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伴发精神障碍:( naodongmaiyinghuabanfadejingshenzhangai )

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症状_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下面是关于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时脑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广泛而散在的缺血性病变,从而产生精神障碍,脑动脉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部分,但是常常不与全身性动脉硬化的病变相平行,甚至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也不完全一致,近年来研究发现多发性梗塞才是引起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
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是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组织器质性改变。
人群:
多见于50—60岁的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机理:
动脉硬化形成的机理,一般认为由于脂肪、胆固醇代谢紊乱,动脉内膜不断受到沉积的胆固醇结晶的刺激,因而引起结缔组织的增生。如果伴随高血压病和长期精神紧张,也易引起血管痉挛,致使血管壁营养发生障碍,进一步促进了动脉壁的损伤,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发展,动脉血管管腔变窄,血管弹性降低,因而增加了对血流的阻力,以致血流流量显著减少,使接受血液供应的脑组织长期处于慢性进行性缺血、缺氧状态,以致发生脑细胞变性、软化、坏死或点状出血,最后可以形成瘢痕、囊肿或弥散性的脑萎缩,这样就产生各种各样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
1.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有脑血管病的证据:包括多次一过性卒中发作,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和ct检查阳性结果。
3.进行性痴呆为其主要临床相,而早期人格相对保持完整,表现为局限性痴呆,晚期才有人格改变。
4.起病缓慢,病程被动或呈阶梯性恶化。
诊断依据:
1.年龄在40~50岁以后,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情感脆弱。
2.近记忆力明显减退。出现病理性赘述。
3. 疾病发展缓慢,具有明显波动性。病程呈长,病人人格特征保持完整,自知力也较好。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最终常发展为痴呆。
4.体检多有眼底动脉或全身动脉硬化。血液检查可发现胆固醇、血脂高于正常范围。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的图形。
体征:
(一)症状
1.精神症状
(1)脑衰弱综合征:早期表现与神经衰弱类似,如头痛、头昏、头晕为主的头部不适感,并伴有头响、耳鸣、走路不稳。体位改变时常出现眩晕,此可能与前庭系统的供血障碍或脑供血不足有关。大部分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不深,早醒。此外,还表现明显的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述脑衰弱症状常有波动,在疾病过程中,可有长短不等的间歇期。一般进行缓慢,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以后才出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2)情感障碍:约占92.7%的老人有情感脆弱的表现,病人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激惹或暴怒。或无故地忧虑、抑郁、焦虑、苦闷或悔恨。可以出现自杀行为或类躁狂状态。
(3)妄想状态:整个病程中,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也可出现关系妄想、罪恶妄想、贫穷妄想、被窃及虚无妄想。部分妄想继发于感知觉障碍,部分妄想继发于智能障碍。部分病人可以出现持久或片断幻觉,以接近现实或不愉快内容的命令性幻听为多见,也可出现幻视、幻嗅、幻触等幻觉。这些幻觉及妄想的特点是随着病情况轻重变化也发生波动。
(4)病理性赘述:说话罗唆、主次不分明,常把枝节说得很详尽,而忘记了主要内容。有时绕了一圈才回到主题上来。
(5)记忆障碍:病人出现短程和长短记忆缺损,以前者为主,无瞬时记忆障碍,尤其以人名、地名、日期及数字最先健忘。
(6)意识障碍:在整个慢性病程发展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卒中发作,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谵妄或精神错乱状态。此时病人定向力丧失、兴奋、躁动,也可在意识障碍背景上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和攻击性行为。此种状态一般维持时间不长,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事后病人常完全遗忘或只留下部分回忆。
(7)人格改变:在疾病早期,尽管记忆力和工作能力明显障碍,但判断力较久保持,对自己的病有认知能力,只有在出现梗塞灶,尤其是多发性梗塞或脑出血时则出现明显人格改变,变得自私、幼稚、性行为轻率、不讲卫生等违犯公德行为。同时出现痴呆结局,称血管性痴呆(vd)。
