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 waizhi )
下面是关于外痔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本病是指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下的隆起样组织,其表面为皮肤,一般不能推入肛门内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皮痔、气(脉)痔、葡萄痔。详见“皮痔”、“气痔”、“葡萄痔”条。 |
病因: |
外痔因肛门皮肤受摩擦、感染邪毒等所致。 |
病机: |
本病多因湿热下注,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或脾虚气陷,无力升提而生。 |
诊断: |
1.气滞血瘀: 证候: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暗红,苔淡黄,脉弦涩。辨析:热结肠燥,湿热积聚,壅塞而血凝;或气虚,气滞,血行无力,均可致气滞血瘀,壅阻于肛门而成癥瘕症状。可见肛缘肿物突起,有异物感,排便时肛缘肿物可增大。血液瘀阻于肛门,则见肛门局部胀痛或坠痛,可触及硬性结节;气滞则脉弦涩,瘀血内停,故见舌紫,苔淡黄。 2.湿热下注: 证候: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便于或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中医认为湿热下注为肛肠疾病常见的病因,外痔亦无例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色过度等各种原因,均可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肛门,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浊气瘀血凝滞而生肛缘肿物。热结肠道、肛门,则肛门灼热疼痛;湿邪浸淫,则生便溏;湿热相搏,则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脾虚气陷: 证候:肛缘肿物隆起,肛门坠胀,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辨析: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而致气的生成不足,或劳倦内伤,久病不复,均可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无力提升,而出现肛门坠胀,似有便意,肛缘肿物隆起,神疲乏力,细少便溏,舌淡胖,苔薄白,均为气虚之具体表现。气虚则血液生化无源或日渐衰少;气血两虚,故脉细弱无力。 |
治疗: |
中医主张外痔的治疗应内治和外治并重,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便。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10克,大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枳壳10克,瓜蒌10克,槟榔10克,黄连6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加开水熏洗肛门。 2.湿热下注: 治则: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药:防风秦艽汤(《外科正宗》)加减。防风10克,秦艽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连翘10克,槟榔10克,栀子10克,地榆10克,枳壳lo克,槐角10克,白芷10克,苍术6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3.脾虚下陷: 治则:调理脾胃、升阳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当归9克,陈皮3克,升麻3克,柴胡3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二、外治法: 1.药物外敷法: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敷于肛门局部的方法,以下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药物。 (1)四黄膏处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等份,共研细末。凡士林70克,四黄粉30克,共同混合调匀成膏备用(冬天减少30%凡士林,加石蜡油30%共同混合,以避免软膏发硬)。功能:消肿清热、凉血止痛。主治:内痔、外痔发炎,水肿、术后疼痛,痈、疽、疗、疖水肿。用法:直接帖敷患处。 (2)九华粉:滑石水20克,月石6克,龙骨6克,浙贝6克,朱砂6克,冰片0.5克,共研细末。功能:去湿止痒、消炎止痛。主治:肛门湿疹、肛周皮炎,皮肤瘙痒。用法:直接撒布患处。 (3)九华膏:九华粉30克,凡士林70克(冬季减凡士林30克加液体石蜡油30克),共同合匀成膏备用。功能:消炎消肿、止血止痛。主治:内痔出血肿胀,外痔发炎疼痛,肛裂,肛门直肠炎症。用法:直接涂敷患处,或灌注于肛门内。 (4)田螺水外搽:取活田螺一个,将盖揭开,放入少许冰片入螺体内,随即化为液体。功能:消肿止痛。用法:用棉棍蘸田螺水涂抹患处,每日6到8次。 (5)痔疮膏(《医学纲目》):以草乌,大黄各6克,甘草3克,胆矾15克,净石灰末半匙,龙脑末少许。用柴灰淋浓水两碗,熬至一碗,入草乌、大黄,慢火熬至半碗,入甘草,煮数沸,加入净石灰末,略沸三五次,用绢两重过滤,再熬成膏,冷后入胆矾,临用时入龙脑末少许。主治:外痔及翻花痔脱出或突起,肿痛伴有分泌物者。 (6)熊冰膏(《医学入门》)以熊胆2分半,片脑半分,研匀,用白雄鸡胆汁调匀。主治:新痔脱出引起肛缘肿痛者。 (7)白金散(《东垣十书》)以海螵蛸去其粗皮,研为极细末,用生麻油调成膏。主治:痔疮疼痛。 2.熏洗坐浴法:是指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和药的作用,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是指将药物水煎10余分钟后,先用蒸气熏肛门局部,待水温适合时,再行肛门局部坐浴。主要代表方药有: (1)熏洗外方:朴硝30克,马齿苋20克,瓦松15克,归尾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湿软坚、消肿止痛。主治:痔瘘、肛痈之炎症期、肛裂之便后疼痛,以及全身所患之痈、疽、疗,疖属于急性期炎症者。用法:上药混合加水煮沸后,去渣,约有药水1000毫升,趁热先熏后洗,或浸布湿敷于患处,一般肛门红肿热痛者,每日2~3次坐浴。上、下肢及躯干之患,用净布浸后敷于患处,每日6次左右。 (2)消肿止痛方:瓦松30克,五倍子30克,马齿苋30克,艾叶30克,川椒30克。功能:消肿止痛、收敛。主治:外痔发炎,血栓外痔,内痔脱出嵌顿,直肠脱垂术后水肿疼痛等。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后煎水1000毫升,每日坐浴1~2次。 (3)祛毒汤:苦参30克,五倍子30克,朴硝30克,侧柏叶20克,苍术15克,葱白三段,炙甘草10克。功能:活血消肿止痛。主治:各期痔疮发炎,疼痛,急性肛周脓肿,术后水肿等。用法:煎汤局部坐浴。 (4)九华粉洗剂:九华粉30克,甘草20克,蒸馏水加压100毫升外搽。每日6~8次。主治与功能同九华粉。但粉剂用于有渗出者。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