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kuiyangxingjiechangyan )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_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泄泻
,
痢疾
,
便血
,
肠风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
,
脏毒

下面是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病变严重者,其中少数可出现10cm以内的“反流性回肠炎”。临床症状以粘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急性危重病例,有全身症状,并常伴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关节炎、皮肤损害、心肌病变、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病症。
病因:
1.感染因素尚未发现任何病毒、细菌或原虫与本病有何特异性联系。
2.(1)临床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2)体液免疫。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①抗结肠抗体(主要为igm),其抗原是结肠上皮细胞内的脂多糖,虽然对胎儿等结肠上皮细胞细胞毒作用,但它能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发挥向导作用,使细胞毒细胞杀伤靶细胞—结肠上皮细胞,②血清中还可能含有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大肠杆菌o14型等抗体。③另外,血清中还常含有一种(或一些)抑制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3)细胞免疫。患者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成人或胎儿结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使结肠上皮受损,说明患者的淋巴细胞已被致敏,出现了细胞毒作用。这种细胞毒作用可由大肠杆菌o14、19等的菌体中提出的脂多糖,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激发k细胞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对本病是重要的致病作用。(4)免疫复合物存在。患者结肠固有膜中有igg、补体c3的下及s表型和纤维蛋白沉积的免疫复合物,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很可能是引起肠道外病变的因素。(5)肠壁粘膜局部。含有大量的igg细胞,此系t8(抑制性)细胞减少、t4(辅助性)细胞增多的结果。(6)免疫器官胸腺可以发生增生和肿大,显示淋巴滤泡及上皮细胞b细胞聚集,还可发现有逆病毒颗粒,可以由b细胞诱导传播至其他细胞。(7)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起到良好的疗效。
总之,免疫学因素研究进展较快,虽还不能全面系统化,但已初见端倪。感染为直接病因,而后引起自身免疫的致病变原因,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
3.过敏因素 特别是对食物过敏,如牛乳等。某些病人,当从饮食中剔除乳类时,可收到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另外有人发现本病的肠粘膜对机械性刺激有过敏现象;还有人发现部分病人空肠中缺乏乳糖酶,疾病急性发作时,外周血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激素治疗有效;本病患者的肠粘膜中肥大细胞增多,刺激后能释放出大量组织胺物质等,均提示本病和过敏反应的关系。
4.精神神经因素 本病患者的病情复发或恶化,每与精神紧张、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等情绪变化有关,因此身心因素在本病的起始和延续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一般认为此为诱因,是一种通过植物神经中介作用而产生的结肠的分泌、血管和运动反应失常,每使此病促发或加重恶化。
5.溶菌酶学说 溶菌酶是一种溶解粘液的酶,其浓度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大量增加,而在痊愈时降低,故认为此酶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体内过渡形成,使结肠失去粘液保护作用,而形成了便于细胞侵袭的局部环境。
6.遗传因素 欧美的家族发病率和种族间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以及本病与某些hla的关联性,均支持和遗传因素有关。
总之,上述有关因素中,任何一种单浊存在都不足以致病,也不能使病情病势急转多变,因此目前认为本病是受到免疫遗传影响的宿主反应及外源性刺激交互作用而发生的多因素疾病。
人群:
本病以20~40岁年龄者居多,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
病理:
基本病理改变为:腺体排列紊乱,基底膜断裂或消失;各种炎症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粘膜下水肿及纤维化;再生和修复。由于病期不同,组织病理所见也不尽相同。
(1)活动期病理组织所见:①重度中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也较多。②腺上皮间中性炎细胞浸润,③杯状细胞减少。④隐窝炎症或脓肿形成,⑤其他固有膜血管炎症。
