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 yangwei )
别名:
阴痿
,
筋痿
,
阴器不用
,
阴器不起
,
阳痿
,
阳萎
下面是关于阳痿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以阴茎萎软,或举而不坚,不能插入阴道进行性交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 |
病因: |
1)情志刺激情志不遂,所愿不得,或悲伤过度,郁郁寡欢,致肝气郁结;暴怒气逆,肝疏泄太过,均可致肝失调达,气血不畅,宗筋失充,致阳痿不举。2)戕丧过度房事不节,恣情纵欲,或手淫过度,均可伤精耗血,损及真阳,以致肾气虚惫,命门火衰,渐成阳痿。3)六淫侵袭气候乍寒,或涉入冰水,寒邪侵袭,久滞肝脉,或久居湿地,或酷暑蒸腾,湿令不去,皆可致阳痿。4)饮食不当膏粱厚味,过食肥甘,或嗜酒过度,酿湿生热,内阻中焦,郁蒸肝胆;5)跌扑损伤,伤及肾府、外肾或玉茎,致经络伤损,气血无以舒通,或致瘀血阻于宗筋络脉,发为阳痿。6)久病所累久病之人,正气虚惫,且易生痰、湿、瘀等病理产物,往往正虚邪实,损伤阳气,导致阳痿。7)禀赋不足父母体衰,或有重病大疾在身,所生之子往往禀赋不足,若少年失于调养,影响发育,或先天畸形,均可导致阳痿。8)年高体衰老年天癸渐竭,气血不充,往往多虚多瘀,阻遏阳道,宗筋失养,发为阳痿。此外,鳏夫孤居,或夫妇长期两地分居,久旷房事,亦可致败精阻窍,阳事不用;少年男子过早婚配,损伤稚阳,亦易患阳痿。 |
病机: |
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若元阳亏虚,真元虚惫,失于温煦,或耗伤阴精,阴损及阳,则精气虚冷,命门火衰,导致阳痿。而肝失疏泄、肝经湿热、肝血瘀阻,则是阳痿最常见的病机。忧思、恼怒、郁愤、思虑、猜嫉等精神刺激,是情志发病主因。情志因素往往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无论疏泄不及或大过,肝气郁结或横逆,都可导致气机不调,血行紊乱,经络失畅,宗筋失养,发为阳痿。肝疏泄失职,还可使水道失畅,水湿留滞经络,郁久变生湿热;过食肥甘,嗜酒过度,亦可变生湿热,浸淫肝经,下注宗筋,而致阳痿。正如薛立斋所云:“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热则萎悴。”无论何种病因形成的瘀血,均可导致阳痿,因瘀血阻于络脉,宗筋失养,难以充盈,致阴器不用。老年多虚,因虚亦可致瘀。如气虚失运,血停为瘀;血虚失润,涩滞为瘀;阳虚血寒,凝滞为瘀;阴虚血稠,粘滞而瘀,这是老年患者因瘀致痿的常见病机。 |
诊断: |
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本病有虚实之分,肝气郁结、肝经湿热、瘀血阻络者属实证;命门火衰者,则属虚证。青壮年多实证,老年人多虚证,临床上有相当比例的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证。 2.明辨病位因病因侵犯的部位不同,阳痿的病位亦不同。因郁、怒等情志所伤者,病位在肝;突遇不测、大惊卒恐者,其病位多在胆、心、肾;湿热外袭者,病位多在肝经;内蕴湿热者,往往先犯脾,后侮肝;房室劳伤、命门火衰者,则病在肾。临床上有时单一脏腑发病,亦可累及多个脏腑经络。 3.细审寒热因病机不同,阳痿的寒热性质亦不尽相同。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阴津,易动血液。阳痿热证者,热邪常与湿邪夹杂侵犯肝经,临床多兼见阴囊潮湿、舌苔黄腻、脉象弦数。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聚。阳痿寒证者,多为寒邪入于肝经,临床多兼见阴囊湿冷、少腹拘急、舌苔白,脉沉弦或沉迟。此外,阳痿尚有虚寒和虚热证者。阳痿虚寒证,多表现为命门火衰,临床可兼见腰膝酸冷、肢体畏寒、夜尿频作、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迟。阳妆虚热证,多表现为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临床可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舌苔薄黄或剥脱、脉象细数。 4.