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不液化:( jingyebuyehua )
别名:
淋浊
,
精寒
,
精热
,
精滞
,
精凝
下面是关于精液不液化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以精液粘稠、混浊,良久不化,影响生育力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 |
病因: |
中医学认为精液不液化的原因包括:(1)先天肾之阳气不足,失之温熙施化。(2)后天失养,大病久病及肾,致肾阳不足,气化失司。(3)寒湿、水湿之邪内侵,损伤阳气,致阳不化气行水。(4)酒后房劳过度,或劳心太过,或五志化火,肾阴受损,致虚火内的精室。(5)嗜食辛辣、醇甘厚味,或外感湿毒之邪致湿热下注,熏蒸精室。(6)久病入络,或外伤,或忍精不射,败精瘀浊内阻,气机阻滞,精液不液化。 |
病机: |
精液的正常液化有赖于阳气的气化作用,所谓“阳化气,阴成形”,精液为肾所属,故与肾的气化功能有直接的关系。凡肾阳不足,肾阴阳失调,或湿热之邪,或寒凝血瘀阻遏气机,均可致气化失常,而出现精液不液化。中医辨证精液不液化症有虚有实。 |
诊断: |
辨证要点: 1.分清寒热虚实肾阳不足为虚证寒证,而寒邪直中,或寒凝血瘀者属实证寒证,或因虚致实证;水湿内停为因虚致实,虚中夹实证;肾阴亏损,阴虚内热为虚证热证;而湿热下注为实证热证。 2.辨清病变部位精液不液化,主要病位在肾,如湿热下注证涉及到肝胆、脾胃;气血瘀阻涉及到肝、脾,肾;水湿内停涉及到脾、肾和三焦。 (一)肾阳不足证 1.临床表现:临床以精冷不育,精液粘稠而不液化为主症,伴见阳痿早泄、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迟而无力。 2.证候分析: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故精冷不育,精液粘稠而不能液化;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故夜尿多而清长;阳虚肢体失于温煦,是以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肾虚作强失职,精关不固,故阳痿早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均为肾阳不足之征。 (二)阳虚水湿内停证 1.临床表现:精液粘稠不液化,不育,小便不利,兼见皖腹痞满,口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腻或滑,脉沉缓。 2.证候分析:阳虚失煦,湿浊内停,清浊相干,故精液粘稠而不能液化,婚后不育;水湿内停,水道不通,故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气机阻遏,津液不能上承,故脘腹痞满,口渴而不欲饮。舌淡,苔白滑,脉沉缓均为阳虚水湿内停之征。 (三)肾阴亏损证 1.临床表现:婚后不育,精液粘稠不液化,伴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腰膝酸软,失眠健忘,或性欲旺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阴虚内热,虚热的精炼液,精液粘稠而不液化,故婚后不育;肾开窍于耳,肾之阴精不足则耳鸣;阴虚相火旺,故五心烦热,性欲亢进;虚热迫液外出则盗汗;肾阴不足,津液不能循经上承,故口咽干燥;虚热扰神明,阳不入阴,故失眠健忘;肾阴精不足,腰膝失于濡养,故见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候。 (四)湿热下注证 1.临床表现:婚后多年不育,精液粘稠不液化,精液腥臭黄浊,小便淋漓不畅,尿道灼热,黄赤混浊,甚则尿血,尿痛,小腹拘急,腰痛。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下注,熏蒸精室,清浊相干,故精液粘稠不液化,不育,粘液气味腥臭,并有黄浊;湿热之邪注入膀胱,故小便灼热、涩痛、刺痛,频数淋漓,黄赤混浊;湿热下注,热伤血络,故见尿血;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熏蒸之征。 (五)气血瘀阻证 1.临床表现:精液粘稠不液化,量少不育病程长,面色黛黑或皮肤色素沉着,少腹不适或胀痛,或射精时刺痛。舌质暗红有瘀斑,脉弦涩。 2.证候分析:气血瘀阻,气机不利,故精液粘稠而不液化,精液量少而不育;久病入络,瘀血内阻,故病程长,面色黧黑,皮肤色素沉着;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故少腹不适或胀痛、射精时刺痛。舌质暗红而有瘀斑,脉弦涩,均为瘀血内阻、血脉不通之征。 |
类证: |