(2)静止期病理组织所见:①肠腺细胞排列不规则,隐窝数减少,既有瘢痕组织又有基底膜增厚。②杯状细胞增多,③粘膜下层纤维化加重,可见淋巴管扩张,④固有膜层圆细胞浸润明显或大淋巴滤泡出现。此外,有人认为腺体萎缩或变形,对静止期患者更具有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之一:本病诊断根据三项条件:
1.临床上有既往病史或持续、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等症状。
2.手术标本病理、肠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内窥镜检查和x线检查,有四种之一即可。
3.除外肠道特异性感染如寄生虫、结核和肠道肿瘤,以及其他肠道炎症性疾病如克隆氏病和免疫异常性疾病等。
总之,单纯根据临床症状和/或大便培养除外肠道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不可靠的,因为即便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大便培养是一般的方法,阳性率低,或肿瘤、克隆氏病等的存在,都不能除外由后者的疾病引起;相反,如果有典型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即便大便培养有某些细菌发现,也不能完全否定本病的诊断。
之二:1978年中华医学会杭州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如下
1.临床:有持续性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道外表现。2.肠镜检所见:①粘膜有多发性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②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变化。
4.钡灌肠所见:①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样改变。②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性息肉。③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隆氏病、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
(1)根据临床、肠镜检查之①~③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有①~③中之一者可以诊断。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诊断本病。
(4)临床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但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有关本病一个完整全面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①类型: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②病情程度分级:轻度:全身症状很轻或无全身症状;重度:有多次粘液血便及水样泻及发热,脉率增快等全身症状,血沉可显著增快,血浆白蛋白可减低;中度:界于轻度与重度之间。③病变范围:全结肠、区域性结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④病变分期:活动期、缓解期。
诊断示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中度、左半结肠、活动期。
体征:
(一)症状
1.消化道症状
(1)腹泻,为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首先症,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状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纯粘液便不一,但便质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常见晨间泄泻及餐后泻。个别病人早期呈腹泻与便秘交替。
(2)腹痛:腹泻严重者多伴腹痛,痛则泻,泻后痛减。疼痛以胀痛绞痛为主,较为固定,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持续隐痛者也不少见,轻型可无腹痛。
(3)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轻者血混在便中,附于表面,重者鲜血下流,以至休克。
(4)里急后重:是直肠炎的主要症状,本病常见。
(5)消化不良:为非特异性症状,主要有厌食、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嗳气等。
2. 肠道外症状多见于急性期病人。
(1)关节症状:与腹泻伴同的多关节疼痛,为非侵袭性,不遗留退行性变损或功能障碍。
(2)皮肤症状:多见于小儿,有结节性红斑、脓皮症、坏死性丘疹等。
(3)眼部症状:有虹膜炎、色素层炎、葡萄膜炎的相应表现
(4)肝的症状:为本病常见的一种表现,呈现为因肝肿大而致的肝区不适或隐痛,肝脏损害随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的变化而呈平行关系。
3. 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期重型。
(1)发热:多数为低,中度发热,或见高热寒战者。
(2)消瘦:是中、重度病人常见症状,与长期腹泻便血,摄入过少,发热消耗有关。
(3)水肿:部分持续发作者可表现为踝以下水肿,与低蛋白血症有关。
(二)体征
