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 huichongbing )

蛔虫病症状_蛔虫病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下面是关于蛔虫病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病因:
中医认为系由饮食不洁,或误食未经洗净的生冷瓜果蔬菜,及肥甘之物积湿生热而成。
病机:
蛔虫寄生于小肠之内,吸食水谷精微,扰乱脾之运化和胃之受纳功能,损耗人体气血,故 使人嗜食而面黄饥瘦。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挟鼻孔;足阳明胃经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虫据胃肠,其毒素随湿热上熏,故齘齿,鼻痒,唇生小点如粟状。二经均行于面颊,故面生白斑。蛔虫喜温,畏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诸病源候论卷十八·蜕虫候》谓其“或因府脏虚弱而动,或因食肥甘而动。其发动,则腹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则引起恶心,吐 蛔,甚者蛔虫从口鼻而出。钻入胆道,使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有窜顶感,并形成蛔厥。蛔虫结聚成团,阻于肠中,格塞不通,则腹中剧痛。钻入阑门致左下腹疼痛拒按,气滞血瘀,肉腐血败,则亦可形成肠痈。
诊断:
(一)如面部出现白色虫斑,巩膜有形状不规则之蓝色或米褐色小点,舌尖及舌侧有红色小刺,下唇粘膜有白色斑点或小颗粒,指甲有白色小点,耳翼糜烂,应考虑患蛔虫病。(二)蛔虫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季肋部剧烈疼痛,有窜顶感,引及背心和右肩,疼痛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常常吐出酸苦水与蛔虫。痛止则如常人。但饥不欲食,口苦而渴。在痛发时四肢厥冷,切诊腹部柔软,或脘腹及右肋有压痛,脉乍大乍小,或见洪大。
类证:
1.气腹痛:腹痛突发,疼痛剧烈,但检查无形质改变,无吐蛔、便蛔史,大便镜检无蛔虫卵。
2.赤[扁]虫病:常伴腹泻,便中或挟有肉虫如姜片状,大便检查可找到姜片虫卵。
治疗:
(一)驱蛔:
1.川楝素  由苦楝皮中提取,主要用于肠蛔虫病。每片25mg,成人一次10片。儿童2 ~4岁服50~100mg,5~8岁服100~150mg,9~15岁服150~200mg。睡前用温开水送服。2. 使君子  性味甘温,功能杀虫消积健脾。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等症。其提取物体外有麻痹猪蛔虫首部作用。用法用量:除去外壳,取净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 放凉食之。儿童自一岁开始给1g,每增一岁加1g,最高量不超过10~16g。也可按年龄大小给服10g  (12岁以下)或20g  (13岁以上),每日一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最常见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一般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若蛔虫上攻,心腹作痛,宜采用《证治准绳》使君子散(炒使君子15g,甘草猪胆汁浸3g,白芜荑0.3g,苦楝子10g去核。为末,每服3g,或用水煎服。)杀之。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病:当分寒热虚实而治。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为寒热错杂症。治宜用酸以安蛔,辛以驱蛔,苦以下蛔。方用《伤寒论》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 桂枝、蜀椒、干姜、细辛、苦酒)。随证候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增减调理。若病势急骤属实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大黄、黑丑等攻逐之品。 2.蛔虫性肠梗阻:单纯型,加味麻仁汤(火麻仁、杏仁、白芍、川朴、枳壳、大黄、乌梅、川楝、槟榔、陈皮、使君子)每日煎服1~2剂。感染型还应配合抗感染,输液、输血等综合措施,严密观察8~24小时,无效者应即转手术治疗。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