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散寒通络酒的功效和作用_温经散寒通络酒药酒的泡制方法

温经散寒通络

温经散寒通络酒中药药酒,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现代的高纯度酒更是将药效充分发挥出来,所以药酒历经千年流传至今而仍深受欢迎。下面是温经散寒通络酒的炮制方法和功效作用。

  【配方一

  【配方红花桃仁皂角刺吴茱萸各15克,当归尾30克,炮姜1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六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属阴寒型或气滞血淤型)。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同时可取药渣外敷患部。

  【配方二

  【来源】民间验方

  【配方】红花15克,当归尾30克,桃仁15克,皂角刺15克,炮姜10克,吴茱萸15克。

  【制法】用白酒1000毫升浸泡上药14日后,即可饮用。

  【用法】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温经活血,散寒通络。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宜用于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症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宜忌】局部肢体溃烂坏死,证属热毒型或湿热型者忌用。

  【附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组织坏死期。寒凝血瘀型多见于局部缺血期或营养障碍期,组织坏死期多见热毒型或湿热型。本方中有吴茱萸、炮姜等辛热温里药,又有红花、当归尾、桃仁、皂角刺等活血化瘀药,故本方适宜于寒凝血瘀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最近更新时间:2018-09-29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