了解三因审证求因,在阳痿辨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阳痿有的由于暴怒伤肝,气机紊乱,影响气血运行,宗筋失充而致;有的由于忧思气结,伤及肝脾,精微失布,宗筋失养而引起;有的由于恣情纵欲,耗伤真元,命门火衰,宗筋失于温煦而致;有的因湿热侵袭,或内蕴湿热,循肝经下注宗筋,宗筋驰纵而引起;有的因久病正虚,五劳七伤,真阳衰惫而致;有的因先天禀弱或后天食少,禀赋不足而引起;有的因年高体衰,多痰多瘀,阻塞阳道而致者。上述种种原因均可导致阳痿,这就需要结合临床其他症状,以及阳痿患者的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审因,从中找出致病的主要原因,为辨证提供可靠的依据,做出确切的诊断。 (一)肝气郁结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胸胁胀满,或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咽部如物梗阻。舌淡少苔,脉弦。2.证候分析:肝主宗筋,肝气抑郁可致阳痿。肝主疏泄,疏泄不及则为肝气郁结,情志抑郁不畅;肝为刚脏,其性躁烈,肝气郁结,气机紊乱则胸胁窜痛或胀满;气机不畅,阻于咽部则为梅核气;脉弦为肝气郁结的表现。阳痿之肝气郁结证患者,往往平素多疑善虑,性情濡弱,难以抵制外界之情志刺激。 (二)肝气横逆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胸胁胀满疼痛,急躁,易怒。舌淡苔薄,脉弦而有力。 2.证候分析暴怒伤肝,气机逆乱,宗筋不用则为阳痿。肝为刚脏,疏泄太过则肝气逆乱,气机阻于胸胁,则胀满疼痛;气机上逆,则急躁易怒。气机逆乱于血脉,则脉象弦而有力。患者平素性情急躁,稍有不顺,则易伤肝动气。 (三)肝经湿热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阴囊潮热,或臊臭坠胀,阴囊瘙痒,胸胁胀痛灼热,厌食,腹胀,口苦泛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肢体困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肝经循行于阴器,若湿热客于肝经,循行下注,蕴结于阴器,则阳痿伴见阴囊潮热,甚或臊臭坠胀、阴囊瘤痒;肝经市胁肋,若湿热浸淫则胸胁胀痛灼热;湿热困脾,则厌食、腹胀、大便不调;湿热蕴蒸于上则口苦泛恶,蕴蒸于四肢则肢体困倦;湿热下注膀胱则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是肝经湿热证明显的外部指征;湿热充斥于脉道则脉象滑数。 (四)瘀血阻络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睾丸刺痛,胸胁胀闷窜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或腹、腰、阴部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2.证候分析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于宗筋络脉,导致宗筋失养则发为阳痿,以老年男性多见。经络不通,瘀血阻于睾丸,则阳痿伴见睾丸刺痛;瘀血阻于胸胁,则胀闷窜痛;瘀血伤肝,则性情急躁、胁下痞块;瘀血阻于腹、腰,阴部,则可见上述部位的刺痛;外科手术,跌扑损伤往往易于造成瘀血阻滞;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是瘀血咀络典型的征象。 (五)命门火衰证 1.临床表现阳痿兼见面色晄白或熏黑,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或疼痛,畏寒怕冷,或肢冷以下肢为甚,大便久泄不止,或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浮肿腰以下甚,按之不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2.证候分析命门少火的温养,是性功能正常的必备条件。命门火衰,宗筋失于温煦,则阳痿不举。元阳亏虚,失于温养,则面色晄白或黧黑;元阳虚惫,无以上承精气于脑,则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腰为肾之外府,命火衰微,失于温养,则腰膝酸软,甚则因虚而痛;命火不足,四肢失于温煦,则肢冷,以下肢为甚;下元亏虚,中焦失于温煦,则大便久泄不止,或完谷不化,或五更泄;元阳亏虚,水气不行,凝聚于下,则浮肿腰以下甚,按之不起;舌淡胖、舌苔白、脉象沉细均为命为火衰之征象。 (六)肾阴亏虚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遗精,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2.