(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多数病人均有头痛、头昏、后枕部沉重感的自觉症状,有的病人有耳鸣、四肢麻木、面肌抽搐。眩晕发作等症状。早期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有轻微的、非定位性的神经病理体征,如对光反应减弱,瞳孔变小或不对称,面下部表情肌不对称,舌偏离中线,头、手、舌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不对称,掌领反射阳性,以及手足发凉、全身或局部多汗,面部油腻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一些病人也常出现肢体麻木或蚁行感等。卒中发作后,常见偏瘫、失语、一侧面神经麻痹、共济失调,以及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假性球麻痹症状和癫痫发作等。半数以上的人同时伴有血压升高。
脑脊液:
脑脊液一般无明显改变,有时可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脑血流图检查亦可有异常发现。脑电图大多数正常。眼底检查40%左右的病人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证据,脑ct检查可见多数性梗塞灶。
其他诊断:
国内近几年报道,使用临床记忆量表测定,发现病人组的mq、指向记忆、图象自由回忆、联想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提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再认障碍不明显,而主动回忆能力、抽象概念的记忆与学习能力比健康老人为差。
鉴别诊断:
1.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伴发精神障碍其特点为发病年龄晚在40~50岁以后。一般无明显精神因素。临床表现以情感脆弱、远近记忆力减退为突出。眼底及全身血管硬化、血脂增高,均为诊断本病的有力依据。
2.高血压病伴发精神障碍两病鉴别有时相当困难。因为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二者同时存在。一般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较脑动脉硬化为早,发生精神症状前已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且精神因素常为精神症状发生的诱因,而后者常常在过劳或某种疾病后发生。精神障碍发生在高血压者常常较为迅速。情感障碍以恐惧、焦虑为主。意识障碍出现在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时,呈发作性,如朦胧状态及精神错乱状态。精神症状起伏与血压的波动关系密切。
3.抑郁症脑动脉硬化伴发精神障碍若具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时,应与抑郁症相鉴别。
4.癫痫此病伴有癫痫发作时,应与原发性癫痫及其他症状性癫痫相鉴别。
5.颅内占位性病变此病出现某些局灶性症状应与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及寄生虫病)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精神症状减轻、神经症状改善,在他人协助下能自理生活。
预后:
本病发展缓慢,在明显精神症状出现以前,半数病人有较长时间的脑衰弱综合征,且症状波动,如能及时治疗,多数病人可得缓解。当病人出现明显精神症状后,病程仍然是波动的,因为受损害的血管的供血部位由于侧枝循环的建立,而使症状好转或暂时停止进展。当卒中发作、癫痫发作,或由于精神创伤、感染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病人智能状况可发生明显衰退,神经系统体征日益加重,往往死于卒中或其他躯体并发症。
治疗:
1.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的药物,常用较大量的维生素c、亚油酸丸、安妥明、维生素b6、维生素e等。
2.扩张血管药物菸酸、地巴唑、芦丁对脑血管均有扩张作用。如合并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则应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或菸酸、654-2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此外,口服菸酸肌醇酸,也有助于脑血管的扩张及降低胆固醇。
3.改善精神症状药物对脑衰弱综合征可参照神经衰弱治疗用药,如安定类抗焦虑药,用以稳定情绪,解除精神紧张,帮助睡眠。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症状者,可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这类药物要比一般病人更应谨慎,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以甲硫达嗪和奋乃静为首选药,严重兴奋躁动者,可用氟哌啶醇肌注。对于抑郁状态的病人,可用抗抑郁剂首选四环类药物如麦普替林,三环类药如多虑平、阿米替林以及目前新的抗抑郁药五羟色胺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
4.改善脑代谢药物如脑复康、γ-氨酪酸、谷氨酸、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脑组织液,和维生素c、b1、b6、b12等。
5.其他药物如伴有高血压病时,应给降压药,但不宜使收缩压低于20~21.3kpa(150~160mmhg),防止脑血栓形成。伴有已金森病者,应给以安坦、氢溴酸东莨菪碱,或左旋多巴、去甲托品等治疗。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