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xinshengerhuaisixingxiaochangjiechangyan )

别名:
呕吐
,
便血

下面是关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于多种引起肠粘膜损害,使之缺血、缺氧的因素,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
病因:
本病的病因:
(1)肠道缺氧和缺血:本症多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窒息:出生时apgar评分低。肠壁缺氧和缺血,组织受损,容易继发肠道细菌感染。②交换输血后:采用脐静脉插管者易发生循环障碍而致肠壁缺血。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缺氧,尤当呼吸衰竭时肠系膜和全身血流量减少,更使肠壁缺血。④严重败血症:可能发生休克和dic,使肠壁缺氧和缺血。
(2)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粘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
(3)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过度繁殖,侵入肠粘膜造成损伤,或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肠道损伤。
人群:
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差,肠道局部免疫能力低下,发病率较高,足月儿也可患病。
病理:
肠腔充气,肠壁见不同程度积气,坏死性病变可仅限于数厘米范围以内,也可广泛累及空肠及结肠,最常受侵的部位为回肠。肠粘膜呈斑片或大片状坏死,肌肉层也可能有坏死区,严重者整个肠壁层坏死伴肠穿孔。显微镜下肠粘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有广泛出血和坏死,并见大量幻影细胞和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肠腔充气,肠壁见不同程度积气,坏死性病变可仅限于数厘米范围以内,也可广泛累及空肠及结肠,最常受侵的部位为回肠。肠粘膜呈斑片或大片状坏死,肌肉层也可能有坏死区,严重者整个肠壁层坏死伴肠穿孔。显微镜下肠粘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有广泛出血和坏死,并见大量幻影细胞和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标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标准:
1.多见于未成熟儿或低出生体重儿,伴有缺氧、感染、高渗乳汁喂养或换血输血等情况。
2.多数于生后2周内发病。腹张、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呕吐物含胆汁或咖啡色血性液体。水样腹泻1~2天后出现血便并带粘液。随病情进展腹胀加重,肠鸣音降低或消失,体温不升,四肢厥冷,皮肤出现花纹,阵发性呼吸暂停,甚至休克。
3.严重者常并发败血症、肠穿孔或dic。
4.x线腹部平片:肠腔扩大有气液面,腹壁呈囊样积气。
发病:
常发生于生后3~10天。
病史: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常有缺氧、窒息、交换输血、红细胞增多症、肠道感染及败血症等病史。
体征:
1.腹胀:常为首发症状,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呕吐: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无呕吐的患儿常可自胃中抽出含胆汁或带咖啡样胃内容物。
3.便血:轻者仅为大便潜血阳性,重者则为果酱样或鲜血便。
4.全身症状:早期可有反应差、嗜睡、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大多数病儿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较重的感染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体温不升、青紫或苍白、四肢凉、休克、酸中毒,甚至频繁呼吸暂停、呼吸衰竭、dic、败血症及肠穿孔而死亡。
由于对本症的认识日益深入,可发现不少轻型病例,仅表现腹胀、呕吐、厌食,大便次数稍增多,隐血试验阳性,约4—5d后病情好转。
影响诊断:
x线检查:以小肠扩张为主要表现,伴多个细小液平面,肠曲排列紊乱,肠壁间隔增宽。肠壁间积气,呈多囊状、细条状或环状透亮影。胃壁和结肠壁也可有积气。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样充气影。肠穿孔时出现气腹。
粪便:
便隐血试验阳性。
粪便和血培养可阳性,以杆菌多见。
鉴别诊断:
1.中毒性肠麻痹:当原发病为腹泻或败血症时,易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误诊为中毒性肠麻痹,但后者无便血,x线片上无肠壁间积气等。
2.机械性肠梗阻:x线腹平片上液平面的跨度较大,肠壁较薄,无肠壁间隙增宽模糊,无肠壁积气,再结合临床不难区别。
3.肠扭转:此时机械性肠梗阻症状重,呕吐频繁,腹部x线平片示十二指肠梗阻影像,腹部阴影密度均匀增深,并存在不规则多形气体影,无明显充气扩张的肠曲。
4.先天性巨结肠:有腹胀,x线片上有小肠、结肠充气影,需与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前者有便秘史,无血便,x线片动态观察无肠壁积气征。