1.腹部压痛左下腹固定压痛多见,左腰腹次之,严重者延全结肠走行部位多处压痛,常伴肠鸣声亢进。
2.腹部包块左下腹可触及腊肠样或硬管状条索包块,系结肠痉挛或肠壁变厚之故。
3.腹部胀满见于急性结肠扩张者,以上腹部膨隆为著。
4.腹肌紧张以急性活动期全结肠炎者多见。
5.直肠指检肛门、直肠常有触痛。肛门括约肌张力增高,为痉挛所致。
6.其他重度病人体温超过38℃,心率大于100次/分,贫血面容,无盆血者,面色也黄而不泽。
影响诊断:
钡剂检查: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值得警惕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之可能。一般情况下,临床有症状时只用刺激性不大的缓泻剂,以免诱发急性发作,在静止期则应常规作肠道准备。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区别克隆病、结肠肿瘤意义更大。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估计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粘膜浅表病变。常规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①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x线检查阴性。中度和重度患者则有典型表现。②肠壁边缘呈小锯齿状突出的钡影及铁轨样皱襞相。③充盈缺损,假息肉形成,少数病例因肠壁纤维化及息肉增生,可致肠腔变窄。④结肠袋消失或变浅,结肠缩短僵直,甚至如水管样;⑤雪花征:由于微小溃疡及糜烂而附着钡剂,钡斑点点,气钡双重造影显示如雪花。⑥排钡异常。⑦直肠后间隙增大达2cm以上,表示直肠与直肠后组织有严重炎症。⑧应注意结肠癌之有无。
实验室诊断:
内窥镜检查
由于大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的价值甚大,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炎患者,宜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内窥镜检查有确诊价值,通过直视下反复观察结肠的肉眼变化及组织学改变,能够了解炎症的性质和动态变化,亦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可在直视下准确地采集病变组织和分泌物以利排除特异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本病依镜下改变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两种改变:
1.急性期
轻度: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密集分布的小出血点,散在渗血及出血。
中度:粘膜充血、水肿明显。粘膜表面呈颗粒状,肠壁后脆而易接触出血,有多数细小浅表溃疡,粘膜分泌物增多。
重度:粘膜充血、水肿更显著,病变部位几无正常粘膜,粘膜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及假性息肉。或溃疡明显增多并融合成片,有粘膜桥形成。极易接触出血或粘膜糜烂结肠自发出血,有假膜或粘液脓血性渗出物覆盖,有时见岛状或类假息肉样粘膜再生。
2.慢性期
活动期:正常粘膜结构消失,肠壁僵硬,肠腔狭窄呈管状,有炎性息肉或溃疡。粘膜分泌增多,有充血、水肿或渗血。
静止期:肠壁僵硬,肠腔狭窄呈管状,有多数假息肉形成。粘膜炎症轻、苍白、出血少,正常结构消失显得干燥粗糙。
粪便:
肉眼检查发现血、粘液及脓、血,镜下发现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粪便培养应无真菌及致病菌生长。
鉴别诊断:
1.特异性肠道感染主要依靠病原体的发现。
(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抗菌药治疗有效;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采取粘液脓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2)慢性阿米巴肠炎: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亦可累及左侧结肠,有散在性溃疡,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粘膜多属正常,粪便可找到阿米巴的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采取溃疡面渗出物或溃疡边缘处的活体找到阿米巴,阳性率较高;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其他:血吸虫病以及其他病原体和沙门菌属。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气英膜杆菌、病毒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大都可通过粪检或培养找到病原体,相应的抗菌或抗原虫治疗有效。
2.克隆病其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与溃疡性结肠炎颇为近似,有时,不经组织学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单凭临床表现鉴别则十分不易。克隆病病变主要侵犯回肠末端,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里急后重少见,粪便常无粘液脓血。腹部肿块、瘘管形成、肛门及直肠周围病灶较多见;x线钡剂造影检查于回肠末端可见线样症;乙状结肠检查多属正常,若累及直肠或结肠时,可见病变部分粘膜呈卵石样隆起,有圆形、纵行线状或匐行性溃疡,多无渗出性或接触性出血,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粘膜活组织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3.肠结核溃疡性肠结核者,大多伴有肺或其他原发结核病灶,多在结肠右侧,便血甚少见,有结核性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粪中可检出结核杆菌,正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
