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性脑炎:( shishuixingnaoyan )
别名:
流行性甲型脑炎
下面是关于嗜睡性脑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嗜睡性脑炎又称流行性甲型脑炎,起病缓急不一,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期以发热、嗜睡和眼肌运动障碍,慢性期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特征。 |
人群: |
人普遍易感,发病以10-40岁为多,男性多于女性。 |
发病机理: |
病毒侵入后,经病毒血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脑膜和大脑有充血、水肿和出血点。血管周围,尤其是中等大小静脉,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神经元损害表现为水肿,染色质溶解、固缩,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病变以基底节、中脑和脑桥最显著,脊髓损害不明显。慢性病人呈进行性炎性退变性脑病和纤维化。 |
诊断依据: |
本病主要依据嗜睡和慢性期帕金森综合征等临床特点,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
发病: |
本病潜伏期约4-15d,大流行时期患者起病急骤,并多呈暴发经过,数年后起病逐渐缓慢。 |
体征: |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可分为嗜睡眼肌麻痹型、运动过强型、延脑脑桥型、中脑和基底节型、脑膜炎型和脊髓炎型。 发热大都急起或逐渐增高,有头痛、呕吐、肢体疼痛,精神委靡和嗜睡,部分病人有神志恍馏、昏睡以至昏迷,或谵妄、狂躁、眩晕、卒中样表现。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如舞蹈运动、手足徐动、肌阵挛等。癫痫样发作或反覆发生局限性及全身性抽搐,肢体或脑神经麻痹,尤其眼肌麻痹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较为多见。肌腱反射减弱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严重者呼吸不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扩大或缩小。病程约2-3周,亦有经月余而恢复者。约30%病人完全恢复,30%留有各种后遗症。病死率约30%,死亡多于起病2周以内,以小人和老人为多。慢性病人以40岁以下青壮年多见。可以从急性期直接发展或经数月、数年的暂时缓解后发病。此期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如步态微小、肌肉强直,智力减退、表情痴呆、口液外流、上肢远端常有节奏性震颤,开始多在休息时出现,自主运动时停止。动眼神经危象是一种奇特的运动障碍,表现为头和眼无意向性偏向一侧上方,伴有强直性张口,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在疲劳或情绪波动后发生。此外有智力和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较急性期少。也有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内分泌紊乱。 |
实验室诊断: |
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加。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
鉴别诊断: |
须与各种虫媒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传染后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
治疗: |
本病无特效治疗。对症与支持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