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脱位:( yuegutuowei )
别名:
手腕骨脱
,
手腕出臼
下面是关于月骨脱位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月骨位于近排腕骨正中,其凸面与桡骨远端关节面构成关节,其凹面与头状骨相接触,内侧与三角骨,外侧与舟状骨互相构成关节,所以月骨四周均为软骨面;月骨的前面相当于腕管,有屈指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在月骨与桡骨下端前、后两面,有桡月背侧、掌侧韧带相连,营养血管经过韧带进入月骨,以维持其正常血液供应。正常月骨正面观为四方形,侧面观为半月形。 月骨脱位是腕骨脱位中最常见者,分为月骨前脱位和月骨完全脱位两种。 |
病因: |
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
发病机理: |
当患者跌倒时手掌着地,手腕在极度背伸时,使头状骨与月状骨间的掌侧韧带及关节囊破裂,月骨向掌侧脱出。出于外力和受伤时腕部角度的不同,又分为月骨前脱位和月状骨完全脱位。前者为前韧带断裂,因后韧带未断,月骨仍有部分血运。后者为前、后韧带均断裂,其血运完全中断,而月骨完全脱出至桡骨远端掌侧。 |
病理: |
前脱位仅有掌侧韧带断裂,较多见;完全脱位者可见掌、背侧韧带均断裂,较少见,且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因外力作用的大小不同,临床上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桡月背侧韧带断裂,有时月骨后角发生撕脱性骨折,此时月骨向掌侧移位,则位于桡骨下端的前部,其凸面向后,凹面向前,若有旋转,则可旋转90°~270°,变成凹面向后,凸面向前,由于掌侧血供存在,一般月骨不发生缺血性坏死。②桡月背侧韧带断裂,桡月掌侧韧带扭曲者,血液供应受阻,部分患者可能发生月骨缺血性坏死。③若桡月掌、背侧韧带断裂,月骨失去血液濡养,可发生缺血性坏死。 |
诊断依据: |
根据有明显外伤史,腕部肿胀,活动受限。由于月状骨向掌侧突出,压迫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时,手指不能完全伸直,并有感觉障碍。结合x线片即可诊断本病。 |
病史: |
腕背伸手掌着地外伤史。 |
体征: |
腕部疼痛、肿胀、隆起、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呈屈曲位,中指不能完全伸直,握拳时第三掌骨头塌陷,叩击该掌骨头有纵轴叩击痛。 |
影响诊断: |
x线正位片显示月骨由四边形变为三角形,侧位片月状骨显示远侧凹形关节面与头状骨分离,凹面向掌侧倾斜,而头状骨向近端移位,位于月状骨的背侧。 |
鉴别诊断: |
应与舟骨骨折及月骨周围脱位相鉴别。本病与上述二病均有腕部疼痛、肿胀、压痛,腕关节活动受限,但舟骨骨折的疼痛,肿胀以鼻咽窝处明显,局部有明显压痛。月骨周围脱位,在叩击2~4掌骨头时,纵轴叩击痛阳性而月骨脱位仅第3掌骨头叩击痛阳性,腕骨正侧x线片可以明确鉴别。 |
预后: |
1.桡月背侧韧带断裂,桡月掌侧韧带扭曲者,血液供应受阻,部分患者可能发生月骨缺血性坏死。 2.若桡月掌、背侧韧带断裂,月骨可发生缺血性坏死。 |
治疗: |
新鲜月骨前脱位需手法整复。若月骨旋转移位角度大,单用拇指推挤不易复位时,则可用针拨复位法。复位后固定。月骨完全脱位,不宜手法整复;或手法复位失败者;陈旧性月骨脱位者;伴正中神经损伤者,应手术治疗。术后腕部在功能位用短石膏托固定,2周后练习活动。 (一)复位手法: 1.拇指整复法:患者在臂丛麻醉下,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0°,腕部高度背伸,第一助手握肘部,第二助手握食指与中指,对抗牵引。在拔伸牵引下前臂逐渐旋后,3~5分钟后术者两手四指握住腕部向掌侧端提,使桡骨与头骨之间的关节间隙加宽,然后用两拇指尖推压月骨凹面的远端,迫使月骨进入桡骨与头骨间隙,同时嘱第二助手逐渐使腕关节掌屈,术者指下有滑动感,中指可以伸直时,说明复位成功。 2.针拨整复法:麻醉后,在无菌操作及x线透视下,用20号注射针头或细钢针,自掌侧刺入月骨凹面的远端,在对抗牵引下将腕关节高度背伸然后由掌侧向背侧顶拨,并逐渐将腕关节掌屈即可复位,拍摄腕关节正侧x线照片,若月骨凹形关节面与头骨已构成关节,说明已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后,用塑形夹板或石膏托固定于掌屈30°~40°位。1周后改为中立位,再固定2周。 (三)手术疗法: 1.切开复位术。 2.月骨切除术。 3.人工月骨置换术。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