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韧带肿瘤:( kuorendaizhongliu )
别名:
癥瘕
下面是关于阔韧带肿瘤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阔韧带肿瘤以下腹部包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月经失调、尿少而频、便秘等为主证。属于祖国医学中“癥瘕”病的范畴。癥瘕同为腹中包块之症,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者属癥,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为瘕,癥属血病,瘕属气病。 |
病机: |
本证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为气血失调。 |
诊断: |
本病的辨证,主要以触及下腹或外阴部包块为要点,或伴有疼痛。临床以气滞血瘀者为多见。 气滞血瘀 主证:下腹或外阴部可触及或大或小的质硬的包块,或伴有局部胀痛。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 分析:本证多由气滞血瘀所致。由于情志不畅、气血瘀结,或外邪侵入冲任、瘀阻于跑脉,日久成癥,故可触及下腹包块或伴疼痛,舌脉为气滞血瘀之象。 |
治疗: |
在治法上,亦当以调理气血为主。但本证单纯以中医药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故临床多以手术为主,中医药治疗为辅的手段综合治疗。本病的治疗,当以消癥散结为主,病在气者,重在理气行滞,佐以理血;病在血者,以活血破瘀为主,佐以理气。新病者或体质较强者,宜先攻邪,对病久或体质弱者,可攻补兼施,不可过于攻伐,损伤元气。 一、辨证选方 1.气滞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 方药:香棱丸。木香 10g,丁香 5g,三棱 15g,莪术 15g,枳壳 10g,青皮 10g,川楝15g,小茴10g。腹痛较甚者,可加元胡15g,灵脂15g;腹胀满甚者,可加柴胡10g,砂仁15g;月经木调者,可加香附15g,当归15g。 2.血瘀治法:活血破瘀,消癥散结。 方药:桂枝茯苓丸。桂枝10g,茯苓15g,丹皮15g,桃仁15g,赤芍15g。腹痛较重者,可加元胡15g,乳香15g,没药15g;月经木调者,可加香附15g,益母草25g;血瘀重者,可加三棱15g,莪术15g;包块坚硬者,可加海藻15g,昆布15g。 3.痰湿治法:理气化痰,散结消癥。 方药;加味导痰饮。陈皮15g,半夏10g,茯苓20g,甘草10g,青皮15g,枳实10g,川芎10g,鳖甲20g。伴月经不调或闭经者,加当归15g,香附15g,益母草25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20g,白术20g;疼痛者,可加元胡15g,乌药15g;带下量多者,可加山药20g,苍术15g,芡实15g。 二、专方验方 1.王不留行100g,夏枯草30g,生牡蛎30g。苏子30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治疗子宫及阔韧带的肌瘤。 2.桂枝12g,茯苓15g,鳖甲12g,赤芍12g,丹皮10g,桃仁10g,穿山甲10g。将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丸重10克,每次1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子宫及阔韧带的肿瘤。 三、其它疗法 1、外敷法:大黄、芒硝各100g,香附200g。米醋适量。将药研成面后拌入米醋,炒热后外敷下腹部,每日1次。 2、灌肠法 1)桃仁、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木通、路通、陈皮、枳实、昆布、牡蛎各15g,zhe虫 12g。上药水煎取外,浓缩至100ml,冷却至40℃,保留灌肠,每日1次,经期停用。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癥瘕。 2)赤芍、丹参、莪术、夏枯草、败酱、车前子各15 g,滑石粉25 g。上药浓煎至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用于治疗痰湿型癥瘕。 |
中药: |
1.大黄zhe虫丸:具有祛瘀生新的作用。主治五劳虚极羸瘦、瘀血内停。适用于治疗血瘀型癥瘕。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2.桂技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瘕结的作用。主治小腹宿有癥快或停经腹胀痛等,适用于治疗血瘀型癥瘕。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3.得生丸:具有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主治癥瘕痞块,适用于治疗气滞型癥瘕,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4. 通经甘露九:具有通经化瘀的作用。主治经闭腹痛、癥瘕血决。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癥瘕。每次6克,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
针灸: |
1.体针:子宫、曲骨、横骨、三明交穴,留针20分钟,其间可行针1~2次,每日1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2耳针:皮质下,内分泌压豆法。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