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缩小的症状介绍_肾脏缩小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关于肾脏缩小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肾脏缩小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肾脏缩小的症状反应、肾脏缩小的病因和病机、肾脏缩小症状检查、肾脏缩小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根据肾脏体积与人的年龄、性别和人体的身高、体重相互比较的,相对偏小或明显缩小的一种异常现象。长时间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单位,尤其肾小球受损,使整个肾脏出现体积缩小。

病因病理


肾脏缩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肾萎缩一般会出现左肾萎缩、右肾萎缩及双肾萎缩症状。一般来说引起肾萎缩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得知肾萎缩后需考虑为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其次考虑为末期肾脏疾病,即肾衰竭、尿毒症或某些急性病症。如:急性肾小球性疾病、糖尿病性肾硬变、肾移植排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皮质坏死、Alport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高血压性肾硬化。


  双侧肾脏或一侧肾脏缩小多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这也是肾萎缩的一个常见原因。


  双肾缩小一般来说慢性肾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尤其是肾衰竭、尿毒症时,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脏损伤严重,肾脏实质受到伤害,肾脏会缩小。所以提醒肾萎缩病人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肾脏疾病隐匿性很强,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即肾脏损伤严重时临床症状才相应产生。肾萎缩确诊后一定要积极的查找原因,以便排查病情。


  此外,肾萎缩原因还有两点:肾结核(单侧肾脏缩小,伴对侧肾脏积水或代偿性增大)、肾动脉狭窄及先天性发育不全。

症状检查


肾脏缩小应该如何诊断?


  肾萎缩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贫血等。继续恶化将发生尿毒症。肾萎缩病人还会脸腿浮肿,出现了皮肤瘙痒的症状,并且还肯能伴有脚部浮肿,有的患者还会腰疼得厉害,不能长期久坐。肾萎缩是由于长期肾脏出现问题,劳累过度引起,患了肾萎缩,腿脚有肿的现象,血压也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高。身体也会渐渐消瘦下去。


  肾萎缩患者还可能会有血尿,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讯号。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则称为血尿。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鉴别


肾脏缩小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肾间质受损:肾间质受损时低钾血症肾病的症状体征之一。低钾血症肾病(hypokalemicnephropathy)是持久性低钾血症引起的慢性间质肾炎或肾脏病,又称失钾性肾病(kalium-losingnephropathy)。低钾血症肾病的表现主要是小管功能损害,以浓缩功能减退为主,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甚至出现肾性尿崩症,对加压素反应不佳,尿中伴有少量蛋白尿和管型,早期失钾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肾间质受损后,因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本病易并发肾盂肾炎,出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除肾病症状以外,患者全身表现主要有低血钾症状,如四肢肌无力、肠麻痹软瘫、腱反射减弱、心律失常等。


  小管萎缩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节段性瘢痕,伴或不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泡沫细胞形成和粘连。局灶性是指只有部分肾小球被累及(受累肾小球<50%);节段性是指肾小球的部分小叶被累及;球性硬化是指整个肾小球阶段性的玻璃样变化或瘢痕形成。病理特点多伴有肾小管萎缩病变,肾间质纤维化.

预防


肾脏缩小应该如何预防?


  1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可适量地食用牛奶、肉类,它们含有必需氨基酸较多,以供应身体所需。


  2脂肪则应考虑食用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如植物性油。限制水分、盐分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造成水肿。


  3避免食用含钾太多的食物,如香蕉、干燥的水果、牛肉、猪肉、沙丁鱼、豆酱、生菜、小麦等。


  4多吃深绿色蔬菜等。


  严格的说,肾萎缩是很难治的疾病,如果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在肾功能损害很很小的情况下,彻底治疗原发病,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象你母亲的情况,已经很难治愈,只有注意生活起居,进行透析,来减缓病情的加重。最后,可以通过换肾治疗。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