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liuxingxingsaixianyan )
别名:
大头瘟
,
痄腮
,
蛤蟆瘟
下面是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伴有疼痛。常见并发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青春期尚可并发睾丸炎及卵巢炎。 |
病因: |
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此病毒为单股的rna病毒,属于粘液病毒组,表面由15~20nm原囊膜覆盖,含有病毒“v”抗原,具有凝血、溶神经氨酸、血凝吸附及溶血的特性,具感染性;膜内有一条对称螺旋状的核糖核酸链形成的内核,含有可溶性“s”抗原,无感染力,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检查出来。病毒呈多形性,通常外形似球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由许多亚单位组成。病毒大小为35~540nm。本病毒只存在一种血清型,其抗原结构稳定,具有特异的过敏原,对外环境抵抗力不强。 |
季节: |
全年均有流行,但以冬春季为高峰。 |
人群: |
多见于儿童,1岁以下较少见,成人亦有发病。 |
发病机理: |
流腮病毒可经眼、鼻、咽、口腔粘膜侵入,病毒粘着在粘膜后进入附近的淋巴管也进入唾液腺,人感染流腮病毒后机体与病毒相互间有三种反应表现: 1. 当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力时,可成为一过性带毒,病毒不复制,既无临床表现,也无机体对此次感染的明显免疫反应。 2.机体免疫力不足时,侵入的病毒可在粘膜淋巴管内(也可能在唾液腺的上皮细胞中)复制并进入血液,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扁桃体及唾液腺带毒也排毒,但临床无明显症状,为亚临床型的隐性感染。 3.机体无免疫力,第一次病毒血症使病毒进入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并主要在肝脾中复制,引起具有更大病毒量的第二次病毒血症。由于流腮病毒的亲腺体及亲神经性,引起唾液腺、其他腺体(尤以功能活跃的腺体如青壮年的睾丸)及全身任何系统及脏器的损害,临床出现相应的腺体及脏器损害的症状。可以先出现唾液腺以外的其他腺体及系统损害,也可以先损害唾液腺而继之损害其他脏器。机体对后二种发病模式的免疫反应,由于个体差异而不同表现为: (1)产生持久而足够的免疫反应,病情恢复顺利,可得到终身免疫。 (2)当有多脏器损害时,有些人产生的免疫力弱而不持久,病情重而反复发作,或恢复不顺利、或有合并症,偶有后遗症,或第二次发病(但一般不超过2%~4%)。 感染流腮病毒发病后,机体对病种的二种抗原产生二种相应的抗体。对可溶性“s”抗原的血清抗体出现早,病后二周达高峰,而此时对病毒“v”抗原的抗体才出现,但前者持续时间短,后者长,可达数年,滴度也高。 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免疫球蛋白各组分:特异igm阳性率为82%,持续约2~3周。特异iga阳性率为90%,持续至病后二周,后者意义大;二者与补体结合试验测得igg浓度间没有明显关系。 gutj-p(1995)观察到再发流腮(第二次得病)比原发流腮的血清特异的igm、iga、igg及其亚型与igg亲和力(avidity)间有不同(elisa法):前组病人无igm抗原,比后组有较高的igg亲和力(p<0.001=、较低的地iga(p<0.0001=,在iga亚型:1、2及3间也有较大的统计学差异,对病毒核膜有关的免疫反应igg3则明显地低(p<0.01=,说明流腮病毒再感染的免疫反应不同于原发感染。事实上在城市15岁儿童的92%已经有流腮抗体。 |
病理: |
腮腺的主要病变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腺体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腺泡细胞有混浊及肿胀,或呈坏死并碎解。腺体间质中有浆液性纤维素渗出物伴淋巴细胞浸润。 |
诊断标准: |
1.流行病学:冬春季节,当地有本病流行;或患者于病前2~3周内有与流腮患者接触史。 2.临床特点: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压痛,腮腺管口红肿。且可发生颌下腺炎、舌下腺炎、睾丸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等。 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仅出现脑膜脑炎、睾丸炎、颌下腺炎或舌下腺炎。 3.实验室检查 (1)血像: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非唾液腺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增多。 (2)血清及尿淀粉酶测定:正常或轻度至中度增高。 (3)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①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效价呈4倍增长。②病毒分离:有条件者可由早期患者的唾液、尿及脑膜炎型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凡具备1、2、3项者可作出临床诊断,血清学及病原学阳性可确诊。 临床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三型。 轻型:单侧腺体的轻度肿大,体温正常或不超过38℃,持续1~2天,1周内完全恢复,全身症状轻微。 中型:常有多腺体损害,体温在39℃以下,持续4~5天,有时呈双峰热,8~10天恢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较明显。 重型:有多腺体损害,病程中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体温常在39℃以上,常呈双峰热型,可持续5~7天,病情恢复缓慢,需12~15天或以上。 |
发病: |
本病潜伏期14-25d,平均17-18d。 |
体征: |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及周围肿大,边缘不清,2-3d达高峰。肿胀为非化脓性,局部皮肤紧张或发亮,但不发红,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压痛,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或干燥食物时,胀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先肿大1-4d后,对侧也肿,持续4-5d后逐渐消退,整个病程约10-14d。75%患者两侧腮腺同时肿胀,部分仅侵犯一侧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多先后被累及。少数患儿仅有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而始终无腮腺肿。有时腮腺四周软组织水肿明显,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达颌部、颈部,甚至波及胸骨前软组织,使面貌变形。舌下腺严重肿大时可见颈部肿胀及吞咽困雅。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以腮腺肿大为主要表现。 |
