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骨折症状_颞骨骨折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

颞骨骨折:( nieguguzhe )

别名:
耳门骨伤
,
完骨伤

下面是关于颞骨骨折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颞骨骨折是颞骨受暴力所致骨折的总称,是较常见的颅骨骨折,常为颅底骨折的一部分。
病因:
颞骨骨折多由交通事故、战伤或颞枕部击伤、坠跌伤等意外所引起。
发病机理:
由于颅中窝底约2/3为不规则的颞骨所组成,颞骨岩部含有各种孔隙、管道、切迹、气房和迷路腔,且岩部不规则边缘与周围骨连接时缺乏弹性,因此,当外力伤及头部时,由于缺乏缓冲和保护作用,易引起骨折。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摄片建立诊断。诊断时必须区别骨折类型,颞骨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的阳性率仅约50%。ct可明确显示骨折线及其走向。
体征:
根据骨折线与岩部长轴的关系,颞骨骨折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纵形骨折:约占颞骨骨折的70%~80%。骨折缝起自颞骨鳞部,经外耳道后上壁、中耳顶壁及咽鼓管顶壁,沿迷路及颈内动脉管前方达颅中窝的棘孔附近。因此,其主要损害是外耳道皮肤和鼓膜撕裂、中耳结构的损坏,而内耳则极少侵及。②横形骨折:约占颞骨骨折的10%~20%。骨折线起自颅后窝枕骨大孔,横贯岩锥,经颈静脉孔、迷路及内耳道,最终达颅中窝的棘孔和破裂孔附近。因此,其主要损害是耳蜗、前庭及面神经。③混合型骨折:少见,多见于颅骨多发性骨折,颞骨同时有横行和纵行的骨折线,使外耳、中耳及内耳均受损,兼有中耳和内耳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1.外耳道出血:多见于纵形骨折,量少,可持续数日。严重出血者较少,约占15%。横形骨折可发生血鼓室,鼓膜呈蓝色。血液亦可通过咽鼓管自口腔或鼻腔流出。2. 听力减退:纵形骨折多发生传导性聋,横形骨折多呈现感音神经性聋。三种类型的岩部骨折均可因中耳腔粘膜撕裂出血引起传导性聋,外力所致内耳的震荡又可有感音神经性聋,因此,纵形或横形骨折均有发生混合性聋的可能。3、眩晕:横形骨折因伤及迷路或前庭神经,常引起严重的眩晕,伴自发性眼震。纵形骨折损害前庭的机会较少,一般无持续性眩晕。4.面瘫:纵形骨折中,面神经损伤约占10%~20%,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近膝状神经节处的面神经水平段,多由于局部压迫、缺血而非神经断裂引起,因此,面瘫常是迟缓发生。横形骨折中,面神经损伤约占50%,且为立即发生,损伤部位通常是在内听道和膝状神经节之间的迷路段。5、脑脊液耳漏或耳鼻漏:多发生于横形骨折中,一般在1~2周内可自愈。6、颅神经受累症状:颞骨骨折除可伤及第Ⅶ、Ⅷ颅神经外,第Ⅱ、Ⅲ及第Ⅵ颅神经也偶可受侵犯。如伤及颈静脉孔,可出现第Ⅸ、Ⅹ及第Ⅺ颅神经受累症状。
影响诊断:
颞骨x线片或ct扫描:在两种类型的骨折当中,横形骨折比纵形骨折较易显影,岩部的细微骨折不易显影。患有颞骨骨折的病人应摄冠状位(anter-posterior,aporpa)和侧位体层片,纵形骨折易在侧位断层片上观察到,而横形骨折则在冠状位的断层片上更清晰。ct扫描可同时观察到颞骨和脑内的情况,但对一些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ct扫描有时难以进行冠状位的扫描,对影像学检查未见骨折缝者,尚不能排除岩部骨折,所以诊断应以临床症状和病史为主。
治疗:
1.颅脑外伤后,应根据病人情况,给以不同处理。如果创伤严重,应与神经外科医生密切协作,抢救病人的生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防止休克,观察脑组织损伤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等。如病人病情许可,应做详细检查。
2.及时应用抗生素,以防颅内及迷路感染。如有脑脊液耳漏,应密切观察,忌外耳道滴药和填塞,若长时间不愈,可手术修补。对传导性耳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行鼓室探查术。根据病情采用鼓室成形术,以恢复听力。
3.周围性面瘫应根据病变程度做不同处理。如为立即出现的完全性面瘫者,尤其定位试验中流泪试验减少或增多者,只要病情允许,应尽快行膝状神经节以上段或颞骨内全段面神经探查减压、吻合或移植术。如为不完全性面瘫,或外伤后间隔一段时间才出现的面瘫,则可保守治疗观察。然后根据各种电生理诊断情况,如神经兴奋试验、神经电图、肌电图等,决定是否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术。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

发表回复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