证候分析肾阴亏虚,宗筋失于濡养则为阳痿。腰为肾之府,肾阴亏虚,肾府无以濡养,则腰膝酸软;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开窍于耳,肾阴亏虚,脑髓空虚,则见眩晕耳鸣;肾阴亏于下,君火动于上,心肾不交,则失眠多梦、遗精频作;阴虚火旺,消烁肌肉,则形体消瘦;阴虚火旺,虚火蒸液,则潮热盗汗;虚火内扰,则五心烦热;虚火内的,耗伤阴津,津液无以上承则咽干,外蒸则颧红,无水行舟则便干,虚火内的则搜黄。舌红少津、脉虚数均为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征象。 (七)寒滞肝脉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受寒则甚,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2.证候分析感受寒邪,凝滞肝脉,宗筋无以屈伸则为阳痿。肝之经络循行于前阴及小腹,寒性收引,寒邪客于肝脉,则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滞肝脉,遇寒则伤阳更甚,故受寒则甚,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均为寒滞肝脉之征象。 (八)胆虚惊恐伤肾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悸动易惊,胆怯多疑,夜多恶梦。舌苔薄白,脉弦细。 2.证候分析素来胆虚,多疑善虑,突遭不测,或房事时卒受惊恐,恐则气下,则阳道立痿。胆气不足,则胆怯多疑,悸动易惊;大惊卒恐,惊恐伤肾则夜多恶梦;舌苔薄白、脉弦细皆为胆虚惊恐伤肾之征象。 (九)肝血虚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眩晕耳鸣,面色无华,夜寐多梦,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爪甲不荣,视力减退。舌淡苔白,脉细。 2,证候分析肝血亏虚,宗筋失养,则阳痿不举。血虚不能上荣,则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肝血亏虚,相火易动,则夜寐多梦;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亏虚,筋失所养,则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爪甲不荣;肝开窍于目,目之所视,赖肝血之濡养,肝血虚则视力减退。舌淡苔白、脉细均为肝血亏虚之征象。 (十)痰湿阻络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形体肥伴,胸闷心悸,目窠微浮,胃脘痞满,痰涎壅盛,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2.证候分析湿浊下注,聚于宗筋,经络受阻,则无以令阴器振兴,痰湿充斥于肌肉四肢,则形体肥胖;阻于胸腔,则胸闷心悸;上充于目,则目窠微浮;痰湿困脾,阻于中焦,运化失职,则胃脘痞满,痰涎壅盛;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湿内阻之征象。 (十一)脾胃气虚证 1.临床表现阳痿伴见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晄白,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 2.证候分析阴器之用,以气血为本,而气血之盛衰受阳明脾胃功能强弱之影响。脾胃功能强健,水谷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阴茎得以充养而健。脾胃功能障碍则宗筋弛纵,萎软不举。脾主运化,运化失职则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肢体倦怠、少气懒言;脾虚精微无以敷布,则面色萎黄或晄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溢干皮下则浮肿;脾虚,精微不化,肌肉失养,则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胃气虚之征象。 |
类证: |
1.性欲降低:表现性兴趣、性欲望、性要求明显减退,性行为次数减少,但阴茎的勃起无障碍,特别是睡眠或清晨勃起良好。 2.早泄:阴茎勃起正常,但未交媾,或插入阴道不到1min即发生射精,部分阳痿病人阴茎亦能勃起,临房时即萎软,无射精动作。 |
