内生性毒素会被运送至全身,破坏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而引发过敏、癌症等病变。肠道健不健康对人体影响甚大,除了定期做大肠检查外,一般民众若想了解肠道的健康的状况,建议可以从观察自己的大便、放屁以及皮肤3指标着手。

【原因一:大便】

一般来说,大便的状态会受吃进去的食物、饮水量、肠道菌丛状况、消化能力等因素影响。成年人每天正常的排便量约介于100~300公克之间,健康大便的颜色应呈现土黄色;大便软硬度适中,大约为成熟香蕉的硬度;大便的形状为香蕉状,每条大便约为半条香蕉的长度,每次会排2~3条;若三餐饮食膳食纤维摄取量足够,健康的大便会浮在水面上,而且味道很淡无臭味。

肠道健不健康大便4指标判别

医师指出,若消化能力出问题,或是肠道菌丛不平衡,大便就会出现状况,建议民众可以从粪便颜色、形状质地、气味、次数等4部分判别。

判别一/大便的颜色

NG便便1:黑色大便

大便的颜色大部分来自胆汁,少部分来自食物或水分。当出现黑色大便时,代表大便累积在肠道太久、肠道的坏菌太多,或是大便中的胆汁浓度过高。此外,有些药物如铁剂、铋盐也会使大便变黑。若大便长期都呈现黑色,就要小心是否为肠胃道出血,建议找医师咨询。

NG便便2:绿色或墨绿色大便

由于胆汁为墨绿色,小肠中食物的残渣,通常会被胆汁染成墨绿色,经过肠胃道细菌的作用再转变成黄色。当大便呈现墨绿色时,代表肠道细菌作用不足,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腹泻所导致。

NG便便3:灰白色大便

大便呈现灰白色通常与肝胆系统有关,可能是胆汁分泌过少。通常胆结石的患者,会因胆管堵塞,胆汁无法排到肠道里,而形成灰白色的大便。

NG便便4:红色大便

红色的大便可分为鲜红色及暗红色两种。若大便的颜色是鲜红色,而且血液会直接滴落马桶内,用卫生纸擦拭肛门时也有鲜血,有可能是痔疮或肛裂导致;若大便颜色为暗红色,则有可能是肠癌造成。若长期都有血便的现象时,建议应就医求诊。

此外,出现红色大便还有一种状况,可能是吃太多含天然花青素的红肉火龙果、番茄或胡萝卜,这些食物中的天然色素会将大便染成红色,通常停止食用便会恢复正常,不需过度担心。

判别二/大便的形状

医师表示,根据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 Stool Scale),大便依其软硬度及形状可分为7型。除了这7型的大便外,一般人还常会出现黏滞型的大便及细长型大便。那么这些不同的大便形状,可以反映出什么肠道状态呢,让医师一一为大家解析。

第一型~第二型:颗粒状大便、表面有凹凸的香肠便

出现又乾又硬一颗颗像羊屎般的大便,或是表面有凹凸的香肠便时,表示粪便停留在大肠的时间太长,大便的水分含量过少。出现这2类型大便的人,常伴有便秘的状况,通常是水分与膳食纤维摄取不足,肠道蠕动功能较差导致。

第三~四型:表面有裂痕香肠便、表面光滑香蕉便

此2类型为健康的大便,尤其第四型为理想大便的形状。

第五型:柔软的块状大便

出现这类型的大便时,代表肠道吸收能力出问题,无法有效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及养分。

第六型:糊状大便

出现糊状大便时,表示肠道菌丛分布失衡、坏菌太多,或是蛋白质吸收失常的症状。

第七型:水状大便

当大便如水呈现液体状态,无固体块状时,代表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现象,建议应立刻就医治疗。

第八型:黏滞型大便

若大完便后发现便便黏在马桶上,冲都冲不掉,大多是与吃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致淀粉的食物有关。通常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多摄取蔬果与水分,就可以改善。

第九型:细长型大便

出现细长型的大便,代表肠道推力不够、腹部肌无力,或是进食量不足、膳食纤维摄取不足。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与水分,才能制造出条状饱满的健康便便。

判别三/大便的气味

优质的健康大便,通常味道不会太重,会出现臭气冲天的大便,通常是因为吃太多的高蛋白食物或肉类,或是当食物中的白质或脂肪没有完全被消化吸收,就会产生恶臭味。

判别四/排便次数

食物从入口到变成粪便排出约需要2~3天的时间,食物残渣是一点一点地「存」在直肠,累积足够的份量才会排放,所以今天排出来的粪便,可能是前3天的食物残渣。因此一天排便1至2次,或3天排1次,都是在正常范围内。排便次数若3天少于1次就算便秘;1天大于3次以上,则有腹泻疑虑。

此内容来源于:5号网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