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 ruoshi )

弱视症状_弱视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视物昏花
,
视瞻昏渺

下面是关于弱视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凡眼球内部、外部无任何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到正常者称弱视。临床以外眼端好,眼内无病,视力不佳,不能矫正为特点。1985年我国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将矫正视力〈0.9者列为弱视。弱视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五类,应早期发现、治疗。
发病机理:
关于弱视的发病机理,目前一致认为弱视是一种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开始至视中枢的视觉传导系统及中枢全领域的机能及形态学异常引起。主要因素有:①对整个视网膜光的剥夺。②对中心凹形党的剥夺。③无双眼间相互作用的冲动传入。各类型的弱视在视功能和生理表现上有所不同,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诊断标准:
1985年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能力低于0.1者列为弱视,并根据矫正视力低下的程度,将弱视分为三级。轻度弱视:视为0.8~0.6;中度弱视: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
体征:
弱视常分为以下几种:
(1)斜视性弱视:由于一眼长期偏斜,经常处于抑制状态,久之形成弱视,这种弱视是可逆的,预后较好。
(2)丧失性弱视:先天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小眼球、角膜混浊、睑下垂,眼底发育异常等,因长期失去外界物体形象对视网膜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逐渐形成斜视及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极度低下,而且预后也很差。
(3)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致使两眼视网膜成象大小不等,融合困难,于是屈光不正较重的一眼可逐渐发生弱视,尤其是远视性屈光参差大者较近视性者更易
形成弱视。这种弱视有可逆性,预后较好。
(4)先天性弱视包括有:①器质性弱视:如新生儿视网膜或黄斑部病变、出血或变性等。②眼球震颤。③先天性全色盲等。因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而产生
弱视,预后差。
(5)屈光不正性弱视:两眼有明显的屈光不正,在儿童期或学龄前期未经矫正,常可发生两眼弱视,多见于散光、远视及高度近视。由于两眼视力相等或相似,没有双眼物像融合障碍,故不引起黄斑功能抑制,颈后良好,配戴矫正眼镜后,视力自能逐渐提高。
临床表现有:
1.视力下降。
2.眼位偏斜和眼球震颤。
3.拥挤现象又称分开困难,其特点是幼儿对单个字体的识别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识别力要高得多。
4.低照度视力检查:在暗淡和微弱的光线下,弱视眼视力改变不大。
5.弱视性质:弱视患者中有两种不同的弱视性质,即中心注视或偏心注视。一般来论,注视点离中心凹愈远,该患眼的视力也愈差。
电诊断:
电生理改变:①视网膜反应,有报道认为图形erg的b-波振幅及后电位的振幅均降低;②脑中枢反应(vep),图形vep异常,p波潜伏期时值延长,振幅降低,p3波潜时缩短。
鉴别诊断:
1.癔病性弱视:常为双侧性,视力自轻微减退至全盲不同,瞳孔反应正常,眼底正常,螺旋状视野是很突出的特征。视力,视野与患者行动无障碍不相对称。
2.伪盲:是有意识的诈盲。瞳孔对光反应良好,视力与行为不对称,无肯定病症可解释视力降低,需进行特殊检查,如变距的视力检查等。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视力(矫正后)恢复到≥0.9者为基本痊愈;经过3年随访,视力仍保持正常者为痊愈。
2.好转:视力增进两行及两行以上者。
治疗:
(一)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
1.常规遮盖法: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可以完全遮盖或部分遮盖即全日遮盖或每天遮盖数小时。
2.光学药物压抑疗法:适用于轻、中度弱视,无需遮眼,应用过矫或欠矫镜片以及每日给健眼滴阿托品以压抑其功能。弱视眼则戴正常矫正镜片看远或戴过矫镜片以利看近,也应密切随访观察健眼视力。
3.视刺激疗法:适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平时不用遮眼,方法简便,疗程较短。治疗时遮盖健眼,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高的条栅作为刺激源来刺激弱视眼提高视力。
(二)偏心注视眼的治疗
1.后像疗法:目前已较少应用。
2.红色滤光片疗法:游走性、离黄斑中心凹较远的旁中心注视的轻、中度弱视适用。平时遮盖健眼,弱视眼矫正镜片前加一块特制红色滤光片,根据网膜中锥杆细胞分布及杆细胞对红光不敏感的特性来抑制视网膜偏心注视。
3.常规遮盖法: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有报道认为是治疗旁中心注视最有效的方法,视力的提高和注视点的转变都是最快、最多,应当优先采用。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