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tangniaobinggaoshenxinghunmi )
下面是关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iabetic hyperosmotic coma)多见于老年无糖尿病史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症患者,但也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患者原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在诱因作用下血糖急骤上升,促进糖代谢紊乱加重,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发生低血容量高渗性脱水,原有动脉硬化使大脑皮质供血不足和缺氧,以致造成精神神经症状及昏迷。 |
病因: |
发病诱因有感染、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口服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等)、饮服大量橘子水。严重的伤、颅内压增高脱水治疗、高浓度葡萄糖治疗等。 |
人群: |
多见于老年无糖尿病史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症患者,但也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 |
发病机理: |
诱因促进糖代谢紊乱加重,血糖明显升高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于是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又因渗透性利尿使h2o、na+、k+等从肾脏大量丢失,而水的丢失比电解质更多,在摄入量不能维持平衡时,势必导致细胞外液及内液的减少,发生低血容量高渗性脱水。由于高渗性细胞内脱水,特别老年人,原有动脉硬化使大脑皮质供血不足和缺氧,以致造成精神神经症状及昏迷。本病患者原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在诱因作用下血糖急骤上升,但少量胰岛素的分泌已足以抑制脂肪大量分解,故不出现或仅有轻度酮症。 |
诊断标准: |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诊断标准: 1979年全国第一次糖尿病研究专题会议(于兰州)制订 1.症状 (1)前驱期:乏力、口渴、多饮、多尿、厌食、恶心、呕吐等。 (2)昏迷期:神志模糊、嗜睡、烦躁、精神失常及昏迷,常伴显著脱水,可有低血压及休克,抽搐,偏瘫,巴彬斯基征阳性。 2.血糖>600mg;3.血钠>150meg/l; 4.血浆渗透压>350mosm/kg; 5.血酮及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
诊断依据: |
除症状外,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为:①血糖>33.3mmol/l(600mg/dl)。②血钠>145mmol/l(145meq/l),③血浆渗透压>35omosm/l。 |
发病: |
起病较慢,常被诱发本病的疾病或伴随症状所掩蔽,以致漏诊或误诊。 |
体征: |
起病时常先有多尿、多饮,可伴发热,多食不明显,甚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导致严重失水,血压下降,以至休克。可有明显脱水征。病人表情淡漠,进行性嗜睡,渐入昏迷状态。常可伴有全身或灶性神经症状,如失语症、偏瘫、眼球震颤、斜视,以及灶性或全身性癫痫样发作;反射常消失,前庭功能障碍,有时有幻觉。 |
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酮症酸中毒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相鉴别;有高热、休克、昏迷者应与感染性休克、脑炎鉴别;有抽搐者还须除外癫痫及脑血管意外。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消失,失水纠正、血压正常,神志恢复;高血糖明显改善,血浆渗透压、血钠、钾、尿素氮正常。 |
预后: |
病死率高达40%-70%。 |
并发症: |
本病易于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伴心肌梗死。心律紊乱等并发症。 |
治疗: |
应强调防止各种诱发因素。如已发生者应积极抢救,措施如下:①目前一般认为无休克而渗透压明显增高者应给0.45%-0.6%低渗盐水;但如有休克者给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以便较快扩张微循环而补充血容量,使血压及微循环迅速纠正。补液须视失水程度而定,如失水严重可分2-3d内逐渐补足,不宜太快大多。以免发生脑水肿、肺水肿。静脉滴速须视全身心血管及脑血管情况、血压、心脉率、尿量、血浆渗透压、电解质、血糖浓度及年龄等因素而定。第一日可补估计失水总量的一半左右。初治第1-2h中可补液1-2l快速静滴,继以每2-4h补1l但必须根据病情酌情处理。当血糖降到13.9mmol/l(250mg/dl)时才可开始静滴5%葡萄糖水,同时输入钾盐。如渗透压>380mosm/l时可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②胰岛素:首剂可给20u静注或肌注,随即按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用0.1u静滴,每隔2-4h经测血糖,当下降到13.9mmol/l(250mg/dl)时暂停胰岛素治疗。③治疗诱因及伴随症:积极及早治疗诱因和伴随症为抢救本症关键之一,必须注意。④昏迷病人护理及各种对症治疗。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