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jinxingxingjiyingyangbuliang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状_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痿证

下面是关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的肌肉变性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可伴有假性肥大。儿科以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常见。
病因:
病因未明,均认为与遗传有关。
人群:
大多数在儿童时期发病,个别可发生于青少年或成人。
发病机理:
近年来研究认为其病变的基本原因在于肌肉细胞膜的异常,但真正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病理:
本病的病理改变主要累及骨骼肌。镜检可见肌细胞减少,纤维粗细不等,肌横纹消失,玻璃样变性等。肌纤维间常见脂肪组织及其他结缔组织增生。部分病例心肌亦可有类似改变。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血清酶学改变即可作出诊断。部分病例需经肌电图和肌肉活组织检查方可确诊。凡有家族史的孕妇可于妊娠6—7个月以后进行宫内羊水特殊基因探针的检查,以期早期诊断和处理。
体征:
本病的共同特征是:进行性病程,肌肉萎缩和无力,可有阳性家族史。不同类型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常见临床类型分述如下。
1.duchenne型:又称严重型或假肥大型。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类肌病,性联隐性遗传,男孩发病。缓慢起病,多在5岁左右出现症状,并逐渐加重。无力常自双下肢近端开始,表现为跑步困难,易跌倒,跌倒后起立困难,上楼时尤为费力。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四肢近端肌肉、肩胛带肌和骨盆肌肉萎缩。站立时腰椎过度前突,行走时骨盆及下肢左右摇摆,呈“鸭步”步态。因肩胛带肌萎缩无力,双臂前伸时可见翼状肩胛。由仰卧位起立时表现出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撑地、扶膝、伸腰等特殊姿势,称为gower征。腓肠肌、臀肌、三角肌等处可见假性肥大,以腓肠肌尤为明显。假性肥大的肌肉外观发达,触之较坚实,但肌力很差。80%的患儿累及心脏。可伴有巨舌、门齿缺如及智能障碍。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本型最为严重,大多在15岁左右即不能行走或站立,散发病例常更为严重。
2.becker型:又称良性型。性联隐性遗传。发病年龄多为5~20岁。首发症状是骨盆带肌及股肌无力,常有腓肠肌假性肥大。5~10年后出现肩胛带肌及上臂肌无力。病程进罹缓慢,多于发病后15~30年才不能行走。晚期也可发生关节挛缩,但较duchenne型少见。心肌一般不受累。
3.肢带型:又称erb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年龄常在10~30岁间。多首先出现骨盆带肌或肩胛带肌无力,表现为上楼困难或举臂不能过肩。病程较缓慢。多无假性肥大。
4.面肩肱型:又称landouzy-dejerine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在青春期起病。首先影响面部和肩胛带肌。早期面肌受累仅表现为眼睑闭合无力,常不被重视;典型病例呈特殊的“肌病面容”,上睑稍下垂,额纹和鼻唇沟消失,口眼闭合无力,表情肌运动微弱或丧失,因口轮匝肌假性肥大而出现口唇增厚微噘。肩胛带肌受累以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及前锯肌最为显著,上肢常以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最先受累,常见垂肩和翼状肩胛。晚期可累及躯干和骨盆带肌。肢体远端肌肉多不受累。偶见腓肠肌和三角肌的假性肥大。病情进展缓慢,部分病人临床经过呈顿挫型,病情进展一段时间后不再恶化。
电诊断:
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表现为动作电波幅降低或消失、多相波增加等。
组织学检验:
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可见肌肉颜色异常呈黄色或淡灰红色。镜下可见肌纤维减少、横纹消失或伴玻璃样变,结缔组织病脂肪组织增生等。
鉴别诊断:
1.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也表现为肌萎缩与无力,病程呈逐渐进展。但常见肌束颤动,肢体远端肌萎缩也多较为明显,血清酶学检查多无异常,肌电图特征是神经原性损害。
2.多发性肌炎:起病较急,进展较快,常伴有肌痛或发热,无阳性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增快。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可见炎性改变。
3.重症肌无力:晚期可有肌萎缩。但肌无力为波动性,常晨轻暮重,抗胆硷酯酶类药物试验阳性。血清肌酶无升高,抗乙酰胆硷受体抗体多为阳性。肌电图检查时以重复频率刺激神经,可见动作电位波幅渐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胆硷酯酶类药物治疗有效。
4.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儿童较少见。有肌肉萎缩及无力,病程逐渐进展。但常伴肌束颤动,并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
预后:
病变多进行性发展,最终多死于继发感染或心脏受累。
治疗:
本病至今尚乏特异性治疗,曾试用多种药物均无明显疗效。
一、一般治疗
1.合理饮食:应给予高动物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饮食。
2.防治继发感染:由于肌肉无力、活动减少,本病极易继发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晚期病例尤为突出。应鼓励病人活动,对卧床不起者注意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已发生继发感染者应积极给予针对性治疗。
3.体疗与理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充分的被动运动及推拿、按摩等措施虽不能治愈本病,但能够延缓病程的进展,防止关节挛缩。
二、手术矫形晚期病例已发生跟腱挛缩而加重行走困难者,可行跟腱延长术;对只能取坐位的病人应给予脊柱支架,以推迟脊柱畸形的发生。
三、药物治疗以下药物对部分病例可能有效,但不能逆转本病的病程。
1.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辅酶,有可能通过促进机体代谢而改善肌肉营养状况。用法是每日20~40mg,肌肉注射,15次为一疗程。可暂时缓解部分病人的症状。
2.加兰他敏:每日0.o5~0.1mg/kg,肌肉注射。每疗程20天,可酌情用1~2个疗程。
3.胰岛素:可促进肌肉合成糖原。对早期肌萎缩不太明显的病例有一定疗效。每疗程5周。用法是皮下注射胰岛素,第1周每日4u,以后每周逐渐增加剂量,至第5周每日16u,每次注射后15分钟口服葡萄糖50~1oog。治疗期间要监测血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4.其他:近年报道用钙通道阻滞剂及别嘌呤醇等药物治疗本病,可暂时缓解症状。
中西医结合: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探索。西药多试用加兰他敏、三磷酸腺苷等。中药在辨证施治同时,应重用黄芪,加用制马钱子。因黄芪既能益气,又可升阳,对四肢痿弱不用,抬举不能之症尤为适宜。而马钱子则能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据现代药理研究,该药能兴奋脊髓、延髓、大脑皮层,增强骨骼肌紧张度,改善本病的肌肉无力状态。此外患病后坚持针灸、推拿,对增进肌力,增强病变部位的运动功能亦十分有益,针灸一般选用手足阳明经的穴位,推拿则应注意使各关节机体充分地被动运动。如此中西医结合,常能更好的减轻症状,改善病情。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