脓精:以精液混浊、色黄,甚或有脓细胞,影响生育力为主要表现,但液化时间正常。 |
治疗: |
治疗原则: 本症的治疗以扶正法邪、恢复气化功能为治疗原则。扶正包括温肾阳、滋肾阴;祛邪又分利水湿、清利湿热和活血化瘀。对虚实挟杂者,则需攻补兼施。如阳虚水湿内停之精液不液化,既要温肾阳,又要利水湿。 一、辨证论治: (一)肾阳不足证 治法温肾散寒,以助气化。方药金匾肾气丸合保元汤加减。方中以附片、肉桂温肾散寒;山萸肉、熟地、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滋肾阴,助肾阳,即古人所谓“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之意;加入参、黄芪大补元气,使阳气旺盛,气化得复;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温肾阳,助气化之功。若阴寒盛者,可加茴香、乌药、吴茱萸以行气化滞,温经散寒。 (二)阳虚水湿内停证 治法温阳化气,利水化浊。方药萆膎分清饮加味。方以附子、益智仁温肾阳,助气化;萆薢、石菖蒲、车前子利湿通精窍,分清泌浊;桂枝、乌药通阳化气行滞;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诸药台用,温肾通阳,分清化浊。若兼痰湿内阻,气血不畅者,可酌加陈皮、法半夏、生姜、路路通、穿山甲以化痰利湿,活血通络。 (三)肾阴亏损证 治则滋阴降火。方药液化汤。方中以知母、黄柏、生地滋阴清热,清泻相火;丹参、赤芍凉血活血;麦冬、花粉、白芍滋阴生津;车前草、玄参清热解血分热毒;熟地、枸杞子滋补阴血,益肾填精;仙灵脾助阳以温化;竹叶清热除烦,透郁热外达。诸药配伍,共奏滋阴降火,清热生津,兼以益肾填精之功。 (四)湿热下注证 治则清热利湿,滋阴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合知柏地黄汤。方中以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清利肝胆湿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引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当归、生地活血养阴血;柴胡疏畅肝胆,甘草调和诸药。加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泻火。诸药合用,清热利湿,滋阴泻火,法邪兼以扶正。 (五)气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利精道。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中以乌药、小茴香、干姜、肉桂温通经脉;以玄胡、川芎、五灵脂、赤芍、没药、当归、蒲黄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通络止痛;黄精扶正益精。诸药配伍,活血化瘀,通利精脉,兼以益肾精。若瘀血盛者,可加路路通、穿山甲加强通利精道之作用;若精少者,可加五子衍宗丸以益:肾生精。 二、单验方治疗 1.液化生精汤药用丹皮、地骨皮、白芍、赤芍各9g,生地12g,麦冬15g,玄参12g,生壮蛎30g,浙贝母12g,枸杞子12g,丹参15g,山萸肉9g,金银花18g,连翘、夏枯草、柴胡、竹叶、茯苓各9g,仙灵脾12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天停1天,共服24剂为1疗程。适用于相火偏旺,热的精液所致精液不液化症。 2.痰瘀同治方基础方组成:生晒参、川桂枝、细辛、蛇床子、小茴香、桔梗、皂荚子、红花、路路通、竹节三七,水煎服,1日1剂。肾阳虚加仙灵脾、肉苁蓉、蜂房;阴亏火旺加川黄怕、龙胆草、龟板;脾虚湿热加山药、生苡仁、苍术、萆薢、滑石。 3.液化丸药用生地200g,丹皮50g,萆薢、淫羊藿、车前子各150g,黄柏、菖蒲、菟丝子、泽泻各100g。以生地、车前子、菟丝子浓煎,过滤取汁浓缩成膏,再将余药为未纳入膏中凉干,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服10g,每次服1丸,早晚空腹时各服1次,1个月为1疗程。 |
中药: |
肾阳不足者可选用金匾肾气丸和五子衍宗丸;肾阴亏损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水湿内停者,可选用萆薢分清丸;湿热下注型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或八正散;气血瘀阻型可以选用桂桂茯苓丸。 |
针灸: |
体针疗法:气海、水道、左行间、左三阴交;中极、肾俞、阳陵泉、太溪。两组穴交替行针,1次/日。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