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移位的症状介绍_晶状体移位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关于晶状体移位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晶状体移位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晶状体移位的症状反应、晶状体移位的病因和病机、晶状体移位症状检查、晶状体移位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病因病理


晶状体移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由于部分晶状体悬韧带先天发育异常薄弱,对晶状体的牵引力不平衡,使晶状体朝发育较差的悬韧带作用力相反方向移位,称为先天性晶状体异位。它即可作为孤立的眼部异常单独发生,亦可与其他眼部发育异常或全身系统发育异常(中胚叶尤其是骨发育异常的全身综合征)伴发。眼外伤尤其眼球顿挫伤是晶状体异位的最常见原因。自发性晶状体异位是由于某种原因如炎症和变性等引起晶状体悬韧带变薄弱或由于眼内病变引起悬韧带机械性伸长所致。

症状检查


晶状体移位应该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眼部体征,确诊不难。


  1.晶状体不全脱位 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松弛或离断健康搜索,使晶状体偏离正常的生理位置但移位的晶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内,称为晶状体不全脱位。晶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状体移位火罐网的程度。如果晶状体的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状体性近视。如果晶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散光。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视。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变深,虹膜震颤,晶状体呈灰色,甚至可见到赤道部断裂的悬韧带。玻璃体疝可进入前房,表面有色素。眼底镜下可见新月形的眼底反光和双眼底像。


  2.晶状体全脱位 晶状体悬韧带完全离断,使晶状体完全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向前房或玻璃体腔移位,称为晶状体全脱位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晶状体嵌顿于瞳孔。


  (2)晶状体脱入前房。


  (3)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入玻璃体内。


  (4)晶状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的空间和巩膜下的空间。


  (5)晶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进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


  晶状体全脱位比不全脱位后果更严重。晶状体可嵌顿于瞳孔区引起瞳孔阻滞,常发生在外伤后晶状体轴旋转90“,晶状体的赤道部位于瞳孔区甚至晶状体180°转位,晶状体前表面对向玻璃体。


  晶状体完全离开瞳孔区后,视力相当于无晶状体眼视力,前房变深虹膜震颤,脱位的晶状体早期可随着体位的改变发生移动。如果晶状体脱入前房,则沉于变深的前房下方,晶状体直径比处在正常位置时小,凸度增加。透明的晶状体呈油滴状、边缘带金色光泽混浊的晶状体呈一白色盘状物。晶状体在从玻璃体腔通过瞳孔脱入前房过程中有部分可发生瞳孔阻滞,引起急性青光眼假如瞳孔区清亮可保持良好视力,病人能较好耐受火罐网。有时过熟期的白内障可因晶状体脱入前房而改善视力,前房内的晶状体可逐渐被吸收。然而更常出现晶状体反复与角膜及虹膜睫状体接触引起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角膜营养不良和急性青光眼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比脱入前房常见,而且病人能较好耐受但最终的预后仍有问题。

鉴别


晶状体移位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晶状体移位的鉴别诊断:


  1、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接,悬吊在房水中。由于外伤或手术造成悬韧带断裂,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完全或因眼内病变而导致悬韧带溶解均可引起晶状体位置改变,此时称作晶体脱位或半脱位。


  2、角膜晶状体粘连:由于Peter异常引起的,有些患眼可有中央部的角膜晶状体粘连,伴有浅前房,而有一些为前极性白内障。1897年Von Hippel报道1例伴有双眼角膜中央混浊并与虹膜粘连的牛眼病例。1906年Peter描述了现今称为彼得异常(Peter anomaly)的一些病例。在1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本病究竟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还是有同一表现的多种疾病构成始终存在争论。

预防


晶状体移位应该如何预防?



  防止眼球外伤,并积极处理眼部原发性疾病。手术治疗取决于晶体的位置、晶体的硬度、患眼的视力和对侧眼的视力、年龄、有无先天异常、有无出现并发症等。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晶状体不全脱位,治疗的办法是用眼镜或接触镜矫正有晶状体区或无晶状体区的屈光不正,恢复适当的视力。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