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化脓性感染:( quanshenhuanongxingganran )

全身化脓性感染症状_全身化脓性感染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内陷
,
走黄

下面是关于全身化脓性感染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走黄与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的过程中,正气不足,火毒炽盛,毒不外泄,反陷于里内攻脏腑出现一系列危重证候。在中医外科范围内,除疗疮毒邪走散入营内攻脏腑,称之谓走黄外,其它疮疡、痈疽引起者称为内陷。
病机:
临床上分为火陷、干陷、虚陷三个类型。火陷者多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治疗失的等因素以致上不胜邪,从而毒邪内陷入营;干陷者,多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托毒内出,以致正愈虚,毒愈盛,从而形成内闭外脱;虚陷者,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亦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从而余邪亦可走窜内陷入营。
诊断:
首辨走黄与内陷。走黄乃由疔疮毒邪炽盛,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而成。来势紧急,临证多为正盛邪实,内陷乃是由于正气虚弱,火毒炽盛,正不胜邪,反陷于里,内攻脏腑而成。正虚为本,邪盛为因。次辨火陷、干陷、虚陷。火陷多为阴液不足、火毒炽盛而成;干陷则力气血亏虚不能托毒外出而致;虚陷为毒邪虽衰,而正气亦虚。三者即可单独出现,亦可是一个疾患的连续发展。临证当根据症状辨证而施以方药。
1. 疔疮走黄
证候:在原发病灶的基础上突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皮色暗红。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烦躁不安,苔多为黄燥,舌质红降,脉多洪数。
辨析:疔疮火毒鸱张,疔毒走散,毒入血分,故见疔疮忽然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而见寒战高热,邪扰心神而见烦躁不安。舌质红降,苔黄燥,脉洪数为毒入营血之象。
2.火陷
证候:多见于疮疡、痈疽症初起1~2周的毒盛期,局部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灼热疼痛。伴有全身症状。如状热口渴,便秘溲赤,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发痉,舌质红降,苔黄燥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弦数。
辨析:病之初毒邪炽盛,当机体正气不足或失治、误治,邪毒入里,里热炽盛,热邪的伤津液,故壮热口渴,便秘漫赤;邪热内传营阴,热扰心营故烦躁不安;热毒不解,扰及神明故神昏谵语;火毒炽盛,阴液灼伤,火毒内陷入里,故局部疮疡根盘散漫,疮口干枯无脓;
火毒的伤疮口肌肤而见疮口灼热疼痛;舌质红降,苔黄燥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弦数为火毒炽盛,津液耗伤,毒邪陷入营分之象。
3.干陷
证候:多见于疮疡、痈疽证2~3周左右的溃脓期。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灰暗,肿势平塌,散漫不聚,胀闷或微痛不甚。全身出现发热或恶寒,神疲纳少,自汗,胁痛,神昏谵语,气息短促。舌质淡红,脉象虚数;或体温反而不高,肢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灰腻,脉沉细。
辨析:疮疡、痈疽溃脓期由于气血亏虚,化生乏源,不能酿化为脓,托毒外出。故疮口腐脓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灰暗,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痛或胀痛;邪热内盛,故发热;热扰神明,故神昏谵语;气血亏虚,神气不足,故神疲乏力,食少;气虚不
能卫外敛汗故自汗出;苔黄腻为里热炽盛之象;舌质淡红,脉象虚数为里热炽盛而正气不足之象。当正气严重不足,气血亏虚较甚时,气不能温煦,故体温反而不高,肢冷;脾肾阳虚,不能固摄、气化、温煦而见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苔灰腻,舌质淡、脉沉细为气血两亏,脾肾阳虚之象。
4.虚陷
证候:多见于疮疡、痈疽症第4周的收口期。局部肿势已退,疮口腐肉已尽,而脓水稀薄色灰,或偶带绿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现虚热不退,形神萎顿,纳食日减,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气息低促,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辨析:疮疡、痈疽的收口期内毒已去而气血亦亏。内毒已去而见局部肿势消退;血虚不能濡养肌肉,故疮口腐肉不尽,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气血亏虚不能酿化为脓,故脓水稀薄色灰;蓄毒日久而脓带绿色;脾胃虚弱,谷气不盛,阳气下陷而见虚热不退,形神
萎顿,纳食日减;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故肢冷,腹痛便泄;苔薄白或无苔,舌质淡红,脉沉细或虚大无力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疗:
在治疗上,走黄当以凉血清热解毒治之。内陷当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凉血解毒,泄热养阴;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温补脾肾等方药。
一、辩证选方1.疗疮走黄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外台》引崔氏方)加减。金银花30g,连翘15g,公英30g,地丁20g,天葵子15g,黄连12g,黄芩15g,黄柏10g,栀子15g,生地30g,丹皮20g,玄参30g,甘草6g。若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九或紫雪丹;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呕吐口渴,加竹叶、生石膏。
2.火陷
治法:凉血解毒,泄热养阴,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水牛角15g,生地黄30g,玄参30g,竹叶15g,麦冬12g,丹参12g,金银花15g,连翘10g,甘草3g。阴液损伤者,加鲜石斛、麦冬;惊厥者,加羚羊角、钩藤、龙骨;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3.干陷
治法: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
方药: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加减。黄芪9g,金银花30g,炙甘草6g,桔梗6g,当归9g,白术15g,栀子15g,黄连15g,连翘15g,生麦芽30g。口干甚者,加天花粉、知母、玄参;虚热者,加地骨皮,青蒿;神昏谵语者,加牛黄、琥珀,或吞服安宫牛黄丸。
4.虚陷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三因方》)加减。附子6g,干姜5g,党参15g,黄芪15g,白术20g,当归12g,金银花15g,连翘10g,川芎6g,炙甘草6g。自汗肢冷者,加肉桂;昏迷厥脱者,加野人参、龙骨、牡蛎;纳呆加炒麦芽、茯苓。
中药:
栀子金华丸:由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花粉、知母组成。水丸,每服6克,日服两次,温开水送服。本品系苦寒泻火与滋阴清热生津相合,纯属寒凉而泻,适宜三焦积热,邪火妄行诸症。
针灸:
1.针法:火陷型高热时可用梅花针叩针大椎穴,配以火罐以清热泻火;针刺曲池、合谷,强刺激或透天凉手法。至针下有凉感出针。若神昏谵语,加水沟、劳宫、十宣穴点刺放血;至愈合的针刺足三里、气海用补法,留针30~60分钟。
2.灸法:收口期属脾肾阳虚者可以用灸法。取足三里、脾俞、肾俞、关元穴。温和灸,每次30分钟。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