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jixingganranxingtuosuiqiaoxingduofaxingshenjigenshenjibing )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症状_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
格林-巴利综合征
,
痿证

下面是关于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临床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证,尤以下肢痿软无力及不能行走较多见,故亦称“痿鼊”。伴有肌肉疼痛者称 痿痹”;有颅神经损害者,如舌咽、迷走、舌下神经麻痹者,出现吞咽困难,称为“噎证”;面神经麻痹者称为“口僻”等。
病因:
1、外因 感受六淫之邪,如感受湿热或暑热之邪,热盛伤津,百脉空虚,筋脉失养,致手足不用(《素问·痿论篇》“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者,则生痿礕也”),或久处湿地,或冒雨等感受湿邪,湿留不去亦可发病(《素问·痿论篇》“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极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2、内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病久体虚,劳伤过度,伤及肝肾亦可发病。
3、不内外因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或嗜酒,多食辛辣食品,损及脾胃,津液气血资生无源则为病。本病急性期以邪实为主,主要以暑、湿、热为患;恢复期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主。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等脏。
病机:
1、肺热津伤 正气不足而感受湿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肺受热邪,津液耗伤,脉失濡润,致手足痿弱不用,而成痿证。“肺热叶焦”之谓。
2、湿热浸淫 久处湿地,或冒雨等感受湿邪,湿留不去,郁久化热;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蕴湿积热,湿热浸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弛纵不收而成为痿。
3、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渐成痿。
4、肝肾虚亏 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肾精肝血亏损,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养筋,故痿软筋缩。
诊断:
1、热盛伤津:
证候:病初发热,烦渴咽痛,咳呛咽干,肢体瘫痪,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入侵,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故烦渴咽痛、咳呛咽干;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故肢体瘫痪,则痿软不用;舌红少津,大便干,小便短赤,脉细数等,均为阴伤津涸之象。 2、湿热浸淫: 
证候:肢体沉重,身热不扬,四肢痿软无力,麻木微肿,渴不欲饮,胸脘满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浸淫肌肤,故肢体沉重:湿热郁蒸故见身热;湿热浸淫筋脉,气血阻滞,筋脉失养则四肢痿软无力或麻木微肿;湿热中阻故胸脘满闷;湿热下注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3、脾胃虚弱:
证候:肢体痿软无力,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面色无华或面浮,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细。
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气血虚则筋脉失荣,故肢体痿软无力;脾主健运,脾胃虚弱不能健运,则水湿内停,故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面浮;气血化源不足,不能濡养肌肤,故面色无华、脉细。4、肝肾阴虚:
证候:因病较久,下肢软弱无力,腰脊酸软,伴眩晕、耳鸣、口干、烦躁,遗精或遗尿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渐成痿;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精髓不足,腰肾酸软。精血亏虚,不能上承,故眩晕、耳鸣、口干等。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不约故遗尿;肾虚不能藏精,故见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
1、热盛伤津: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生石膏清宣肺燥;杏仁、枇杷叶肃肺降气;阿胶、麦冬、胡麻仁、人参、甘草养阴生津;热盛加知母、银花、连翅等清热祛邪;痰不易咯出者加瓜蒌。
2、湿热浸淫: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四妙散加味。方中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牛膝、防己引湿热从小便出;苡仁、木瓜利湿通络;湿盛加厚朴、茯苓、泽泻理气化湿;肢体活动不利加赤芍、丹参、牛膝;口眼歪斜加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
3、脾胃虚弱:
治法:健脾养胃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肉均为健脾益气,茯苓、苡仁健脾渗湿;砂仁、陈皮和胃理气。若肢寒加制附子、干姜以温脾阳;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者宜重用党参、山药、白术、黄芪、当归等。
4、肝肾阴虚: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虎骨、牛膝壮筋骨;锁阳能温肾益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黄柏知母、熟地、龟板滋阴清热。阴虚热盛去锁阳、干姜;气虚、心悸怔忡者加黄芪、党参;若病损及阳明显者去知母、黄柏,加鹿角胶、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制附子、肉桂等。
中药:
1、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一日2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2、健步虎潜丸:每次1丸,一日2次,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3、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一日2次,适用于肾阳虚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一日2次,适用于肾阴虚内热者。
5、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一日2次,适用肾阴虚者。
针灸:
(1)体针:上肢瘫痪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足三里、悬钟等。肺热伤津则加尺泽、肺俞,用泻法;湿热浸淫加阳陵泉;肝肾虚亏加悬钟、阳    陵泉、肾俞;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
(2)电针:用脉冲电针仪,穴位可选用上穴,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3)水针:药物选用维生素b1、b12、加兰他敏、当归注射液等,每次选2~3穴,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耳针:选择脾、胃、肺、肾、内分泌等穴位,每次带针1周,两侧穴可交替使用。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