体检: |
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颊粘膜上的腮腺管口在病程早期可有红肿,有助于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一般自病前5~6天至病后8天可从咽部分离到流腮病毒,唾液为33% |
尿: |
尿液中在病后4天出现流腮病毒 |
脑脊液: |
流腮病毒在脑脊液中发病5日内的阳性率为50%以上。 |
免疫学: |
其他还有血清免疫学上改变。 |
组织学检验: |
在发病的2~5天病人鼻咽部细胞学检查,可见75%病人有纤毛细胞损坏,9%可见到多核(4~5个)的巨细胞,多为上皮细胞的核增生引起,在45%病例可见到含有包涵体的细胞,与多核巨细胞同时存在,包涵体均存在于细胞浆内。 |
鉴别诊断: |
需与流行性腮腺炎鉴别的疾病主要有:化脓性腮腺炎、 颈部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其他病毒所致腮腺肿大(依赖血清学检测而诊断)等,其他疾病如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糖尿病或用羟布宗(羟保泰松)及碘化物后可见腮腺肿大,一般为对称性,质软。腮腺管阻塞所致腮腺肿大,如腮腺管结石,有反覆腮腺肿大发作史,须进行×线摄片或腮腺管造影等检查诊断,手术治疗有效。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隔离期满;症状消失,腮腺炎症完全消退;并发症消失,实验检查结果正常。 |
预后: |
本病预后良好,但有极个别留下永久性耳聋及男性双睾萎缩后失去生育能力的报道。 |
并发症: |
合并症有: ①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炎及听神经炎等。脑膜脑炎一般于腮腺肿大后3-14d出现症状,亦可在腮腺肿大前1-2周内发病。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相似。预后良好,少数患者脑脊液中细胞数较一般病毒性脑膜炎为高,偶尔超过(1-2)×l09/l,蛋白质在发病早期可升高超过一般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糖量有时减低至220μmol/l以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腮腺炎患者中可有15%-31%出现脑脊液细胞数增加,此种情况为腮腺炎病程中的表现。 ②生殖器官并发症: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较多见于青春期,常在腮腺肿大后1周出现症状,亦可在腮腺肿前或与腮腺肿同时发生。主要为睾丸炎与附睾炎及卵巢炎。睾丸炎多为单侧性,双侧发病占2%。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及下腹痛等症状。并发右侧睾丸炎时,症状可似阑尾炎。睾丸疼痛并肿胀,持续数天至2周,单侧睾丸炎一般不妨碍生育,重者可引起睾丸萎缩及男性不育症。卵巢炎比睾丸炎少见,临床症状轻,有下腹痛,故不易确诊。 ③急性胰腺炎:在小儿不多见,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腹胀等症状,时有发热。血清脂肪酶及淀粉酶显著升高,超过单纯腮腺炎的水平。 ④肾炎:临床表现不明显,少数患者有面部浮肿及高血压,出现血尿或管型,肾功能大多正常或暂时减低,能自限,偶有发生重症肾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 ⑤其他:包括心肌炎、关节炎、乳腺炎、胸膜炎等。心肌炎多在心电图上显示改变,临床主诉不明显,严重者有房室传导阻滞及停搏,偶可致命。血象中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也有发生。 |
治疗: |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发烧病人应卧床,食物以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多喝水,注意口腔卫生。卧床休息5~9天可使病程恢复更顺利,可明显减少其他脏器的损害,尤其是成年人,是防止和减少睾丸炎发生的有效办法。为防止胰腺炎,避免过饱及酸辣味食物并少吃淀粉及脂肪,若有胰腺炎可能时可吃些乳品及蔬菜水果等,若已发生要禁食一段时间并按胰腺炎处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次饭后要漱口或刷牙,早晚以盐水、2%苏打水等漱口。 由于还没有特定的抗流腮病毒的药物。在临床认为有抗病毒作用,治疗例数较多,疗效优于对照组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2.病毒唑 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变为鸟苷酸从而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用量是每日10~15mg/kg,溶于5%葡萄糖静点,同时加服中药可使各种症状比对照组缩短1~2天消失,疗程3~5天。 3.潘生丁 近年证明潘生丁有抗病毒作用,在体内能稳定地诱导干扰素,用量是每日3mg/kg,分二次饭前口服,与局部敷药同用,用药3天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102,76.5%比24/102, 23.5%)。 4.激素的应用 目的是利用其非特异性的抑制炎症作用,减轻中毒症状,解除病人痛苦,是一个暂时性的治疗药物,故疗程以3~4天为宜,主要用于有脑膜脑炎或睾丸炎等临床较重病例。一般采用口服泼尼松,成人每天30~40mg,小儿递减。 5.对症治疗无明显发热及局部疼痛的轻型病人,除一般治疗外,不必给其他治疗,遇高热或明显全身症状者,必须给对症治疗。 (1)体温超过39℃时可给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热药物。 (2)睾丸炎局部疼痛剧烈者除口服泼尼松外,可用0.25%奴夫卡因20ml或0.5%~1%普鲁卡因15~20ml精索周围封闭,若睾丸肿胀厉害不易从阳囊摸得腹股沟皮下环时可采用、腹股沟封闭、封闭疗法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消肿也较快,此外睾丸应以丁字带固定。有认为每天给乙烯雌酚5mg,可明显减低睾丸炎发生率,疗程3~4天。 (3)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降低颅压可给高渗葡萄、甘露醇或山梨醇等静点每日1~2次,以减轻脑水肿。 (4)有胰腺炎时,腹痛明显可给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停止饮食,必要时胃肠减压,清洁灌肠、静脉输入10%葡萄糖及生理盐水,注意水电平衡,病情缓解后给流食或半流食。 (5)减轻局部疼痛,以药物敷局部治疗。认为外敷药功力直达肤腠、能疏通经脉,协同口服药物作用,使软坚散结以消肿止痛,使病情减轻病程缩短并治愈。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