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脓肿:( yanhounongzhong )
别名:
猛疽
,
喉痈
,
咽喉生痈
,
咽喉生疮
,
里喉痈
,
斗底痈
下面是关于咽后脓肿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咽后脓肿是发生于咽后间隙中的化脓性炎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
病因: |
一、急性咽后脓肿:致病菌主要为溶血型链球菌;因鼻咽、鼻腔、鼻窦、咽鼓管、鼓室等部位淋巴液入此间隙,所以急性咽炎、鼻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流感、白喉、麻疹、猩红热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咽后间隙淋巴结感染、形成脓肿。咽喉异物刺伤,直接喉镜检查,食道镜检查等所致创伤也可致咽后间隙脓肿。 二、慢性者发生于颈椎结核或咽后淋巴结结核,脓肿在椎前筋膜与颈椎之间。 |
人群: |
3岁以下婴儿多见。 |
诊断标准: |
(一)急性咽后脓肿 1.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常由口、咽、鼻腔、鼻窦感染、咽后壁异物和外伤等引起。 2.畏寒、发热、咽痛、吞咽困难,发声不清,哭声如鸭鸣。高位脓肿有鼻塞,低位脓肿或脓肿增大可引起呼吸困难及喘鸣。 3.急性病容,头偏向患侧,颈部活动受限,咽后壁粘膜充血隆起,常偏向一侧。颈淋巴结肿大。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5.x线颈侧位片示咽后壁软组织阴影增宽。6.咽后壁穿刺抽出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二)慢性咽后脓肿 1.多为颈椎结核或咽后间隙淋巴结结核引起的寒性脓肿。青少年多见。 2.起病缓慢,常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3.无咽痛,随脓肿增大可有咽部阻塞感及吞咽困难。颈椎结核引起者常可并发截瘫。 4.咽后壁正中隆起,粘膜无明显充血。 5.x线颈椎侧位片示颈椎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生理前突消失和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 6.咽后壁穿刺抽出稀薄干酪样脓液,培养或涂片可查到结核杆菌。 |
诊断依据: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和颈部x线可明确诊断。 |
体征: |
1.急性者发病急,常有原发病或咽部外伤史,发热,烦躁,体温高达39℃~40℃,咽痛拒食,吞咽困难。 2.语言不清,如口中含物,呼吸不畅,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入睡困难,喜侧卧位,头偏向患侧,以减少患侧咽后张力,减轻疼痛,炎症侵入喉部时呼吸困难加重,因进食少,表现脱水、疲乏。 3.慢性者多有结核的全身症状,起病常缓慢隐匿病程也长。数周或数月后逐渐形成脓肿。症状与急性型者相似,但程度较轻。 |
体检: |
1.检查时患者不自主的将头后伸,以期减少疼痛,呼吸可有喘鸣或有呼吸困难,唾液外流,颈淋巴结肿大。检查咽后可见咽后壁一侧隆起,充血,并将软腭及咽腭弓向前推移;如为结核引起者,膨隆位于中央,粘膜表面无充血,当其自然破溃时咽后壁有肉芽肿。 2.用手指扪诊时咽后壁隆起部柔软,有波动感,但应特别注意,不要轻易行指诊检查,因可促使脓肿破裂,脓液吸入喉部引起窒息,如果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将患儿倒提起,头朝下。 3.用粗针头抽吸时可抽出脓液。 |
影响诊断: |
一急性者颈部x线检查可显示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可见空气或液平面。 二慢性者颈侧位x线摄片除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外,并有颈椎骨质吸收、破坏,或椎间隙间距变窄等征。 |
实验室诊断: |
急性者白细胞明显增高,脓液细菌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结核者涂片可找到结核菌,由外伤或异物引起咽后脓肿者可能见到异物。 |
鉴别诊断: |
1.扁桃体周围脓肿:多见于成人,张口困难,脓肿位于扁桃体前上方,扁桃体和悬壅垂被推向中线。 2.咽旁脓肿:多见于较大儿童或成人,颈部肿胀压迫明显,扁桃体及咽侧被推向咽腔,扁桃肿胀不明显。 3.急性喉炎:表现以声音嘶哑为主,严重者可呼吸困难,声带充血、水肿等。 4.注意与咽后肿瘤及颈椎畸形鉴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咽痛除,体温正常,脓肿消失,创口愈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无异常。 2.好转:咽痛减轻,体温有所下降,脓肿缩小,脓腔引流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有改善。 3.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咽痛加剧,高热不退,感染扩展,引起严重并发症。实验室各项检查均异常。 |
治疗: |
一、急性者确诊后应立即切开脓肿排脓。方法: ①器械:开口器、长柄刀把、长柄血管钳、头灯、穿刺吸引空针、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氧气、气管插管等。 ②术前禁用吗啡及阿托品,不用全麻及局部麻醉剂。 ③患儿体位:仰卧头低位,用压舌板或直接喉镜轻压舌根,暴露咽后壁。先用粗针头于脓肿部位穿刺排脓,如能穿刺后随之吸引更好,尽量将脓吸净,随后用尖刀在脓肿下部作一纵切开,再用长血管钳撑大切口,充分引流。术中随时用吸引器吸净脓液,避免流入喉部。如喉咽部脓肿,用压舌板不能暴露,要用直接喉镜暴露脓肿。 ④术后保持口腔清洁,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每日观察伤口,如发现咽后壁又膨隆,引流不畅,可再用血管钳伸入撑开伤口,引流脓腔。 ⑤没有切开条件者可单纯抽脓,反复抽几次亦能全愈。 ⑥结核性脓肿者应穿刺抽脓,然后在脓腔中注入抗结核药,如链霉素等,如仍不能全愈则应于颈外切开引流,方法:平胸锁乳突肌后缘作一切口,将胸锁乳突肌向前牵引,分离暴露动脉鞘,并向前牵拉然后向颈椎前分离,达到脓腔后,用手指探查脓腔的大小、范围、有否死骨。如有肉芽者可试刮除,最后置引流条于脓腔中。术后逐渐抽出引流条,使伤口自里向外愈合。全身用抗结核药,如颈椎骨有破坏者应与骨科合作处理。 |
中西医结合: |
咽后壁脓肿是咽后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是咽后淋已结化脓引起,后者则为颈椎结核引起。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控制感染,施行切开排脓,防止并发症发生;而对结核性的咽后脓肿,应全身行抗痨治疗。经口穿刺排脓,因此类病人多系颈椎结核引起,应由骨科医师治疗原发病。中医谓喉痈系指发生于咽喉间及附近部位痈疮的总称。主要在于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在脓肿形成之前可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清咽利膈汤加减,成脓后则可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中药虽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作用。但作用缓慢,难以解急,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后脓肿是在切开排脓的基础上。使用支持疗法抗生素、激素加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