治疗: |
一、辨证论治: 本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而确定治则。 1、肝气郁结者,应以疏达肝气为主,常用药物如柴胡、白蒺藜、香附、厚朴、郁金、枳实、元胡、川楝子、乌药等; 2、肝经湿热者,以清热渗湿为主,常用药物如龙胆草、车前子、白茅根、薏苡仁、泽泻、益母草等; 3、瘀血阻络者,以活血通络为治,常用药物如蜈蚣、水蛭、地龙、全蝎、路路通、丹参、川芎等; 4、命门火衰者,则以温补肾阳为要,常用药物如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紫稍花、鹿茸、杜仲、雄蚕蛾等。人之形体有肥瘦,气血有多寡,性格有刚柔,脏腑有强弱,阴阳有厚薄;虽是阳痿,亦有着体质的差异,故阳痿论治,尤应注重体质,因人制宜。如面生痤疮、阴囊潮湿,舌苔黄腻的湿热体质,临床发病较多,治疗宜渗湿清热;体型肥胖、口中粘腻、目胞微浮、肢体沉重懒动、舌淡体胖大的痰湿体质者,治宜化痰消脂;面颊红丝赤缕、肤色暗滞、或见斑点、舌质紫络隐现的瘀血质者,又当活血通络;阴虚体质的阳痿患者,多有烦热、面目潮红、目睛干涩、口燥舌红少苔,乃由阴不涵阳、阳无阴充,阴茎亦可痿而不举,治当养阴润燥以收功。阳痿单纯由命门火衰所致者,临床上并不多见。若阳痿他证误用温肾壮火治疗,则可导致复杂的变证。如肝气郁结误用壮阳,则可肝郁化火,抑或徒伤肝肾之阴;肝经湿热误用壮阳,犹如火上加炭,使肝木焦萎;瘀血阻络误用壮阳,则伤津耗血,血液粘稠,血行更加不畅,反加重阳痿,临床尤应注意。 (一)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肝郁化火者宜疏肝解郁清热。方药逍遥散合四逆散加白蒺黎、紫梢花、川楝子、醋元胡。方中柴胡、枳实、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柔肝养阴;炙甘草缓肝之急;白医藜入肝经,通阳气;紫梢花入肝经,专治阳痿;川楝子、醋元胡一入气分,一入血分,可疏肝解郁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治疗阳痿之功。肝气郁结久病不治,易郁久化火,表现为胸胁的痛,目赤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丹栀逍遥散加味,以解肝郁,清肝热。 (二)肝气横逆证 治法平肝镇逆。方药逍遥散加龙骨、牡蛎、石决明、白蒺藜、羚羊角粉。上5药皆入肝经,平肝降气,肝气得舒,阳痿可愈。 (三)肝经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加蛇床子。方中龙胆草泻肝经实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茯苓、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诸湿热从小便而去,蛇床子燥湿以助阳。加当归、生地以养肝。该方妙在泻肝之剂而反佐补肝之药,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蛇床子辛苦燥湿,专治阳痿。 (四)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蜈蚣达络汤。方中蜈蚣为君药,通瘀达络,走窜之力最强;川芎、丹参、赤芍、水蛙、九香虫、白僵蚕为臣药,助蜈蚣达络之力;柴胡理气、黄芪补气、紫梢花理气壮阳,共为佐药;牛膝引药下行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理气活血、通瘀达络以治阳痿之效。亦可用血府逐瘀汤加水蛭、地龙、路路通。方中水蛭、地龙、路路通活血入络脉;当归、牛膝、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养血活血化瘀;生地滋阴、柴胡疏肝理气;枳壳、桔梗、甘草宣利肺气,通利血脉。统观全方,共奏益气、和血、通络之功效。 (五)命门火衰证.治法温补命门之火。方药用寒谷春生丹。该方原为《仙方合集》治疗“虚寒年迈,阳痿精衰无子”而设。方用鹿茸、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韭菜子、杜仲,仙茅、蛇床子、附子、肉桂温补命门之火;熟地、当归、枸杞子、山萸肉,滋阴益肾补肝,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人参、白术健脾益气,以助生化之源。诸药配伍,温阳益肾、填精补血,共奏培补肾中元阳以治阳痿的功效。 (六)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补肾。兼有阴虚火旺者,宜滋阴补肾,兼清虚热。方药用左归丸。方中重用大怀熟地,滋肾以填真阴;枸杞子益精明目;山萸肉涩精收涩。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于补阳,龟胶偏于滋阴,二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以阳中求阴。菟丝子配牛膝,强腰膝,健筋骨。山药益脾滋肾。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填阴、育阳潜阴以治疗阳痿之效。阴虚火旺者,宜上方加生地黄、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等清虚火药物,以滋阴降火。 (七)寒滞肝脉证.治法温经暖肝散寒。方药暖肝煎加山萸肉、九香虫、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方中小茴香、肉桂温经法寒止痛;乌药、沉香温肾散寒行气;枸杞子、当归滋补肝肾;茯苓健脾补中扶正,加山萸肉、九香虫、仙茅、仙灵脾、肉桂温肾壮阳,法肝脉之寒邪。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以治阳痿之功效。 (八)胆虚惊恐伤肾证.治法益肾补肝,壮胆宁神。方药用启阳娱心丹。启阳娱心丹原为《辨证录》治疗“志意不遂,阳气不舒,心火抑郁而不开,肾火虽旺而不应”之阳痿而设。方中人参、菟丝子、当归、白芍益肾补肝壮胆;远志、获神、石菖蒲、生枣仁宁心安神治惊恐;砂仁、白术、山药、甘草健脾和胃益后天;柴胡、橘红理气,以行惊恐所致气郁。诸药配伍,共奏益肾壮胆宁神治阳痿之功。 (九)肝血虚证.治法补血养肝。方药归脾汤。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生地补血益阴;茯神、枣仁养心安神;少佐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荣血养筋以治阳痿之功。 (十)痰湿阻络证.冶法化痰,法湿,通络。方药方用僵蚕达络饮。方中白僵蚕味辛性咸平,无毒,善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以治阳痿,为君药;防己、苍术、半夏、陈皮、茯苓、括蒌、薏苡仁助君药法湿化痰,为臣药;黄芪健脾,露蜂房温运脾阳,生蒲黄散瘀,九香虫和胃散滞,为佐药;桂枝、路路通理气通阳化痰,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并用,共奏化痰、法湿、通络以治阳痿之功。 (十一)脾胃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和胃。方药用九香长春饮。方中九香虫为君药,健脾益胃,善治阳痿;露蜂房、人参健脾益气起痿;黄芪、白术、茯苓、泽泻运脾治湿,为臣药;山药、白芍药补脾益阴,防诸药之过,为佐药;桂枝醒脾通络,引药直达病所,炙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治疗中焦气虚之阳痿的功效。 二、单验方治疗 1.善水粥方:用清晨洁净甘甜的水煮粥,固护阴气,使阳气坚固。 2.颠棘为酱方:将麦门冬制成带酸味的浆液,可强骨髓,益气力,治疗老不起。3,置之以醴方:以麦粥服雀卵,可滋阴壮阳,治疗阳痿。 4.治阴痿方:雄鸡肝1具,鲤鱼胆4枚,阴干为末,雀卵和,吞小豆大1丸。 5.治阳不起方:原蚕蛾未连者1个,阴干去头足毛羽,末之,白蜜如梧子,夜卧服1丸。可行十室,菖蒲酒止之。 6.阳事痿弱方:紫梢花、生龙骨各6g,麝香少许,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20丸,烧酒下。欲解,引生姜甘草场。 7.干荷散牡蛎(烧)、蛇床子、干荷叶、浮萍草各等份,筛粗末,每用两匙,水一大碗,同煎三、五沸、滤去滓,淋谍洗下。治阴囊肿痛,湿润,瘙痒及阴痿弱。 8.二肾助阳散: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故纸、青盐,猪羊腰子同煨熟,衰老能令再少年。杜仲、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小茴香、破故纸、青盐各等份,为细末,每次以不下水猪羊腰子各一枚,竹刀劈开,入前药各一钱,以线敷住,裹湿纸数层,入火灰内煨熟,临睡时细嚼,用好酒送下,不能饮酒者白汤代之。温肾助阳,治疗阳痿。 三、气功治疗 1.放松功适用于肝气郁结或胆虚惊恐伤肾所致阳痿。 2.坐式内养功舒泄肝郁,交通肝肾,兴阳道,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阳痿。 