4.直肠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多数直肠癌于肛门指诊时能触到肿块,脱落细胞学。结肠镜及x线钡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活检可确诊。但要注意结肠癌和结肠炎可以并存。
5.过敏结肠常伴有结肠以外的神经官能性症状;本病腹泻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粪便可有粘液,但无脓血,常规检查除稀便或不成形外,无其他病理成分。结肠镜和x线钡灌肠检查可见结肠激惹性增加,但无器质性病变。本病需较长时间观察,除外消化系统及消化系以外的有关疾病后才能诊断。
6.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肠道炎变,溃疡形成、硬化性变,狭窄或坏死等。患者均有腹腔脏器接受放疗病史可资鉴别。
7.缺血性肠炎多见于老年人,由动脉硬化而引起。突然发病,下腹痛伴呕吐,24~48小时后出现血性腹泻,发热、白细胞增多,重症者肠坏死穿孔发生腹膜炎,轻者为可逆性过程,经1~2周至1~6个月的时间可治愈。有可能钡灌肠x线检查时,可见指压痕征、假性肿瘤、假性慈室。肠壁的锯齿状改变及管腔纺锤状狭窄等。内镜下可见由粘膜下出血造成的暗紫色隆起,粘膜的剥脱出血及溃疡等可保持与正常粘膜的明显分界。病变在结肠脾曲处者较多。
8.结肠粪性溃疡是坚硬粪块充塞结肠所引起的胸粘膜溃疡和出血,主要鉴别特征是:便秘、体弱、长期卧床,脱水,以及经常使用导致便秘的抗酸药,如氢氧化铝或碳酸钙等。肛指检查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多能发现坚硬粪块。病人可经常有便意而不能排粪或排不尽。个别病例也有腹泻者。
9.其他还需与结肠息肉病、结肠憩室病、真菌性结肠炎等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等检查,肠粘膜检查恢复正常。
②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肠镜等检查,肠粘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
③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肠镜等检查,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预后:
本病预后的好坏,取决于病型、有无并发症和治疗条件。轻型者预后好,治疗缓解率80%~90%。重型者治疗缓解率约50%。全肠炎型死亡率高达25%左右,急性暴发型死亡率高达35%。总之,病情多迁延反复,但部分病人也可长期缓解。
并发症:
1. 结肠并发症(1)急性结肠扩张:多发生于横结肠或全结肠,老年人、重度病人易并发。临床表现为胀气明显,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少,x线腹平片示结肠扩张,因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故又名中毒性巨结肠。低血钾症、抗胆碱能药物、吗啡制剂及灌肠可成为诱发因素。其结肠扩张的机理系肠壁平滑肌张力极度下降和肠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受破坏。(2)溃疡穿孔:可发生于结肠扩张的基础上,以致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见于急性暴发型或有中毒性结肠炎并发症者,亦可见于乙状结肠镜检时。(3)大量出血:当溃疡侵蚀较大血管时,可有结肠大出血,以致并发休克。(4)肛周疾病:常见有肛裂、肛周脓肿、肛疹、痔疮等。(5)结肠癌变:多发生在年轻患者,病程越长可能性愈大。病变越广,癌变率越高。病程在5年之内癌变罕见,10年癌变达20%,25年以上可高达40%。(6)结肠假息肉形成:常见,大小不等,呈多发性弥漫性分布。(7)结肠狭窄与肠梗阻:系粘膜增厚或粘膜下广泛纤维化所致,可表现为多发性,以直肠多见,横结肠次之,这是导致肠梗阻的原因,多为不完全性梗阻。2.全身及肠外并发症(1)贫血:多系缺铁性贫血,因失血及肝脏病变所致,中重度病人多见。自身免疫性溶血引起的贫血也可发生。(2)低蛋白血症:多见于慢性持续型患者,多因长期腹泻消耗,负氮平衡所致。(3)肝脏损害:多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也可发生,这也是低蛋白症的原因之一。(4)关节炎:常为肥大性单关节炎,一过性游走性关节痛,周围或下腰区关节痛及中毒性关节炎等,偶有强直性脊柱炎。(5)皮肤、粘膜损害:可发生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下肢溃疡,口腔复发性溃疡等。(6)眼损害:以虹膜炎、色素层炎、葡萄膜炎等多见。(7)其他: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血栓栓塞症、动脉炎、系统性血管炎等亦有报告。
治疗:
