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 qiantingdaxianyan )
别名:
阴疮
,
阴肿
下面是关于前庭大腺炎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本病见阴户一侧或两侧有肿块坚硬、红肿热痛或溃破后流脓渗液。 |
病机: |
本病多因情志损伤,气血凝滞,郁而化火,脾失健运,湿热互结,下注成毒久则腐烂生疮。 |
诊断: |
本病主要表现为阴户肿胀、疼痛,或成脓破溃,同时可兼有发热发冷等证,病情反复正气虚弱,可经久难愈,辨证当以此为重点。临证时应与阴蚀、阴痒及带下病进行鉴别。 1.邪毒人里 主证:阴户一侧突然肿胀疼痛,继而肿胀高起,行动艰难,伴有发热、发冷,日苦咽干,白带黄稠臭秽,便干溲黄。舌质红,答黄,脉数。 证候分析:多由于经期及产后调摄不善,感染邪毒、入里化热,郁结下注于肝经,故阴户肿胀而痛;邪毒入里,正邪交争故发热、发冷;热毒蕴于肝经并下注故见口苦咽干,白带量多臭秽;热灼津液,故便于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均属肝经有热、毒热内蕴之征。 2.毒热内盛 主证:明户肿胀愈甚,肿处皮肤焮红,壳薄,按之较软,或已有脓汁自溃口排出,多臭秽难闻,伴发热、口渴、带下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数。 分析:邪毒人里、化热日久、内腐成脓,故见阴户肿胀而甚,肿处皮红壳薄,按之较软或破溃脓出;毒热内盛下往及阴津被伤,政见发热口渴、带下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沉数均为里热之征。 3.正气亏虚 主证:阴户脓肿渐消,热去痛减,但患处仍有硬结,经久难愈,溃口流脓淌水,质清量少,伴食少纳呆、体倦神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证候分析:本证属脓已溃出、毒邪已排出故热退肿消;但由于正气亏虚、气血不足,难以托毒尽出,化腐生肌,故见肿处硬结难消,经久难愈,溃口流脓淌水。食少纯呆、体倦神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为气血不足、脾胃衰弱之象。 |
治疗: |
本病治疗应当详审病机,以辨其寒热虚实并察其有否脓成,治则仍以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坚者消之,虚者补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则处理。 本病的治疗主要根据病的新久、邪毒入里化热的程度及脓成已后,参合其他证候及舌脉并详查阴肿的局部表现分别予以清热解毒、清肝泻火及托里排脓等法。 一、辨证选方 1.邪毒入里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逐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公英30g,地丁30g,银花20g,连翘20g,天葵子20g,乳香10g,没药10g,丹皮15g,赤芍15g。如口干口苦较甚者加龙胆草15g,生地15g;如高热甚者可加石膏20g,桅子15g;如大便燥操结难排加大黄10g;如白带量多,甚至脓性黄稠者可加土茯苓20g;肿疼较重,加三七粉5g冲服。 2.毒热内盛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银花20g,甘草15g,穿山甲15g,皂角刺15g,当归15g,赤芍15g,乳香10g,没药10g,天花粉20g,陈皮15g,防风15g,贝母l5g,白企15g。如脓成已清可去穿山甲、皂刺;如二便秘涩者可加大黄 10g,槟榔10g;如热甚者,可加大黄10g,黄连15g;如心烦口渴可加生地15g,栀子15g,玄参15g。 3.正气亏虚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方药:托里消毒散。人参50g,川芎20g,当归20g,白芍20g,白术20g,黄芪50g,炙甘草20g,茯苓 20g,银花 20g,白芷 20g,皂角刺 20g,桔梗 30g。上方共研细末,每服 10g,日三次服,或入煎剂,分次温服。如有腰膝酸软者可加熟地 20g,巴戟天 15g,菟丝子 15g;如胃纳不佳、脘闷食少,可加鸡内金15g,焦三仙各15g;如头晕耳鸣者可加猪脊髓一条炖服。如有形寒肢凉可加肉桂、补骨脂各15g;如阴户肿胀硬结不消可加鹿角胶15g,炮姜炭10g。 二、专方验方 1.一味苦参场:苦参50g。煎汤去渣,纱布滤净,再加水至1000ml,待温不烫手,坐浴并冲洗外阴,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适于阴肿初起、脓未成者。 2.一效膏:石膏、黄柏各等分。研极细面,然后以香油调成糊状,再敷于阴肿的患部外面覆以无菌纱布,每日按时更换二次。适用于阴肿脓已成未溃,或刚刚溃后,脓汁未完全排尽者。 |
中药: |
1.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泻肝、解毒之功,对于阴肿初起,红肿痛重者运用,尤其对同时伴有目痛耳鸣,便结溲黄,白带量多,臭秽者疗效皆佳。每服1丸,日2次服用。 2.黄连解毒丸: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对于阴肿痛重,伴有发热、口苦咽干者有良好疗效,每服1丸,日2次服用。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