3.导引功调和阴阳,强筋健骨,兴阳,适用于肾阴亏虚,元阳衰微之阳事不举。4.五龙盘体法平衡阴阳,纳气归根,适用于久病体虚、肾不纳气之阳痿。 5.火炼法功壮元阳,增精力,兴阳事,适用于命门火衰所致阳痿。四、食疗 1.韭菜炒羊肝:韭菜90g,洗净切段;羊肝120g切片,铁锅急火炒熟后佐以醋食用,治疗命门火衰阳痿。 2.肉苁蓉炖羊肾:肉灰蓉5g~10g,羊肾1对,煮熟调味服食,治命门火衰阳痿。 3.子鸡乌龟汤:取未产过蛋、重约1000g的子鸡1只,去毛及内脏;另取重约500g的乌龟1只,去甲,白胡椒9g,红糖500g,装入鸡腹腔内,置于砂罐中,加白酒1000ml,加盖,并用泥封固,加文火偎至肉烂为度。食汤和肉,2天~3天吃完。隔15日后如法配服。该方补肾滋阴,用于肾阴亏虚阳痿。 4.药虾酱:取韭菜子30g,枸杞子、蛇床子各15g,菟丝子10g,以水煎服,每日1剂。另将大鲜虾40g煎去头尾,略捣烂,加醋适量成30g虾酱,1次服完。用于肾阳亏虚之阳痿,该方温而不燥。 5.蒸羊睾:取葱管数根,内装虾仁,以填满葱管为度,文火焙干,研细未,每日早晨冲服6g。另用羊睾丸1对,加陈酒少许蒸熟,每天早晨服下。1个月为1疗程。温肾壮阳,用于命门火衰阳痿。 6.穿山甲佛手堡鸡蛋:穿山甲12g,佛手20g、鸡蛋两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煎15分钟,吃蛋饮汤,隔日1次,连用半月。三物合用,能散郁结,补精气,鼓阳道,治疗肝气郁结阳痿。 7.东坡羊肉:羊肉240g,土豆、胡萝卜各45g,酱油60g,料酒6g,糖4.5g,大葱9g,生姜3g,大料0.5g,花椒0.75g,植物油120g。将羊肉切成小块,土豆、胡萝卜刮皮洗净,切成菱形的块。把大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到油见烟时,把羊肉块放入,约炒5分钟,肉变金黄色时即可捞出,再把土豆、胡萝卜块放入油勺内,亦炸到金黄色捞出,倒去余油。把炒锅放在微火上,倒入炒好的羊肉块,加入清水,然后把上述调料一并放入,一直煨到肉烂,再放入炸过的土豆、胡萝卜块,一起再煨5分钟后倒入汤盘内即成。佐餐服食。可补精血,助元阳,用于肾阳亏损所致的阳事不举。 8.冬虫夏草鸭:雄鸭1只,冬虫夏草10g,食盐、姜、葱少许。洗净放砂锅中,加冬虫夏草及上述调料,水适量,用文火煨熟烂。佐餐食用。补虚助阳,用于治疗肾阳虚寒、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遗精、是长期调养的理想滋补食品。 9.狗鞭散:狗鞭1具。锅内放砂加热,入狗鞭于锅内炒至松炮后,取出研未,每服3g,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用于肾阳虚阳痿、精冷。 10.炖狗肉:黄狗肉500g~1000g,洗净切块,加入八角、小茴、桂皮、草果、生姜和盐各适量,于锅内炖熟,食肉喝汤。用于脾肾阳虚阳痿。 五、药酒治疗 1.东北三宝酒:貉肾、驴肾、狗肾、海马、鹿茸、红参等制成。滋补腰肾、壮阳去寒,用于肾虚精冷之阳痿不举。 2.参茸三鞭酒:由鹿茸、川椒、当归、杜仲、肉苁蓉、天冬、土地骨、川加皮、淫羊蕾叶、羊鞭、红杞子、白术、白芍、茯苓、黄精、淮牛膝、首乌、补骨脂、牛鞭、狗鞭制成。固腰健肾,提神补气,用于气血不足,阳痿遗精。 3.仙灵脾酒:用仙灵脾250g,将药切碎,用白布袋盛,用白酒2斤浸,密封3日后开取,每日3次,每次空腹饮1杯。补骨壮阳,除风法湿,强筋骨,用于腰腿软弱无力,阳痿早泄。 4.腽肭脐酒:用腽肭脐30g,白酒500g。将腽肭脐切细,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酒罐内;将白酒倒入酒罐中,盖好,浸泡7天即成。每日服3次,每次9g~12g。补下元,益精髓,用于肾阳虚衰、精气久亏之绝阳不举。 5.菊花酒:甘菊花200g,枸杞子60g,生地黄100g,当归60g,米酒3000g。将药物破碎,装入陶器内加水超过药面,用文火煮半小时后待冷,再将米酒和药汁一起倒入缸中,加盖密封。14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g~20g。补肾填精,养肝明目,延年益寿,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引起的虚劳阳瘘。 6.五子酒:覆盆子60g,菟丝子60g,诸实子60g,金樱子60g,枸杞子60g,桑螵蛸60g,白酒2500g。将药物研细,盛入细沙布袋内,与白酒一起置于小坛内,加盖密封。每日晃动1次,14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g。