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 shiguanqishi )

别名:
噎膈

下面是关于食管憩室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噎膈是指饮食梗噎不顺或食入即吐。
病机:
若心情忧郁,久而不解,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痰气交阻于食管,吞咽困难而成噎膈;若郁郁不乐,肝气郁结,不能鼓动血行,久积成瘀,与痰搏结,阻于食管,致咽下梗噎而成噎膈;若恣食肥甘,嗜酒无度,酿成湿热,日久结而成痰,阻碍气机,致瘀热内结,阻于食管而成本病。综上所述,本病由痰、气、湿热、瘀血交阻于食道所致。
诊断:
本病临证常见以下证型:
1.痰气交结
证候:咽食梗噎,有时口臭,吐痰,时有胸痛,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析:痰气交结于食管,故咽食梗噎、吐痰;气机郁结,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故胸痛;痰气久郁,有化热之势,故口臭;舌苔白腻、脉弦滑也为痰气交结之象。
2.痰热内结
证候:咽下梗噎,胸痛较甚,口臭较重,咽干口苦,胃脘痞满,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痰热内结,上阻食道,故咽下梗噎、口臭,咽干口苦;痰热阻中,脾失健运,故胃脘痞满;痰热内阻,气机不畅,气血失和,故胸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也为痰热内结之象。
3.瘀热内结
证候:饮食难以咽下,胸骨后持续灼痛,进食辛辣食物加重,口干苦,舌质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
辨析:瘀血内结于食道,故饮食难以咽下;瘀热互结不化,故胸骨后持续灼痛、口干苦;进食辛辣食物则助热而致瘀热更甚,故胸骨后的痛加重;舌质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也为瘀热内结之象。
类证:
本病须与梅核气相鉴别,前者食物下咽梗噎不顺,后者自觉咽中如物梗塞不适,但进食无妨,可资鉴别。
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以祛邪为主。以顺气化痰、清热燥湿、降逆和胃、活血化瘀为大法。
一、辨证选方
1.痰气交结
治法:理气化痰,兼以清热。
方药:四七汤(《简易方口加味。苏叶10g,制半夏12g,厚朴12g,获等12g,生姜9g,大枣10g。若气郁较甚可加柴胡、帜壳、郁金、陈皮、香附以理气解郁;若口臭口干较甚可加黄连、黄苓以清热。
2.痰热内结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和胃。
方药:黄连温胆汤(《千金方》)。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2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10g,大枣10g。若胃脘痞满较甚,可于上方加川朴、苍术以燥湿除满;若热邪较甚,大便秘结,可于上方加大黄、瓜蒌以清热化痰、通便。
3.瘀热内结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燥湿。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2g,柴胡12g,枳壳12g,川芎12g,桔梗10g,牛膝12g,黄连9g,黄芩9g,栀子10g。若瘀血较甚,可于上方加丹参、降香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若挟有湿邪,可于上方加苍术、川朴、陈皮以燥湿理气。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