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缺乏症:( weishengsub12quefazheng )

维生素B12缺乏症症状_维生素B12缺乏症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下面是关于维生素B12缺乏症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维生素b12缺乏症(vitamin b12 deficiency)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骨髓中出现特殊的巨幼红细胞,临床以贫血和脊髓联合变性的症状为特点,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疗效良好。这种贫血类似叶酸缺乏所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两者可相伴存在(见"叶酸缺乏症"条)。维生素b12在人体内的总含量为2-5mg,每日需要量约为2.5μg,因此,虽摄取不含维生素b12的饮食,估计体内贮存量须经3-6年才会被耗尽。
病因:
维生素b12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消化器官疾病影响其吸收所致。①缺乏内因子:维生素b12在胃肠道的吸收需要"内因子",当全胃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后、恶性贫血伴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如。②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如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远端回肠重点受损的回肠炎和肠结核,热带性和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等。③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见于盲襻综合征、小肠吻合术后、肠憩室、小肠狭窄等和肠阔裂头绦虫病,由于肠菌和绦虫夺取维生素b12而导致其缺乏。此外,少数长期素食者或营养不良患者,摄取动物蛋白(主要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不足;某些药物(如新霉素、pas等)及亚硝酸盐均可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都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地区:
巨幼细胞性贫血近20年来中国报告已较多,多见于陕西、山西、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其中大多数由于叶酸缺乏所引起,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较少。
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大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以及胃酸缺乏和神经症状,必要时应用维生素b12试验性治疗,诊断多无困难。
体征:
①首先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贫血症状,重症者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低热,肝、脾可能略肿大,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②消化道症状较多见,如舌炎所致舌痛、舌乳头萎缩导致舌面光滑、色绛红,以及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可能与胃肠粘膜细胞的巨幼变有关。③最感痛苦而治疗亦较困难的神经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索和侧索的联合脱髓鞘变性,也可轻度累及周围神经和大脑白质。发病较缓慢,最早表现为对称性手足麻木和感觉异常、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行走困难。腱反射(膝、足跟等)先活跃亢进,尔后减退甚至消失。锥体束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等)可呈阳性。有时可见括约肌功能障碍。少数病例可见精神症状,如健忘、容易激动或抑郁、淡漠,甚至痴呆,精神失常。
实验室诊断:
①胃液分析:胃液量减少,游离酸大多低或缺乏。在恶性贫血时无胃酸分泌,且对五肽胃泌素的刺激无反应;血中胃泌素水平高,特别是血中抗胃壁细胞抗体水平很高,提示恶性贫血为自身免疫性疾病。②骨髓象:骨髓检查很有助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骨髓细胞中粒/红比值减低,幼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见特征性早、中、晚巨幼红细胞,胞体增大,胞核染色质疏松浅染(发育迟于胞浆)。可见巨型中性晚幼、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后者分叶可达5-6 叶以上。这些不正常的幼红细胞大多可能在骨髓内被破坏(无效的红细胞生成),故骨髓内铁明显增多,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均可增高。巨核细胞减少,并可出现异形巨核细胞。③生化检验: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偏高,血清铁升高。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减低,常可低于73.78pmol/l(100pg/ml).正常为147.56-442.68pmol/l(200-600pg/ml)。尿中维生素b12排泄减少。血中甲基丙二酸水平增高,尿中甲基丙二酸阳性。schilling试验不正常:口服标记的维生素b12后24h尿中维生素b12排泄减少,在5%-10%以下(正常为10%以上).提示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若同时服内因于,即见尿中维生素b12排泄正常,提示由于内因子缺乏所致的维生素b12缺乏。
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伴轻度黄疸、红血病、红白血病、各种症状性大红细胞性贫血等。应考虑可能并发的各种疾病如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周围神经炎等。尚应注意区分较常见的叶酸缺乏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症状十分类似,两者可各自单独出现,亦可相伴存在,但有下列不同点:①前者(叶酸缺乏所致贫血)无神经症状,后者(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大多有脊髓联合变性症状。②前者应用叶酸治疗后迅见疗效,应用维生素b12(一般剂量2μ/d)无效;后者应用叶酸治疗无效,有时反见神经症状加重;而应用维生素b12有效。③前者血清和红细胞中叶酸水平明显减低,而维生素b12正常;后者血清叶酸水平正常或增高,而维生素b12及红细胞叶酸水平明显减低;前者尿中叶酸排泄减少,维生素b12排泄正常;后者尿中叶酸排泄正常而维生素b12减少:前者亚胺甲基谷氨酸试验阳性,尿中甲基丙二酸阴性;后者亚胺甲基谷氨酸试验及尿中甲基丙二酸均阳性。
治疗:
①首要的是补充维生素b12。因本病大多由于胃肠疾病影响维生素b12吸收所致,故口服效差,应予肌内注射,每日一次100μg,连续2周。以后改为每周1次,连续4周或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在6周内约给总量2000μg。以后则每月肌注1次,作为维持量,视病因不同而酌情延长疗程,有些病例则须终身给药。拒绝肌注患者,可应用大剂量口服.每日300-1000μg,这不仅浪费,且难维持疗效而易复发。在治疗开始后不久,血象即见明显进步,但神经症状严重且发现较晚者,则不易完全恢复。②应尽可能治疗病因,如改善营养、驱除肠寄生虫、停用有关致病药物等。③处理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甲亢、贫血性心脏病、缺铁性贫血、周围神经炎等。肢体运动障碍可应用体疗或理疗。严重贫血者可给小剂量输血(100ml/次),并同时给予叶酸口服和维生素b12肌注,两者有协同作用。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