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症状_疱疹样皮炎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

疱疹皮炎:( paozhenyangpiyan )

别名:
Duhring氏皮炎

下面是关于疱疹样皮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疱疹样皮炎(dematitis herpetiformi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多形性皮疹的皮肤病,以水疱较为突出。亦称duhring氏皮炎,表现为成群丘疹、水疱,剧痒,慢性病程,常反复发作。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可能与病灶感染有关。近年有人研究认为本病系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群: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病理:
1.组织病理:最早期的皮损其真皮乳头顶端水肿,并有中性及嗜酸粒细胞聚集形成小脓肿,具有诊断价值。随病情发展,该处胶原纤维坏死,表皮与真皮脱离而形成表皮下水疱,呈多房性,36h后成为单房性。疱顶表皮有重度水肿,可有坏死,疱液含纤维蛋自、中性及嗜酸粒细胞,基底膜位于大疱的顶部。乳头下有中度炎症细胞浸润,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
2.免疫病理:于皮损周围dif检查可见真皮乳头有颗粒状iga及c3沉积
病理生理:
未受累的皮肤及红斑处有iga沉积,并见补体c3等。沉积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颗粒型iga沉积,占绝大多数,在真皮乳头顶部见iga呈颗粒状沉积;二是线型iga沉积,占少数,iga沉积于基底膜,呈连续线形。颗粒型iga沉积的疱疹样皮炎患者,往往伴有谷胶过敏性肠病,空肠活检证实有绒毛萎缩。临床表现腹泻症状,给无谷胶饮食可使病情减轻,与hla-b8或hla-dw3/drw3发生率明显相关性。
免疫电镜显示iga沉积与微原纤维束和弹力组织的微原纤维有关。
线型iga沉积的这一组患者,与谷胶性肠病无关,与hla-b8或hla-dw3/drw3无相关性,免疫电镜示iga沉积于真皮胶原纤维或透明区。
诊断依据:
根据青壮年发病,全身情况良好,以集簇性水疱为主的多形性皮损,皮损分布以四肢伸侧为主。剧烈而持久瘙痒,病程反覆发作,病理及免疫病理阳性发现,对碘剂、溴剂过敏,用25%碘化钾软膏作斑贴试验,80%为阳性等,可作出诊断。
发病:
慢性病程,常反复发作,迁延数年。
体征:
临床表现
1.症状:簇集性皮损,有红斑、丘疹、小风团及水疮,有剧烈瘙痒及灼烧感。发病时可有轻度畏寒,发烧等全身症状。
2.体征:大疱和多形性皮疹共存,易簇集对称,有剧烈瘙痒,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
鉴别诊断:
本病有时应与大疱性多形红斑鉴别。
1.寻常型天疱疮:正常皮肤出现大疱,疱壁松驰,尼氏征阳性,口腔粘膜常糜烂。病理改变为表皮内大疱,有棘层松解。
2.类天疱疮:正常皮肤上或红斑上出现大疱,发病较急。
治疗:
1.一般治疗:
忌用溴剂、碘剂,包括富含碘的海带、紫菜。避免吃含谷胶的食物。
2.全身治疗
(1)氨苯砜(dds):为治疗本病最有效药物。开始100mg/日,2周后如未见效可加至200mg/日,再用2周以上如仍无效,可加至300mg/日,如仍未见效应核对是否误诊。如100mg/日,2周见效,应减为50mg/日,服药期间每2周查血象1次。可配合铁剂,叶酸等。
(2)磺胺匹啶(sp):用于对dds不能耐受者。2g/日,分4次服,同时服等量碳酸氢钠。或用长效磺胺1~1.5g/日,皮损控制后减量维持。如dds有副作用,sp效果又不明显,则可用小量dds加磺胺。还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肝素及抗组织胺药。
3.局部治疗:用炉甘石洗剂或5%硼酸溶液,氧化锌软膏等。有糜烂结痂可外涂1%龙胆紫或龙胆紫糊膏。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