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瘀血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瘀血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瘀血的症状反应、瘀血的病因和病机、瘀血症状检查、瘀血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瘀血的症状介绍_瘀血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医学资源分享网

病因病理


瘀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导致血行不畅而凝滞于脉中;二是因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内出血,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停留于体内所形成。瘀血的病证特点,有刺痛、肿块,固定不移,出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面、唇、爪甲紫绀,舌质紫暗等。但随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症状检查


瘀血应该如何诊断?


  瘀血的病证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归纳起来则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如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肿块外伤肌肤局部,见青紫肿胀,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可形成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在望诊方面,久瘀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经脉曲张等征象。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鉴别


瘀血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前区痛,口唇指甲青紫。


  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


  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


  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成块,或见崩漏。


  瘀阻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


  瘀阻于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


预防


瘀血应该如何预防?


  瘀血的治疗原则不外活血化瘀,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说。同时又需依据瘀血的性质,辨证治疗。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
,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
。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