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肝硬化:( xinyuanxingganyinghua )

心源性肝硬化症状_心源性肝硬化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淤血性肝硬化

下面是关于心源性肝硬化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心源性肝硬化又称淤血性肝硬化,系由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反覆发作或缩窄性心包炎等引起的肝淤血、坏死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肝硬化。
病因:
心源性肝硬化的病因主要见于:①风湿性心瓣膜病:在引起心源性肝硬化的心脏疾病中居首位,其中以右房室瓣狭窄最多见,其次为右房室瓣关闭不全和左房室瓣病变。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心源性肝硬化者约占4%—12%。②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无论是结核性抑或是化脓性者均可致心源性肝硬化。③其他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性、肺源性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均可致心源性肝硬化。
发病机理:
反覆而持久的心力衰竭、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高压,肝脏因而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纤维化,并逐渐扩展与汇管区的结缔组织相联合。同时因心输出量的持续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可进一步加重上述病变,且使小叶周围肝细胞发生缺氧性变性坏死及瘢痕性纤维增生。此外,肝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时,对有害物质敏感性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胃肠道广泛淤血,易于并发某些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并从门静脉血流侵入肝脏而引起损害作用,在心源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不良作用均是不可忽视的。如基本疾病能在短时期内缓解,肝淤血消失,肝实质病变即可逆转。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发作次数的增加,肝内淤血、缺氧程度的加剧,一般认为持续6个月以上时,纤维便向邻近肝小叶伸展,分隔原来的小叶而加以包围,形成假小叶,最后形成心源性肝硬化。
病理:
心源性肝硬化后期,肝脏通常缩小变硬,重量减轻,表面呈细颗粒状,边缘尖锐。肝包膜轻度增厚并常有周围炎症,外观呈结霜样,称为糖衣肝。肝切面淤血,可呈现深棕色或紫色与淡黄色斑点相互混杂,形如豆蔻,故在病理学上又称豆蔻肝。组织病理学可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显著淤血扩大,伴有出血,中央静脉壁增厚;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萎缩;中央静脉及肝窦周围纤维化,并向汇管区伸延扩展,与邻近的中央静脉周围的纤维组织彼此联结,形成反常小叶(reversed lobulation),此乃为心源性肝硬化的病理学特征。
诊断依据:
根据原有心脏疾病和持续体循环淤血的病史、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损害的证据可以作出本病之诊断,但需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budd-chiari综合征鉴别。
体征: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类型肝硬化基本相同,伴有原有心脏疾病的表现。在心源性肝硬化早期,肝脏有淤血性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有肝细胞明显受损时,可出现轻至中度黄疸。本病可有腹水出现,但并非本病的可靠体征,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右心衰竭和缩窄性心包炎时,在心源性肝硬化形成前即可出现。故仅在利尿和强心甙治疗后,心力衰竭的其他症状得到控制而唯独腹水不见减退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门静脉高压症不如其他肝硬化明显,脾脏可有肿大,但腹壁静脉曲张、巨脾和食管静脉曲张比较少见。
治疗:
积极治疗和控制心力衰竭,尽量减轻肝淤血程度,缩短肝淤血时间,采取多种护肝治疗,避免应用损肝药和禁酒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本病治疗以针对原有心脏病为主,辅以一般支持及对症疗法。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