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痱的症状介绍_热痱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关于热痱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热痱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热痱的症状反应、热痱的病因和病机、热痱症状检查、热痱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痱子又称“热痱”、“红色粟粒疹”,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小丘疹、小水泡。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排汗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和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瘙痒而过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

病因病理


热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系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气温高、湿度大时,皮损增多,气候转凉,皮损逐渐消退。

症状检查


热痱应该如何诊断?


  1、红痱:


  (1)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尖顶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呈密集排列,但不融合。


  (2)多发于额、颈、胸、背、肘窝、奈窝等部位。


  (3)自觉有痒和灼热感。


  2、白痱:


  (1)皮损为非炎症性针头大小、半透明水泡,泡壁薄,轻擦易破。


  (2)好发于躯干部,尤其是胸部。


  (3)无自觉症状。


  可根据以上特点进行诊断。

鉴别


热痱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热痱的鉴别诊断:


  1、白痱:西医称晶形粟粒疹,较少见,好发于高热大量出汗的病人、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及老年人,常见于颈部与躯干,为集积、表浅、晶莹透亮的小疱,周围无红晕,疱壁薄,易磨破,无痛感,痒感很轻。病程短暂,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吸收结痂脱屑而愈。


  2、脓痱:脓痱(脓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3、痱疹样皮疹:皮肤的一种红色粟样粒丘疹,伴有强烈的瘙痒和麻刺感,常见于湿热气候时,由汗腺导管阻塞或排泄障碍引起。


预防


热痱应该如何预防?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1.室内要通风,尽量降低室温,保持凉爽及干燥,湿热的空气对痱子的消退不利。


  2.勤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禁用热水烫洗,凉水也不好,禁用带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后要立即擦干。


  3.涂痱子粉或爽身粉。这类粉剂多含滑石粉及氧化锌,主要作用是吸汗、干燥、清凉等。


  4.得了痱子以后不要涂油膏,其使用后皮肤浸软,妨碍汗液蒸发。


  5.勤更内衣,穿着宽松单薄布料衣服,这样就可以避免痱子的发生。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