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 weixiachui )

胃下垂症状_胃下垂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下面是关于胃下垂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胃下垂指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临床表现为食后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胃下垂通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
人群:
常见于女性,瘦长体型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明显消瘦者,以及长期卧床少活动者等。
发病机理:
腹内脏器正常位置主要由三个因素予以固定:①横膈的位置及膈肌的活动力。②腹内压力的维持,特别是腹肌张力以及腹壁和腹内脂肪层厚度的托垫作用。③邻接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胃-十二指肠两端是固定的,这主要依靠食管的贲门部以及胃-膈、胃-肝、胃-脾和胃-结肠等韧带的固定,而且十二指肠空肠弯亦固定在后腹壁;但正常胃囊其他部位可上下、左右或前后在一定范围内略有移动。一般来说,幽门常位于剑突和脐连线中点或脐水平附近。因体型不同,胃的正常形态可分为二种形状,即高力型(牛角型)、正张力型(丁型)和低张力型(鱼钩型)。由于体形和体质因素,膈肌悬吊力不足,胃-膈、胃-肝等韧带松弛或被切断,腹内压下降或腹肌极度松弛等因素,可使正常胃呈极度鱼钩状。这种无张力型胃,即形成胃下垂。
诊断标准:
胃下垂诊断标准:
1.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等。
2.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上腹不适,多在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有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症状。亦可出现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眩晕等“循环无力症”的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
3.肋下角常
4.x线检查可见胃角部低于髂嵴连线;胃幽门管低于髂嵴连线;胃呈长钩形或无力型,上窄下宽,胃体与胃窦靠近,胃角变锐。胃的位置及张力均低,整个胃几乎位于腹腔左侧。
诊断依据:
常有赖于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以下,胃呈无张力型,即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大于底部,窦部低于幽门.胃蠕动微弱或无力,餐后6h仍有少量残留。十二指肠降段常位于幽门管后方,球部向左偏移。此外,可作饮水超声波试验,可测定胃下缘下移入盆腔内。
体征:
轻度胃下垂患者大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有上腹不适、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恶心感、嗳气和便秘等,可能和胃肠动力和分泌功能低下有关。可有腹部深处隐痛。可能和肠系膜或腹膜受牵拉有关。患者常于饱餐后、多站立或劳累后上腹不适加重,或呈现沉坠感。严重患者偶可并发胃扩张和胃扭转。此外.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如明显肾下垂时常可有腰背酸痛等,以及所谓“循环无力症”,表现为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患者腹上角呈锐角。站立时因胃囊下移,触诊患者上腹部时,腹主动脉搏动特别明显;托扶患者下腹部向上时,患者感觉上腹重坠减轻。患者上腹部常无压痛点,如出现压痛点时,可因立卧位变动而下固定,有些患者因胃排空延缓可出现振水声。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x线检查恢复正常范围。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x线检查较前有所恢复。
治疗:
宜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张力,辅以助消化剂,促进食欲,增加营养,可给予蛋白合成剂及胰岛素等治疗,以促进蛋白合成及增加腹内脂肪。必要时可采用胃托辅助治疗。腹部症状可对症处理。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