1.一般治疗(1)休息: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热退及腹泻停止后再逐渐恢复活动,慢性持续性轻型病例经努力不能完全缓解时,也可从事力所能及的适度活动。(2)饮食与营养:病人常因腹泻及摄入食物不足而发生营养缺乏现象,故需食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发作期间不要吃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及谷类,不可饮酒及食用过多的调味品,每日蛋白摄人量最好能达到2g/kg体重,总热量为2500~3500kcal* 少量多餐,持续3个月以上。严重腹泻时可只进流质饮食。一般患者可不限制饮食种类,可进低渣饮食;重症或病情恶化者应予禁食,给予口外营养疗法。通过静脉高价营养疗法,从静脉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和热卡,促使全胃肠道休息,达到正氮平衡和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腹泻易致钠、钾、钙等电解质丢失,每天可静滴10%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ml,并注意补充钾、钙。急性发作且腹泻时,每日应给予维生素a25000u,维生素d1000u,维生素b1 10mg,维生素b2 5mg,泛酸盐20mg和维生素c200mg。如凝血酶原的时间延长,可给维生素k口服。(3)解痉止痛:腹痛、腹泻部分原因是肠痉挛,故解痉药能缓解此类症状。可服用颠茄配0.3~0.5ml,每日3~4次,或阿托品肌注。并可酌情选用其他抗胆碱药物。可待因15~30mg与阿托品1mg合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使严重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缓解。必须注意,在中毒性结肠扩张时,禁用解痉剂及镇静剂,以免加剧扩张,导致中毒性结肠扩张症,除严重腹泻者可短期慎用抗蠕动止泻剂如易蒙停外,禁用吗啡类麻醉剂。(4)纠正贫血:出血及血浆蛋白过低时,可酌情输注全血、血浆或水解蛋白等,病情活动期,尤其正在大出血时,不可口服铁剂,因非但不能立即奏效反而可加剧腹泻。病情缓解及出血停止时,可服铁剂治疗。(5)增强治病信心:生活规律化、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等均有助于本病的控制与恢复。精神紧张甚者,可选用鲁米那15~30mg,或眠尔通0.2~0.4g、氯丙嗪12.5~25mg、利眠宁10mg,每日三次,口服治疗。久病复发与慢性病例易有悲观情绪,临床医护均应积极调理关心,有时能使各种治疗均无效的病例得到缓解。2.抗菌药(1)磺胺类:早在40年代就开始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本病,首选胃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药,其中以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效果最佳。口服后在肠内分解为磺胺吡啶及5一氨基水杨酸,对结肠肠壁组织有特别亲和力,起到消炎作用。多用于轻型及中型病人。开始剂量为0.5g,每日4次口服。每隔2~3天增加1g,直到获得临床疗效。每日总量一般为3~6g,个别可高达8g。病情稳定后,维持量为1.5~2g/日,治疗必须持续4周以上,以后每隔3~5周减量一次,直至每天服用1~2g为止,维持至少一年。然后考虑停药,以降低复发率。对停药后易复发者,可选定最小剂量作长期维持治疗,有效率在8%以上。本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和全身不适,偶有引起白细胞减少、关节痛、皮疹。溶血、蛋白尿及胰腺炎等。副作用发生与药量有关,日用量4g以上者,副作用显著增多。其他磺胺类药物和琥珀酰磺胺噻唑、肽酰磺胺噻唑及复方新诺明等亦可应用。病情较重者及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取得缓解的病例,也可以用磺胺药作维持治疗;但暴发性重症患者,不适用本品治疗。其他抗菌药物亦皆不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除非是已有中毒性巨结肠和化脓性并发症出现时。(2)抗生素:轻中毒患者不可用抗生素。急性暴发型及中毒性结肠扩张者,应用广谱抗生素,用前应做细菌培养。青霉素类、氯霉素、可林达霉素、妥布霉素、新型头孢霉素和先锋霉素均可酌情选用。为了避免胃肠道症状,抗生素不宜口服。(3)灭滴灵:1975年ursing首先报告了灭滴灵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疗效。1976年以后国内报告渐多,一般用法以每日1200mg分3~4次口服,疗程3~6个月,未见有严重副作用的报告。病程越短疗效越好,一年以上病程者有效率在60%~70%。3.糖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类药物能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缓解毒性症状、特别是鉴于本病某些常见并存疾患和关节炎、葡萄膜炎和结节性红斑等,激素治疗近期疗效较好,有效率可达90%。再者,激素还能增加病人食欲,改善病人情绪。强的松15mg/日,小剂量维持可明显减少复发率。一般用于以上治疗无效,急性发作期或暴发性病例。并发腹膜炎或腹腔内脓肿形成者不宜应用。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低血钾和主观症状的缓解好转可能掩盖病变的继续发展,甚至发生肠穿孔。(1)口服皮质激素:病情活动较明显,病变广泛者,可用强的松每日40~60mg,分3~4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0~15mg,一般维持半年以后停药。为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给以柳酸偶氮磺胺吡啶。如口服糖皮质激素2~3周未见疗效,应考虑改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局部用药:病变限于直肠乙状结肠者,用栓剂或灌肠法,部分患者可从病变粘膜吸收药物而致全身起作用。可选用①含氢化可的松10mg的肛门栓剂,每日2~3次。