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舌管囊肿瘘管:( jiazhuangsheguannangzhongjilouguan )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症状_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甲状舌管囊肿

下面是关于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是由甲状腺舌导管的残余上皮所发生。
病因:
与甲状腺的发育过程有关。
人群:
甲状舌管囊肿常见于1-10岁儿童,亦见于成年人。
发病机理:
甲状腺的发育开始于胚胎第4周,在咽底部第一、二鳃弓间形成甲状腺原基,然后经舌骨或紧贴舌骨前后,下降到颈部甲状软骨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叶。下降过程中所形成的甲状舌导管,其内壁衬里有上皮细胞,在胚胎第6周导管开始退化,第10周全部消失,在口底的甲状腺原基部位则形成舌根的盲孔。如导管不消失,可产生各种发育异常如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瘘和舌异化甲状腺等。因此,甲状舌管囊肿是位于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常位于颈中线或其附近。以发生在舌骨上或下部为最常见。
病理:
囊壁内衬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或为两者的过渡形态而与胚胎性咽底上皮相类似。囊壁外层为纤维性组织,其中可见有淋巴样组织、血管、甲状腺和粘液腺等组织,囊液为清亮粘液,如有继发感染则为脓性粘液。
诊断依据:
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的诊断主要依据囊肿发生的特殊位置,与舌骨的关系以及穿刺获得囊液等。瘘管可作造影,在造影x线片上判断瘘管走向。
发病:
甲状舌骨囊肿虽为先天性疾病,但不一定生后立即被发现,一般在6~12岁发现,有时成年后才发现。个别病人有癌变。
体征:
囊肿生长缓慢,呈球形,质软,边界清楚,大小不一,但以胡桃大小为多见,多无其他自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囊肿与舌骨相连,如囊肿位于舌骨下方,则在舌骨体与囊肿之间可模到有条索状组织与舌骨体相连,囊肿可随吞咽及伸舌运动而活动。囊肿如发生在靠近舌盲孔部位,则有舌根部肿胀,吞咽、说话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囊肿可经舌盲孔与口腔相通而引起继发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症状,并可自行穿破,或经切开引流而形成瘘管,经久个愈,经常有蛋清样分泌物自瘘管处流出,瘘管可自行封闭,因引流不畅又出现急性感染而再次破溃。原发的甲状舌管瘘与囊肿一样为甲状舌导管的残余上皮所发生,皮肤瘘管与舌盲孔相通,或仅止于颈部任何一段,长期有蛋清样分泌物或脓液流出,瘘管周围皮肤可有充血、炎症表现或有疤痕组织形成。
体检:
1.囊肿位于颈中线或中线旁,光滑、质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伸舌时亦可见随着舌伸出缩回而上、下移动。
2.触摸囊肿可有囊性感或有索条状物与舌骨相连。
影响诊断:
x线造影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应除外异位甲状腺,作同位素检查看其吸碘情况可区别。
预后: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为良性病变,但偶有上皮的癌变,即为甲状舌管癌。
治疗:
治疗方法是囊肿和瘘管的全部切除,但术后可有复发,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在于舌骨中央部分的切除,摘除囊肿而不切除舌骨的中央部分,易残留舌骨上方的导管,这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在切除舌骨中央部分后,将导管向上分离到舌根盲孔部位,即可将导管全部切除。反覆感染或经过多次手术复发的甲状舌管瘘,手术复发率更高,可在判明主要瘘管走向后,作瘘管及其周围软组织,包括舌骨中央部分,直达舌盲孔附近的整块组织切除,即可提高多次复发的甲状舌管瘘的手术成功率。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