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酶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 hongxibaomeiquexiansuozhirongxuexingpinxue )
下面是关于红细胞酶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红细胞酶缺陷为遗传性溶血的三大原因之一。已知至少有19种酶缺陷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较多见,丙酮酸激酶(pk)亦可见外,余均少见。 |
病因: |
红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糖代谢生成atp。红细胞糖代谢主要有无氧糖酵解途径(emp)和己糖单磷酸旁路(hmp)两种。前者有13种酶参与,已知其中有10种酶缺陷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如hk,gpi,pfk,ald,tpi,pgk,dpgm,pk等)。后者有6种酶参与,均有因遗传性缺陷而引起溶血的报告(如g6pd,gshpx,gr,α-gcsyn, gshsyn等)。近年来发现参与核苷酸代谢的嘧啶5'核苷酸酶(p5'n)、腺苷脱氨酶(ad)、腺苷酸激酶(ak)缺陷也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
诊断标准: |
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诊断标准: 1.可有长期轻度黄疸,家族史。2.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发现。 3.分型 (1)Ⅰ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型):红细胞孵育脆性试验增加不明显,自溶正常或轻度增加,溶血能被葡萄糖和atp纠正。 (2)Ⅱ型(丙酮酸激酶缺乏型);红细胞孵育脆性试验明显增加,自溶显著增加,溶血不被葡萄糖纠正,但被atp纠正。 |
体征: |
其诊断应在已建立的溶血性贫血诊断的基础上,并排除了常见的病因之后,再进行进一步检查而确立,下列临床表现可提示:①遗传人式。②发病年龄,均较早,不少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g6pd、pk、gri、p5'n、hk、tpi、g3pd、dpgm,pgk、ak、gshpx。③其他血液学异常,如合并全血细胞减少(hk、gpi、gr缺陷),血小板无力症(pk、g3pd、gshpx等)。④合并其他系统症状,因其他器官的细胞可与红细胞有同样酶缺陷,因此可产生相应症状,如神经系统、代谢障碍、肾脏、皮肤、骨骼、肌肉、心脏及眼的症状。⑤药物性溶血性贫血。以己糖单磷酸旁路的酶缺陷为主。 |
疗效评定标准: |
好转:贫血减轻,症状改善。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医术精湛,药价低廉。专属私人医生,请加微信联系!
医师微信号:laoshenyi123