补益肝肾,生精填髓,固精缩尿,用于肝肾虚损所致的阳痿、遗精等。 7.鹿茸酒:鹿茸15g,山药30g,白酒500g。将鹿茸和山药切成薄片,置于白酒中,加盖密封。每日晃动1次,7天后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0g。温肾填精、补益虚损,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阳痿不举。 8.复方栀茶酒:山栀皮、果仁各50g,蛇床子、淫羊藿各30g,红花3g,地龙10g,冰糖90g~120g。上药加米醋浸泡,1周后始服。每次20ml~25ml,早晚各1次。温肾壮阳,滋阴补肾,用于肾虚阳痿。 六、药物外治 1.一行当百思想不忘方:蛇床子3g、天雄、远志各2g,桂心1g,没食子1枚,上5味为未,唾丸如悟子涂阴茎龟头,纳玉泉中,稍时遍身热。补肾壮阳,增进男女性功能。 2.阴痿不起方:蜂房灰,夜卧敷阴上,即热起,无妇不得敷之。 3.种子真阳膏:香油600g,甘草60g,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川牛膝、远志、蛇床子(以上酒浸)、香附子、谷精草、官桂、川续断、杏仁、狗胫骨、紫梢花、番木鳖、肉苁蓉、仙灵脾各9g,上药入器皿中,文武火煎枯滤其渣。再下松香120g共煎,用槐柳不停搅动,不可太老。再下硫黄、龙骨、赤石脂各3g,蟾酥6g,黄占120g,鹿茸1209,煎至滴水成珠为度,不可老。出火之时,方下丁香、木香各6g,乳香、没药各12g,摊膏如钱大,贴脐中。50日一换,用羊皮金摊贴,又贴左脚心。功效补肾壮阳。用于诸虚百损、阳虚无子、五劳七伤、阳痿不举,并妇人虚弱等证。 4.贴脐膏:阳起石、蛇床子、香附、韭子各3g,土狗(去翅足缎)7个,大枫子(去壳)、麝香、硫黄各1.5g,上药共研细未,炼蜜为丸如指顶大。同房前1小时以油纸护贴肚脐上,外用绢带固定,房事毕即去药。用于阳痿。 5.敷脐方:白蒺藜30g,细辛30g,生硫磺30g,吴茱萸15g,穿山甲10g,制马钱子10g,冰片5g,上药共研细未,备用。每用3g津调敷脐,并敷曲骨穴,胶布固定,2日1换,上用暖水袋熨之。用于阳痿。 |
中药: |
1.无比山药丸每日2次,每次1丸。 2.金匾肾气丸长期服用可增强体质,提高性兴奋,达到治疗阳痿的目的。每日2次,每次1九。 3.逍遥丸用于肝气郁结所致阳痿。每日2次,每次9g。 4.龙胆泻肝丸用于肝经湿热所致阳痿。每日2次,每次9g。 5.六味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阳痿者。每日2次,每次9g。 6.龟龄集用于肾阳亏虚之阳痿。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1丸。 7.五子衍宗口服液用于肾虚遗精、阳痿早泄、不育、小便后余沥不清者。每日2次,每次10ml。 8.杞菊地黄口服液用于肝肾阴虚所致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盗汗遗精之阳痿患者。每日2次,每次10ml。 9.海马补肾丸用于气血两虚、肾气不足之头晕耳鸣、腰膝背痛、老年早衰、梦遗滑精、性功能减退等。每日2次,每次10粒。 10.参茸补丸用于体虚贫血、神经衰弱、腰膝酸软、盗汗乏力、阳痿遗精等。每日2~3次,每次4粒。 11.补肾强身片用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四肢无力、阳痿遗精。每日3次,每片5片。 12.海参丸用于肾虚腰痛、梦遗滑精、筋骨酸痛、头晕耳鸣、四肢乏力一申经衰弱、不育阳痿。每日2次,每次9g。 13.青娥丸用于肾亏腰痛、膝软冷痛、头晕耳鸣、阳痿不举、须发早白,每日2次,每次9g。 14.多鞭精用于体质虚弱、易感疲劳、腰背酸痛、神经衰弱、梦遗早泄、阳痿不举、久病亏损,每日2次,每次1支。 15.花茸维雄用于生殖器发育不良、无睾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阳痿、早泄、性欲减退、中老年早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每日2次,每次1粒。 16.男宝(补肾胶囊)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滑泄、腰腿酸痛、肾囊湿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每日2次,每次2~3粒。 17.梅花鹿茸血(口服液)用于男子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腰膝酸痛,年老体衰等。每日1次,每次1支。 18.