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liuxingxingganmao )

流行性感冒症状_流行性感冒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时行感冒
,
流感
,
重伤风

下面是关于流行性感冒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谓之“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明代:《温疫论》)。
病因:
1.感受风邪,“,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而风性轻扬,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侵袭人体,先入肺卫。
2.外感疫疬之邪 “五疫之至,皆因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补遗·刺激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温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诸病源候论》)。认为寒热异常,温凉失节,岁时不和是时行感冒的主要病因。
3.体虚邪凑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感风邪。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中虚卫弱,不能输精于肺,肺气虚则不能输精于皮毛,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病机:
感冒、流感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属“表证”和“外感热证”。病邪侵入人体,先从肺卫开始,风蒸之邪多从口鼻而入;风寒之邪则多从皮毛而入。其认识素有“伤寒论”和“温病论”两种,初期病位于表(肺卫)按“伤寒”(六经)则属于太阳经表证(表热);按“温病”,(卫、气、营、血、三焦),卫分相当于人体的肌表、皮肤、上呼吸道、头部,故称“温邪上受”即“卫分热证”。是温病的初级阶段,亦相当于“伤寒”的“表热”。太阳经俞不利,卫气与之抗争,卫阳之气不能畅于外,故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疼咳嗽等肺卫之证。太阳经络邪阻不舒,则头痛身重,关节酸痛。肺主皮毛,上通于鼻,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嗽;鼓邪外出则喷嚏;邪逼液出则流涕。咽喉属于肺系,受风寒则痒,热郁则痛。若正不胜邪,内侵胸胁、肺胃,则谓“气分热证”,亦相当于阳明经腑证和里证。
诊断:
1.风热型: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口渴,咽干且痛,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浮数。
2.风寒型:  恶寒重发热轻,身痛较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稀,四肢酸楚,苔薄白而润,脉浮。
3.兼证
(1)夹湿:身热不扬,头晕目胀,四肢困倦,骨节痛重,苔白腻,脉弦滑。
(2)夹暑:除见风热及夹湿之症外,虽汗出而身热不解,心烦,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3)夹燥:除见风热之症外,鼻干唇裂,口舌生疮或干咳无痰,舌质赤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类证:
1.感冒:无流行性,一般全身症状较轻,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2.春温(瘟):好发于冬春季节,发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项强,易见发斑、神昏、惊厥等,脑脊液压力增高、混浊。3.肺热病:以骤起发热,咳嗽,烦渴,头痛为主要表现,x线检查肺纹增多呈斑点状、片状、网织状或均匀阴影。4.麻疹:有麻疹流行,流泪、畏光、流涕明显,有“麻疹斑”及皮肤出疹。5.稻瘟病:多有疫水接触史,或食品被鼠尿污染,小腿肌肉痛及压痛,腹股沟臖核肿大与压痛。
治疗:
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1.风热型  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以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贯众、淡竹叶、牛蒡子、鲜芦根、桔梗、芥穗、薄荷、甘草)。
2.风寒型  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桔梗、川芎、白芷、葛根)。
3.风兼暑湿  治宜疏散风邪,清暑利湿。以藿香正气散(藿香、苏叶、白芷、桔梗、半夏、茯苓、白术、陈皮、生姜)或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扁豆花、佩兰、藿香、厚朴、六一散)。
4.风邪兼燥  治宜疏散风邪,清肺润燥。以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川贝、豆豉、栀子、薄荷、山豆根)。
中药:
1.鲜葱白5节、生姜5片,水煎服。
2.通宣理肺丸:每服1~2丸,日服2次。
3.感冒清热冲剂:每服1~2包,日服2次。(以上适用于各型感冒或流感初期) 
4.藿香正气丸(水丸),每服6g,或藿香正气水每服10~20m1,日服2~3次。(适用于暑湿型外感)
5.其它尚有板蓝根冲剂、重感灵等。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