②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0~100mg或强的松龙20~40mg溶于50~100ml液体中,每日1~2次保留灌肠,亦可同时加用sasp及适量的普鲁卡因或中药煎剂中,10~15天一个疗程。③灌肠后嘱患者采用变化多种体位法,如平卧位或俯卧位,左、右侧卧位等各15~20分钟,以利于药后均匀地分布于粘膜面。(3)静脉用药:对暴发型、严重活动型及口服无效者可采用。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一般前者疗效较佳,用量为每日25~50u。氢化可的松的用量是每日200~300mg,亦可用半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21一磷酸强的松龙40~60mg。疗程一般为10~14天,于病情控制后,改用口服制剂。强的松60mg/日,口服,以后酌情减量。如有复发可适当增大剂量。(4)联合用药:病情较重,病变范围较广者,可采用口服及直肠或静脉及直肠联合给药。4.免疫抑制剂自1962年起对部分病例应用抗代谢剂及烷化剂。如上述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又无手术适应证,可考虑选用硫唑嘌呤,6一mp、环磷酰胺等,以减低类固醇诱导缓解所需剂量。6-疏基嘌呤每日1.5mg/kg,分次口服,硫唑嘌呤每日1.5~2.5mg/kg,分次口服;疗程约一年。但其疗效迄今尚未能肯定。本类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特别是对骨髓造血功能有影响,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抽查血象。色甘酸钠能制止肥大细胞变性,抑制既发型过敏反应。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病例以本品口服或灌肠,取得一定疗效。5. 外科治疗多数轻型病人的病变局限于直肠或乙状结肠部位,经休息,饱食控制和药物等内科治疗可以得到控制,但对一些严重发作、病变范围广泛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急性结肠炎:有以下情况时:①暴发性结肠炎,经充分正规内科治疗3~7天,临床情况仍不断恶化者;②重症发作,经两周内科治疗,病情仍不能稳定者;③中毒性结肠扩张症,经观察24~72小时,病情不能缓解,能耐受急诊肠切除术者;④结肠穿孔或大出血不止者。(2)慢性结肠炎十年以上:长期全结肠炎,尤其是频繁发作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可疑癌变或癌变者。(3)其他:对罹患顽固性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持续性或严重葡萄膜炎者,也倾向于以结肠切除术治疗为宜。有并发症,且屡次大量出血,或肠狭窄梗阻,或肛周脓肿及瘘管形成患者,同样具有手术治疗指征。如果病例选择合适,处理得当,患者可完全恢复健康。结肠切除术虽可根治溃疡性结肠炎,但术后患者则必须以回肠造瘘度其余生。因为施行此术时直肠无法保留。现行改进后的结肠切除术,死亡率明显降低,以及回肠造瘘后生活调理的改进,使得结肠切除木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治疗方式,已逐渐可为人们接受。手术疗法虽有其优点,但手术后带来的回肠功能失调,肠梗阻、回肠造瘘处粘膜脱垂或退缩、肛周创口愈合延迟以及对精神性或神经性阳痿的忧虑,自然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与不适应,均使医患双方及亲属均对手术治疗怀有一定的戒心与惧怕感。因此立即手术的最肯定指征也只能就那些别无其他治疗方法可选择的严重合并症。其次,对于各种内科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者,如症状持续不愈,致使患者无法保持其正常生活机能,特别是为控制症状所需激素剂量甚大而难以为之者,亦应考虑手术治疗。6.物理治疗肠道炎症引起的肠蠕动亢进,出现腹泻与腹痛时,可选用透热治疗,超高频电场治疗。部分患者,由于肠道痉挛,功能紊乱,可出现便秘,为使其全身镇静和降低肠肌兴奋性,可采用水疗,如温热水浴、腹部热敷;太阳灯或红外线灯腹部照射;透热治疗;腹部直流电疗;钙离子透入,全身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治疗。物理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腹腔脏器,也可通过皮肤反射性作用于胃肠道,从而起到解痉、镇痛、消炎、改善局部循环作用,常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应用于临床。总之,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以及临床表现复杂,合并症多。迄今西医内科治疗仅能争取病情缓解,尚不能使疾病痊愈。
中西医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病程经历甚为悬殊而又无特异治疗的疾病。在发作期间,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纠正营养缺乏,恢复血容量,纠正贫血,控制合并症等处理,并应鼓励患者增强治病信心,坚持合理必要的治疗。缓解期治疗则基于力争和保持缓解状态。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和缩短发作期限的原则上。
溃疡性结肠炎初起病情较轻或疾病较平稳恢复期,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口服或直肠给药。当暴发型、危重病证以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宜采用西药治疗以及激素治疗,待病情平稳时,可结合中医药治疗。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