右归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畏寒肢冷、年老体虚、久病虚弱、阳痿遗精、肢体酸软等。每日2次,每次6g~9g。 19.古方神力补(口服液)用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病后虚弱、年老体衰、月经失调、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不育、肾功能不佳、造血功能低下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具有虚损症状者。每日2次,每次10ml,饭前半小时服用。 20.参茸片用于阳虚怕冷、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心悸气短、贫血、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神经衰弱、早衰、须发早白。每日2次,每次3~5片。 21.三才封髓丹用于肝肾不足、遗精腰酸、精神疲乏、须发早白、阳痿不举。每日2次,每次69~9g。 22.刺五加片用于虚劳衰弱、腰膝酸软、失眠、阳痿等。每日3次,每次3~4片。 |
针灸: |
1.体针疗法 常用有效穴位有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命门。也可根据证候取穴。如肝气郁结者,取会阴、曲骨为主穴,急脉、中极、行间为配穴;肾虚者,取关元、中院、肾俞、三阴交、百会为主穴,印堂、气海、大椎、命门为配穴;心脾两虚者,取心俞、内关、三阴交、关元、肾俞为主穴,足三里、大椎、印堂为配穴;湿热下注者,取蠡沟、关元、三阴交、阳陵泉为主穴,肾俞、肝俞、胆俞、太冲为配穴;器质性者,取肾俞、八髎、命门、环跳、膈俞为主穴,关元、气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大冲、百会、印堂为配穴。针刺下腹部穴位时,必须使针感传到会阴部或阴茎。 2.针灸并用法 取关元、中极、太溪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并温针灸3~5壮;另取会阴穴以艾条温和灸与雀啄灸交替使用。也可针刺次髎、曲骨、阴廉和灸大敦、神阙为主进行治疗。 3.穴位注射法 取主穴肾俞(左右交替)配合关元、三阴交,取壮阳注射液,皮试无反应后,穴位注射2ml~4m1,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4.针刺与穴位注射并用针刺阳痿穴。阳痿穴是一组穴位,即由脐部(神阙穴)到耻骨联合上(曲骨穴)联线任脉上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下三分之一各1穴,中三分之一穴旁开各1寸2穴,共5个穴。隔日针刺1次,留针20分钟,用补法,12次为1疗程;针刺时以阴茎处有麻串感为度;同时针三阴交。 穴位注射用穴长强,用0.5%普鲁卡因20ml,7号针头注射,每周2次,12次为1疗程。注射前做皮试,皮试无异常反应后,会阴局部常规消毒,顺长强穴刺入沿尾骨上刺至坐骨直肠窝处将药物注入,切勿注入直肠。 5.耳针取耳穴肾、皮质下、外生殖器,以0.6×0.6胶布中央粘上王不留行子贴于上述三穴,然后用指稍加压。两耳交替进行,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 |
推拿: |
1.每日起床、临睡前各按摩脚心1次,每次先以左手心按摩右脚心100下,再用右手心按摩左脚心100下。动作要缓和、连贯、轻重适宜。健身法:每日早晨先练太极拳或气功,然后慢跑15分钟,再快走25分钟;晚饭后散步30分钟~60分钟。上述2法同时进行,14天为1疗程。 2.黎明未起床前,以两手紧贴天枢穴向下擦至曲骨穴,往返按摩发热为止,复以脐下擦至耻骨部,擦热为止。 3.田氏采用芦振芳老中医祖传按摩法治疗10例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之阳痿,有效率为100%。其方法为:①腹部按摩。沿着腹壁由剑突部向耻骨联合部推动,由浅至深,由轻而重,循序渐进,每次100下。其次用左右手掌由两胁部向脐部推动50次。②精囊精索部按摩。医者用两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作揉搓样按摩精索100下,三指作揉泥球样按摩睾丸,由轻而重,循序渐进,每次100下。③最后在睾丸上以弹击样冲击辜九3~5次(力不可过重)。疗程6个月,50岁以上可经常进行,时间愈长,效果愈好。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