5.新生儿出血症:生后2~5天出现,可以胃肠道出血为主,需鉴别。本病有生后未给予维生素k注射史,无腹胀,x线片也无肠道充气和肠壁积气,维生素k治疗有效。
6.自发性胃穿孔:多由于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引起,常见于胃大弯近贲门处。病儿生后3~5天突然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呼吸困难和发绀,x线平片腹部仅见气腹,无肠壁积气或肠管胀气。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吃奶好,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2.好转:症状好转,无呕吐、腹胀,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治疗:
治疗上以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供给营养及对症为主。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全静脉营养,加强支持疗法,使本病的预后大大改善。
一、禁食
1.禁食时间:一旦确诊应立即禁食,轻者5~10天,重者10~15天或更长。腹胀明显时给予胃肠减压。
2.恢复进食标准: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腹部x线平片正常,一般状况明显好转。如进食后患儿又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则需再次禁食。
3.喂养食品:开始进食时,先试喂5%糖水3~5ml,2~3次后如无呕吐及腹胀,可改喂稀释的乳汁,从每次3~5ml开始,逐渐加量,每次增加1~2ml,以母乳最好,切忌用高渗乳汁。
二、静脉补充液体及维持营养
禁食期间必须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营养。
1.液量:根据日龄每日总液量为100~150ml/kg。
2.热卡:病初保证每日209.2kj/kg(5okcal/kg),以后逐渐增加至418.4~502.1kj/kg(100~120kcal/kg)。其中40~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5~50%由脂肪提供,10~15%由氨基酸提供。
3.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每天5~18g/kg,周围静脉输注浓度++、血糖>7.28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如血糖多次测定>11.2~16.8mmol/l,应加用胰岛素0.25~0.5u/kg。
4.蛋白质:常用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开始以每日0.5g/kg,按每日0.25~0.5g/kg递增,最大量为每日2.5g/kg。输注氨基酸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热量的前提下,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故使用时要求非蛋白质与蛋白质热量之比约10:1,每克氨基酸氮输入时要求热量为628~837kj。
5.脂肪:常用10%  intralipid,开始每日0.5g/kg,按每日0.25~0.5g/kg递增,最大量每日3g/kg,输注速度为,胎龄33周者每小时不超过3.0ml/kg。
6.电解质:一般每日供给钠3~4mmol/kg,钾2~3mmol/kg,氯2~3mmol/kg,与上述营养物质配成1/4~1/5张液体输入。但应监测血电解质浓度,随时调整。钾的浓度不应大于3‰。如有额外丢失(呕吐、腹泻及胃肠减压)则需提高氯化钠的供给,一般配成1/3张液体输入。如存在酸中毒,可每次给5%碳酸氢钠3~5ml/kg,必要时根据血气检测调整。
7.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常用安达美(含各种微量元素)每日1ml/kg,水乐维他(含各种水溶性维生素)每日1ml/kg,维他利匹特(含各种脂溶性维生素)每日5ml。
三、抗感染
常用氨苄青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也可根据培养药敏选择抗生素。
四、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伴休克者应及时治疗,扩容除用2:1含钠液外,还可用血浆、白蛋白、10%低分子右旋糖酐。血管活性药物可选用多巴胺、酚妥拉明等,并可给氢化可的松每次10~20mg/kg,每6小时1次。缺氧时应面罩吸氧。
五、外科治疗指征
肠穿孔、腹膜炎症状体征明显,腹壁明显红肿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可提高治愈率,早期需禁食,但不禁药,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可在服药前将胃内容物抽空,然后喂中药,服药后将胃管夹住4小时。脱水严重者需及时纠正。对感染性休克可采用扩容、纠酸等措施,并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中药使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淤两类药物,可抗凝、消淤、改善微循环,还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吸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对病情迅速恶化,有肠梗阻症状或有肠穿空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