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囊肿:( yindaonangzhong )
别名:
癥瘕
,
中肾管囊肿
,
阴户囊肿
下面是关于阴道囊肿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以女性阴道口一侧或双侧出现囊性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
病因: |
阴户囊肿多因痰浊留滞所致。 |
诊断: |
阴道囊肿的主证是性交障碍,甚至排尿困难。所以,辨证时当以证为重点,参合舌脉及发病的成因辨其虚实。 1.肾气不足主证:阴道囊肿,性交疼痛,也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弱。分析: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衰,经脉失于循环而致囊肿。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见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弱均为肾气不足之候。 2.血瘀主证:阴道囊肿,性交障碍,但一般无尿路刺激症状,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分析:多由于分娩时阴道粘膜损伤或阴道手术缝合时,阴道粘膜植入伤口,日久气血相搏,遂成血瘀。 |
类证: |
狐疝:肿块位于腹股沟处,时大时小,挤压后可复位。 |
治疗: |
癥瘕治法,首先应分清气病、血病、脏腑及阴阳虚实,随证施治。若癥积有形有质,乃病于血,宜化瘀消积为主,佐以行气。若癥积时有时无,聚散无常,乃病于气,宜行气散结为主,佐以活血,但正气已虚,癥积未除时,则宜扶正逐邪。临证时,当随病人体质强弱,病情深浅,病程久暂,灵活变通。本病治疗要根据症状的缓急,以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治疗原则,肾气不足者当补肾扶正祛邪,血瘀所致当活血祛瘀。常用治法如下: 一、辨证选方 l.肾气不足 治法:补肾扶正。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党参20g,山药20g,山萸肉15g,熟地15g,杜仲15g,当归15g,枸杞15g,炙甘草10g,鹿角片7片,升麻10g,枳壳10g,乌药20g。若伴有腰脊疼痛或腿软脚弱者加续断 15g,寄生 20g。 2.血瘀 治法:活血行瘀。 方药:桂技茯苓丸加减。丹皮15g,桂枝15g,赤芍15g,桃仁15g,茯苓15g。正气未伤者加莪术 15g,炮甲 15g。 二、专方验方 1.乌药散:乌药、莪术、桂心、当归、桃仁、青皮、木香各等分。共为末,每服6克热酒调下,有软坚散结之功效,适用于血瘀所致之癥瘕。 2.导癥囊:川椒、皂角各30g,细辛45g上为末。以三角囊大如指者,长6~8cm,盛药纳入阴户内,欲小便则取出,小便后再纳。痛化恶血而下,以温汤洗之。具有散寒化瘀,温经开闭。主治妇女血因寒阻,凝结成癥。用此药应注意禁房事。 3.沉香散:沉香22.5g,摈榔30g,丹参、赤芍、白蒺藜、枳壳、赤茯苓各22.5g。为未,每服9g,以水 150ml,煎至 100ml,去滓,食前温服。 1日 2~3次。具有理气活血消肿之功效。主治阴 肿不消而感疼痛者。 4. 丹参散:丹参、槟榔各30g,青橘皮15g,小茴香15g,为细末。每服6g,食前以温酒调下。1 日2次。有清肝理气,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外阴阴道囊肿及肿胀。 三、其它疗法 1.外治法:妇科外治法有多种,如外阴薰洗、阴道冲洗等。常用方剂有蛇床子散,蛇床子具有抗真菌之功效。又如狗牙汤外洗主治阴中生疮。 |
中药: |
妇科千金片,4片/次,3次/日。小金丹,3片/次,3次/日。 |
针灸: |
1、可按临床症状取穴,如性交痛者可取三阴交、下关元、足三里、中极穴。操作:用药线点灸上述穴位,每日施灸1次。7天为一疗程。若见膀胱刺激症状可取三阴交、明陵泉、膀胱俞、中极、三焦俞、委阳穴。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2.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每次每穴照射3~5分钟,每日1 次,7天为一疗程。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