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性凉;味微苦;

功效清热,利湿。治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

扭肚藤的功效与作用-医学资源分享网

禁忌孕妇禁用。

扭肚藤为木犀科素馨属植物扭肚藤的干燥嫩茎及叶,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因其善于治疗湿热腹痛泻痢,故名扭肚藤。又因为其花为白色,形似素馨花,故又名为白花茶、假素馨。 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广东、广西民间常用于治疗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疠、疥疮。在广东更是常用的凉茶配方。外用可以用于跌打骨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别名:猪肚勒、白花茶、假素馨、青藤仔花、毛毛茶。

扭肚藤还是一种优良的庭园观赏花卉。常于夏秋放花。开花时,顶端的花序优先开放,然后下部对生叶腋中着生的花序依次怒放,错落有致,极为美丽。放花时,散发出阵阵馨香,令人心旷神怡。

扭肚藤是什么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的嫩茎叶。

【植物形态】扭肚藤藤状灌木,高2~4米。

小枝微有毛。

单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浑圆、截头状或稍心形,被微毛或近秃净或沿背脉上有柔毛,具短柄。

聚伞花序稠密,常生于侧枝之顶,多少被柔毛;花柄极短,长2~3毫米,被疏毛或近秃净;萼被毛,裂片线形,长5~10毫米;花冠白色,芳香,高脚碟状,管长约2~3厘米,裂片矩圆形,长6~10毫米;雄蕊2,内藏;子房上位,2室。

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开花时,散发出阵阵馨香,令人心旷神怡。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7月。野生,常攀援于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

【采集】夏、秋采收嫩枝叶,切段晒干。

【药材】干燥茎圆柱形,多截成长约3~5厘米的段落,粗约1~5毫米;幼枝茶褐色被疏毛,或近光滑,节部稍膨大。

质坚,断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显的髓部或形成空洞。

叶茶褐色,对生,卵状披针形,全缘,质薄而脆,易碎。

以叶多、茶褐色、枝少者为佳。

扭肚藤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

微苦,凉。

《岭南草药志》:“味微苦,性凉。”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风湿热痹,四肢肿痛,糠疬,疮疥。

《纲目拾遗》:“煎汤洗疥疮良。”

《岭南采药录》:“治湿热腹痛,大便不畅,煎服。”

《岭南草药志》:“清热利湿及消滞。”

《广东中药》:“治湿热痢疾,可作凉茶药料。”

厂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痢疾,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

扭肚藤的选方

冶急性胃肠炎,痢疾 扭肚藤15-3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治四肢麻痹肿痛(风湿热并病引起)倡素馨适量,与猪蹄煎汤服。

治乳疮扭肚藤30g,赶狗草6g。水煎服。

治鼠疬白花茶叶、老鼠柏。共炖酒内服,其渣外敷。

治牙髓蛇(牙髓附近惠淋巴管炎,很快令牙关不能开合)扭肚藤叶、不七草、水瓜叶、白菊花各15g。捣烂取水服,药渣加三黄散敷患处。

治流血不止扭肚藤晒干研末,密封,适量内服或外用。(2-7方出自《岭南草药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撤;或捣敷。

禁忌:孕妇禁用。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